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
中圖分類號:G633.7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要學好物理就必須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實驗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要求。而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正是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而且演示實驗生動有趣,易形成懸念,它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識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和作法。
一、認清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我們的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實驗教學還很缺乏,所以我們要善于不斷的用新的課程理念來引導教學實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讓生活物理的理念貫穿于實際教學。比如說:在初二的教學中,浮力就是個難點,同學們對于阿基米德原理用其應用覺得特別難于掌握,難于理解,從而也對相應的應用產生了畏難情緒,許多同學想對此打退堂鼓了。針對此,我特意號召他們回家后自制一些相應的簡單教具,來輔助知識學習,提起興趣,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簡易小彈簧稱,一些小石子小鐵塊等等。其中陳于浩同學制作的溢水杯最突出,他就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飲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個小缺口,同時用另一塊再剪一個小漏斗形狀,再附加一段固態(tài)膠加以密封,保證了一滴水也不會外滲或沿外壁流出來。形狀極其漂亮,可以說美觀又實用。在浮力探究中大展伸手。同學們都看過后對他的制作大加贊賞,積極性被極大的開發(fā)了出來,學習熱情高了,知識好像也一下子就變得容易多了。
二、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在科學探究實施中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說:課堂難于調控,在實驗室完成探究要遠比在班級中上課秩序上要隨意性強一些,甚至有的教師說是亂了,或者由于學生們只注重于對實驗器材的關注與周圍環(huán)境的新鮮感而來的玩耍上,注意力轉移到其它與本實驗并不相關的地方去,擺弄器材,在課堂中隨意說笑,顧左右而言他,嘻嘻哈哈,教師為維護秩序擔擱了過多時間,因而實驗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會由于學生事前對相關實驗操作沒有過多關注或不熟悉規(guī)則而引起儀器的壞損而帶來另外的經濟賠償問題。結果導致最后實驗任務完成不了完成不好而讓教師失去耐心。 遇到這種問題時,教師不應打擊學生對未知領域對未知事物的熱情與信心,引領他們慢慢起步,帶引他們走入科學殿堂。 總之,我們不是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我們做實驗是學習這種研究事物內在聯(lián)系,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
1、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
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觀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可先讓學生細致觀察,然后出示以下問題:①本實驗需要研究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時光屏、透鏡、火焰三者的位置關系如何?②在光屏上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像?③適當改變距離后像的大小有何特點?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沒有是在什么情況下?為使學生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教師應該在沒有出示以上問題時就讓學生自由觀察。待觀察一段時間后,老師再讓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隙ㄓ胁糠謱W生觀察方法不當,老師可指導學生重新觀察,這樣做一定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與學生緊密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演示實驗本來就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fā)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
演示實驗時還要注意不僅要現(xiàn)象清楚,而且還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度。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制可見度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讓學生上前來讀數(shù)或動一動手。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同時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
3、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活躍學生思維
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進行取舍,對所得信息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確定的目標下,有全局觀點和善于妥協(xié),在不同情況下善于應變,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綜合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fā)展。
4、創(chuàng)設實驗問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創(chuàng)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導性、發(fā)現(xiàn)性、歸納性等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驗中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因此除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之外,在學生的模型制作、游戲、調查小實驗活動中,也可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活動,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例如,學習固體能傳聲的知識后,引導學生自制土電話
四、建立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意識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教學評價當中,往往是以學生的一次次考試的成績來評價每一個學生,在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這個評價方法自然也應該有所改進,而實驗教學的評價似乎成了其中的重點。新的評價觀點應該重視學生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操作時就應該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觀點,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每一次的實驗課結束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有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在課后,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會饒有興趣地利用自制的彈簧稱來稱稱自己身邊的一些小物體的質量。這說明他們對物理實驗有了興趣,在實驗過程中獲得了滿足感,并且能夠將這種感覺延續(xù)下去,這種情感體驗正是我們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之一。其次,他們在稱量有些小物體時,還得費一番心思才能將物體掛上去。在這個過程中,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完全打破了以前那種為了實驗而實驗的局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在以后的物理課上,學生變得愛發(fā)言、愛思考、也愛提問了。課堂氣氛也變得比較活躍。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教師也成了受益者,學生主動去“吃”,比教師一個個地去“喂”要輕松許多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