□文/姜姝姝
產業(yè)領袖
貝索斯:“隱秘”建起AI傳奇帝國
□文/姜姝姝
巨頭紛紛轉向“AI First”,為何百度陸奇說Amazon才是AI榜樣。這其中的答案源于亞馬遜的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堅持,因為他的“先見”,亞馬遜“隱秘”地建起了AI傳奇帝國。
近日,亞馬遜被傳奇工程師陸奇稱作“AI榜樣”。這位百度新任總裁、首席運營官從微軟來到百度,使命自然是與AI相關。他 “不看好”微軟與Google發(fā)展AI的路徑,卻“看好”亞馬遜,也再次引起業(yè)界討論。
從昔日“立志”成為業(yè)內領先的網絡零售商的電商公司,到與Google、Facebook等比肩的互聯(lián)網巨頭,再到推出爆款Echo,開放Alexa構建AI版圖,造就亞馬遜的AI傳奇,都與一個人物密切相關,他就是亞馬遜的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
在美國的科技界,總有人會把貝索斯和埃隆·馬斯克并列起來談。的確,這兩位IT怪才同樣有著太空幻想,而且童年經歷也有相似之處。
杰夫·貝索斯生于1964年,是18歲的馬戲團獨輪車手特德·約根森和小他兩歲的在校高中生杰奎·吉斯的孩子,貝索斯最開始的名字是杰弗里·普雷斯頓·約根森。
和馬斯克一樣,貝索斯的童年里也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外祖父。 據(jù)《一網打盡:貝索斯與亞馬遜時代》一書作者布拉德·斯通調查,貝索斯的外祖父吉斯是他的人生導師,曾教他修理風車、閹割公牛、改造泥土地,以其自立、智慧和高效的價值觀,加深了他對星際探索的興趣。
貝索斯也善于不斷拋出一個個正在實踐中的新奇想法來刺激華爾街的神經,這也是分析師對一家長期虧損的巨無霸保持樂觀的重要原因。他們覺得與那些引領未來、改變生活的新技術相比,盈利只是遲早的事,所以更容忍他把賺到的錢都投進新技術研發(fā)中。談到他的新技術,最近亞馬遜讓人紛紛討論跟風效仿的還是Echo和Alexa。
在國內,對標Echo和Alexa成了科技圈的流行詞。包括BAT、小米、聯(lián)想、海爾、科大訊飛等超過200多家國內公司都推出了、或正在研發(fā)類似Echo的智能音箱,智能音箱似乎成為了“AI”標的物,以“All in AI”為戰(zhàn)略的公司們不推出一款自家的智能音箱,就無法表示其AI技術的落地。
貝索斯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客串角色(圖右)
但這些公司真的認真琢磨過貝索斯一手打造的Alexa嗎?或者我們真的了解Echo嗎?第一臺Echo音箱發(fā)布于2014年11月,初期的宣傳集中在語音功能,聲控音樂、百科題、查天氣、設鬧鐘……但人們對它的基本認識,也是寫在亞馬遜官網的那個詞:Speaker,它是一個音箱,一個會說話的音箱。
那時的貝索斯還因為這款產品受到了業(yè)界的不少批判和嘲笑,比如不專業(yè)、無用、極客才會買、不兼容iOS……但是,在貝索斯的“堅持”下,人們居然慢慢地開始接受和喜歡這款產品了。當然現(xiàn)在人們都確信,語音是最簡單、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也是人類溝通最基本的方式??勺畛鮼嗰R遜在為Alexa設計硬件載體Echo的時候,并沒有為其加上屏幕。這種做法其實是增加了難度:用戶只能通過純語音來使用設備,而并沒有屏幕反饋作為輔助。但貝索斯堅持這一計劃,并確定當用戶下達語音指令后,Alexa實際上只有一次機會去部署相應的動作,而不能和用戶進行多輪對話。一般而言只有兩次對話機會,如果第三次對話還沒弄清用戶需求,就算徹底失敗。這樣的對話對用戶來說是很糟糕的體驗。
那么,Echo為什么能脫穎而出?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有研究者分析,亞馬遜的優(yōu)勢在于沒有太大的技術包袱,正因為沒有過多的歷史限制,才會讓產品和技術結合得更加緊密,而不至于讓產品思維被工程師所束縛。特別重要的是亞馬遜Echo切中的市場痛點是遠場語音交互,這讓Google、微軟、Apple長期積累的近場語音交互優(yōu)勢幾乎沒有意義。其次,貝索斯對技術細節(jié)的耐心超越了Google、微軟這些AI巨頭。貝索斯對于技術PR和論文都沒有多大興趣,但是對于產品和專利卻極其上心。從公司角度來看,PR和論文確實耗費公司極大的精力,這兩者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可能是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方法,但是對于成熟公司,知識產權、產品和營銷能力顯然更加重要。
