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柒斤
宋朝的市場經(jīng)濟非常繁榮,市民生活水平一度很高,“家政服務”這個行業(yè)也隨之誕生:“身邊人”“拆洗人”“針線人”等以出賣生活技術為生的“女伎”隊伍也應運而生。
《玉照新志》和《夷堅志》中記述:政和年間,一名官員的兒媳婦懷孕,另一名官員的夫人生子,均通過“牙儈”雇到了一位保姆。由此可見,城市中這種以生活技術謀生的女伎已形成了一種行業(yè),還有專門的牙儈經(jīng)紀人。
即便宋朝女伎中最為“下等”的廚娘,所擁有的廚藝也是十分精湛。在宋朝城市中,僅廚娘這一行當,以女子名字命名的名牌食品就不計其數(shù),像李婆婆雜菜羹、宋五嫂魚羹等,廣泛傳于市民之口。
同時,還有許多手工產(chǎn)品與特殊技藝因它們的女創(chuàng)作者而得名,如丑婆婆藥鋪、陳媽媽泥面具、西山神女賣卦鋪等。甚至當時連尼姑都以學“繡工”為本行。
宋朝的女技工以其高質量的“家政服務”和獨特的魅力,推動了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方便了市民生活,也極大地豐富了宋代城市的風貌。
(馬中明薦自《百家講壇》)
責編:我不是雨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