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摘要: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如果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充分的調動起該因素,那么將會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大大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本文由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入手,詳細的闡述了情感教育的特點與措施,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借鑒作用。
關鍵字:情感,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化,各地學校在教學中都大力實行新課改的要求,其中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開展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舉措。所謂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我調控能力以及情感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成為人格健全的新時代接班人。新時代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生應當從小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應當是情感性而非功利性的。下文針對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展開了一系列的闡述和討論,以供參考借鑒。
二、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較為突出的情感特征,因此,情感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關鍵。小學語文教學富含情感,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通過恰當的方法來挖掘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與教師一道去發(fā)現(xiàn)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知識的機械式的灌注,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逐步認識到師生間互動、溝通的重要性,提倡師生間的充分交流與互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情感教學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此外,情感教學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實施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1,2]。
三、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3.1情感性。
由于語文有著豐富的語言表達以及題材的感染,使得其具有豐富的情感性。而這種情感性指的是語文教學中能夠以情感人,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共鳴,從而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在實際溝通中,教師應當通過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真善美的含義,教學不是單單的知識傳授過程,更是一種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互動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有教師對于教學和學生的熱愛,也應當有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理解基礎上的自身情感的融合后的感慨,更應該有通過教師引導而產生共鳴的學生情感,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3]。
3.2形象性。
由于情感教學的形象性,使得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解決學習問題。這里的形象性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課堂上活躍著課文的形象;第二,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而在學生腦海中塑造的形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隨著形象在腦海中的產生和變化,能夠漸漸的培養(yǎng)學生利用形象思維來理解內容的能力。目前,運用較為廣泛且成效明顯的教學模式主要有畫圖、話劇以及多媒體等,并加以教師的輔助講解,能夠充分的挖掘出學生的聯(lián)想力,將生硬的文字轉化成為了學生腦海中的鮮活形象,這種模式比傳統(tǒng)直白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而形象,能夠讓學生融入到其中,更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3.3審美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極其豐富的美育觀念,因此,審美性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獨有的特征。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是非善惡,而語文情感教育能夠為其成長打下基礎,同時也會影響他們未來生活學習中對于美的認知。新課標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目標應當擺脫僵化枯燥的限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語文的美。具體的,表現(xiàn)在下述三個方面:第一,美的感受力的培養(yǎng);第二,美的理解力的培養(yǎng);第三,美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其中,第三點是審美性學習的最高階段,也是美育目標的最高階段,教師應當積極的培養(yǎng)并鼓勵學生學會感受、理解和創(chuàng)造美,這對未來自身的情感品質、生活方式以及言談舉止都有十分顯著的影響[3,4]。
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4.1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著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低,更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應當結合解耦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比如可以運用插圖、幻燈片等工具,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前可以演示事物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教學情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自身語氣讓學生仿佛置身真實情景之中,得到感情的熏陶。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充分發(fā)揮自身情感因素。
4.2用真心激發(fā)情感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表情、語氣、動作以及神態(tài)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這些都是師生間進行溝通交流的載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材中的情感線索,充分的運用自己的溝通交流的載體來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但是要做好這一點并不簡單,教師需要控制好自身的情感,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遇到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都必須在進行教學時將這些問題放在一旁,讓自己充分而快速的融入到角色當中,用自己最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以情動人,也才能夠保障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順利實施。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當是一個擁有真摯感情的人,應當帶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進行每一節(jié)的教學,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實施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5]。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感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代教育應當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斷的在人生道路中挖掘情感要素、更新情感追求并且升華自身的情感標準,實現(xiàn)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斷的影響和感染學生。運用情感教育能夠提升小學語文學習效率,同時也為新時代接班人奠定好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基礎。
六、參考文獻
[1]李友芹.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情感教育[J].參花(文化視界). 2013(02)
[2]趙財經.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改革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00(04)
[3]徐建西.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小學). 2012(06)
[4]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 2000(03)
[5]楊蘭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 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