到2016年12月,Echo已經有超過500萬臺的銷量,2016年圣誕節(jié)期間的銷量同比增長8倍。根據(jù)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shù)據(jù),在2016年聯(lián)網音箱市場,亞馬遜成功超越了Sonos,成為第一霸主。同時,受亞馬遜Echo的推動,整個行業(yè)出貨量較2015年提升了62%。
當然,貝索斯也對媒體不遺余力地宣傳Echo,他曾說,自己家Echo音箱無處不在,甚至衛(wèi)生間也有一個?!皠傞_始我在廚房放了一個,后來變成了每個房間都有,有一次我在浴室,發(fā)現(xiàn)不能詢問Echo音箱內置的智能助手Alexa天氣情況,我就又給衛(wèi)生間加了一個……在這方面我可是走在前面,我們全家都在用它”。
Echo設備銷量大增,但并沒有賺到錢,而且是虧損的,在 2016 年的虧損是 3 億美元,而 2017 年可能增加到 6 億美元。但盡管如此,它已經成了數(shù)字助理競爭中的領頭羊。這部分要歸功于貝索斯在2015 年將 Alexa 開放給開發(fā)者,鼓勵他們?yōu)樵O備開發(fā)更多技能。亞馬遜自己也有 1000 多位員工專注在 Echo 和Alexa 的生態(tài)中。Alexa 現(xiàn)在有超過 10000 種技能。
百度,或許是最早參悟到亞馬遜的AI生態(tài)之道的。今年CES期間,百度發(fā)布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DuerOS,宣傳口號就是“對標亞馬遜Alexa”。“四年半以前(當時陸奇在微軟)開始開發(fā)Cortana。當時,我們覺得亞馬遜的技術很落后。但在人工智能競爭過程中,我明白了更重要的是把握正確的應用場景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陸奇強調Google和微軟的技術大幅領先亞馬遜,但從當今的人工智能競賽來看,亞馬遜遙遙領先美國的其他企業(yè)。其原因是通過Echo讓用戶了解了語音的重要性,并打造出Alexa生態(tài)系統(tǒng),“亞馬遜找對了場景,找對了設備。從本質上講,Echo是一款人工智能為先的設備?!倍④浐虶oogle都犯了同樣的錯誤。
Alexa系統(tǒng),其實是依據(jù)2012年亞馬遜四位工程師提交的專利而開發(fā)的,在Echo讓用戶建立了對Alexa系統(tǒng)的初步了解后,貝索斯就迅速并“徹底”地開放了它,所謂徹底是包括連Alexa 背后的遠場麥克風技術和語音處理技術一律開放,這也讓第三方硬件廠商不斷開發(fā)出擁有Alexa功能的設備。在今年初的CES展上,亞馬遜雖未參加,但支持亞馬遜Alexa系統(tǒng)的產品卻遍布展會各個角落,據(jù)統(tǒng)計有超過700個Alexa設備在CES上展出,亞馬遜面向C端的AI智能正不知不覺推廣開來。
CBIsights對此曾表示,資助基于 Alexa 驅動的硬件是一招秒棋,它能籠絡消費者和開發(fā)者兩端,形成自己的生態(tài)。貝索斯也表示,他不希望將全部賭注都押在硬件上。相反,他的最終目標,是讓基于云的語音軟件無處不在,統(tǒng)治從汽車中控到消費級可穿戴設備的一切平臺。甚至在醫(yī)療上,亞馬遜還與制藥公司Merck 合作,為 Alexa 開發(fā)一項新技能,讓它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檢查血糖含量。貝索斯在亞馬遜成立了一支風投基金 Alexa Fund,它主要圍繞將 Alexa 打造成通用人工智能助理,投資有潛力的開發(fā)者和硬件。
尤其是在今年6月,亞馬遜宣布以137億美元收購全時超市的時候,其首席財務官Brian Olsavsky 表示他對此很興奮,暢想利用Alexa 語音服務將 Alexa 內置在其產品中的公司也可以在亞馬遜商店展出,甚至亞馬遜家庭機器人都可以在全時超市里到處“閑逛”。再結合國內近期火熱的“無人超市”概念,貝索斯的這盤棋布局得更早。
CBIsights人工智能報告中關于ALEXA的一整頁PPT
2016年11月30日在亞馬遜舉辦的一年一度的Invent大會上,AWS正式推出了3個AI工具,分別為Amazon Polly(文本轉換語音)、Amazon Lex(語音識別系統(tǒng),支持Alex)和Amazon Recognition(圖像識別)。而以上3個AI工具,在前12個月內都是免費使用的。AWS正式加入了這場人工智能領域的大戰(zhàn)。亞馬遜AI服務具備的巨大潛力,將吸引越來越多開發(fā)者聚集在其平臺上。
對于AWS的奇跡不妨回到16年前,正受困于在線圖書生意的亞馬遜,處在Oracle統(tǒng)治數(shù)據(jù)庫界的技術世界中,但計算機科學專業(yè)出身的貝索斯希望改變亞馬遜網站的架構,要求團隊所有的程序模塊都要以通過Service Interface方式將數(shù)據(jù)與功能開放出來。這場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革命在2003年開始被放大,而在2006年迎來了Amazon EC2(Elastic Compute Cloud)上線。然而這一舉動當年并未得到巨頭們的響應,云計算的頭籌被AWS摘得,直到多年之后,才有Google、微軟等巨頭跟進。而那時,AWS早已地位穩(wěn)固。
2016年底,AWS開放AI能力并未讓業(yè)界特別驚訝。因為在這一消息刷屏前幾周,AI領域的知名專家李飛飛及李佳宣布加入Google,入職云計算業(yè)務新成立的機器學習部門,云+AI已是可以預見的趨勢,Google這一行為也被解讀為希望借AI趕超AWS。算法、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被認為是AI發(fā)展的基礎,云作為提升數(shù)據(jù)處理效率的有利武器,給人工智能提供了寶貴的訓練場。公有云市場的絕對領先,則給了AWS 和貝索斯在AI時代的商業(yè)先機。
AI,已經成為云服務巨頭們極為看重的市場。不僅有Google,而且微軟的CEO 薩提亞·納德拉今年也提出了微軟最新的標語“智能云計算與智能邊界”(Intelligent Cloud andIntelligent Edge),并計劃未來納入更多合作伙伴用Azure、Dynamics 365和Office 365 搭建起客戶基于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移動似乎已經不在微軟的戰(zhàn)略關鍵詞中。
有人說,AI是亞馬遜的第四級,事實上不僅是AWS、Aelxa、Echo,而且在整個電商業(yè)務中(包含物流環(huán)節(jié)),AI在亞馬遜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盤點一下亞馬遜在物流領域的領先,比如Kiva倉儲機器人,比如亞馬遜已覆蓋海陸空的無人機大軍,它在去年底爆料的“天空母艦”專利和今年的“無人機空投”專利,如果聯(lián)系起來不禁有更大的想象力。
中國科技企業(yè)中流行一句話:貼近用戶。什么是貼近用戶呢?大數(shù)據(jù)是第一位的,無論是作為跨境電商積累的C端用戶經驗,還是在公有云市場中拿下的B端企業(yè)用戶,亞馬遜都是這一代科技企業(yè)中最了解用戶喜好、客戶訴求的代表,這種優(yōu)勢在AI時代更難以忽視。
今年,貝索斯經常在重復一個熟悉的主題:每天都要像創(chuàng)業(yè)第一天一樣運營公司,保持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快速通過有限的信息保持領先,他將此稱作“高速決策”。這與他對人工智能的重視不無相關,未來該公司將會繼續(xù)投資該領域。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IT圈內更熟悉的是“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但實際上貝索斯作為“星際迷航”粉也是槽點滿滿,他一度希望用皮卡爾船長的口頭禪“make it so”命名他的亞馬遜電商平臺。還有亞馬遜開始打造AI助手——Alexa時,貝索斯希望它能成為一個隨叫隨到的、善良、博識的助手,就像《星際迷航》里的計算機那樣。2016年,在貝索斯多年的乞求下,派拉蒙影業(yè)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給他安排了一個小角色。
貝索斯也是探索太空的追夢家。他是Blue Origin火箭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這家公司以將于2018年向付得起錢的土豪們賣“太空之旅”行程票而聞名??雌饋碛袩o數(shù)創(chuàng)意,但是每一步又是腳踏實地。貝索斯曾多次說過,“我們愿意長時間被誤解”,時間卻印證著這些誤解的可笑。
但是也有權威經濟學家對新上升期的亞馬遜發(fā)出了完全的不同聲音,認為亞馬遜的市值被嚴重高估,是一個完全不可持續(xù)的泡沫,甚至預言隨著美聯(lián)儲的貨幣工具推動經濟衰退,貝索斯帶來的亞馬遜式泡沫最終會成為一個“破壞性金融工程”。
貝索斯到底是不是奇跡,在討論他的時候,或許已經成為了傳奇。
姜姝姝本刊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