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我從來沒想過我是這樣的結局,我竟真被我極其歹毒的前妻翟欣欣給逼死了?!边@是WePhone創(chuàng)始人蘇享茂發(fā)布的最后一份網帖。2017年9月7日凌晨5點,他從樓頂天臺躍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蘇享茂口中的前妻翟欣欣是他于今年3月在相親網站世紀佳緣上認識的相親對象,在短暫的交往以及婚姻存續(xù)期間,蘇為翟購置房產、汽車、奢侈品,花費超過1300萬元。
二人最終協(xié)議離婚,翟欣欣以偷稅漏稅、WePhone網絡電話功能可能涉嫌灰色運營為要挾,向蘇享茂索要1000萬元以及三亞一處房產。資金鏈斷裂、身心俱疲的他同意了前妻的要求,卻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徹底崩 潰。
這是一樁令人惋惜、同情且充滿疑問的事件:蘇享茂本應該早就意識到,這個世界上并沒有那么多一見鐘情;也應該早就明白,一味的物質索取并不是健康的情感關系;更應該想到,自己有一萬種方式可以了結與前妻的糾葛,除了自殺。
后續(xù)的媒體報道給出了關于受害者更詳細的信息:37歲、性格內向、長年單身,除了工作賺錢,幾乎沒什么更多的愛好。這一形象正符合外界對程序員的普遍印象,雖然這些并不是導致這樁悲劇的直接原因,但程序員群體特有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蘇享茂的判斷。
“我的程序員朋友,包括我自己都非常理解受害者。”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從事了將近5年技術開發(fā)的黎志偉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時說。
從程序員的角度看,蘇享茂已經算是取得了成功,產品、用戶、收入都非??捎^,但是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狀態(tài)實際上并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黎志偉說:“程序員喜歡自己在計算機世界中掌控一切的狀態(tài),最在意的是自己在技術界的權威?!钡巧鐣Τ绦騿T的評價,包括衣著品位、說話談吐、人際交往等方面,往往讓他們感覺被看低?!叭缓笸蝗挥幸惶欤粋€漂亮女性出現(xiàn),認可他的成功,對程序員來說就是對他整個世界的認可,這種認可給了他極大的幸福感。”黎志偉認為這或許也蘇享茂沒有看清對方真實目的的原因。
澎湃關于此事的一篇報道中采訪了蘇享茂的好友王冉,王冉提到,早些年他曾經和蘇同時到紐約出差,蘇享茂住在長島一棟別墅的傭人房里,還對王說:“我覺得挺好,就是孤獨?!?/p>
這種孤獨或許很多程序員都能夠體會。工作時間長、社交圈子小、與人相處經驗不夠等都是導致孤獨的原因。據黎志偉介紹,程序員的工作通常以周為單位分配,任務量非常飽和,即使任務做完還要花大量時間處理bug,每天的工作時長可以達到14到18個小時。
這種狀態(tài)決定了他們并沒有更多時間與人交往,尤其是與異性交往。心理咨詢師史秀雄認為,越是長期處于孤獨狀態(tài),越是渴望愛和幸福,但這種渴望很可能會被綁架和利用,“人是很容易被影響的,尤其是對某些東西有強烈需求的時候。”史秀雄推斷蘇享茂的事件可能存在親密關系中的情感操縱,“受害者對于對方的順從會超過合理的限度,當他意識到已經對自己失去掌控,就可能會導致抑郁、自殺的結果。”這種操縱通常存在于親密關系中,而且很難被界定,也很難被察覺。
“程序員的本質就是‘幼稚,比如相信好人有好報,比如認為一件事會出現(xiàn)就一定有某個原因(調bug的思路),這是群體的共性。”另一位做過開發(fā),也帶過開發(fā)團隊的程序員王東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黎志偉不認為應該標簽化地看待程序員群體,但當他從技術開發(fā)崗轉到產品運營崗,他確實發(fā)現(xiàn)程序員處理問題時有不同的邏輯和視角。
“根據馮·諾依曼理論,計算機世界是由0和1編碼組成的。所以程序員的世界觀也是非黑即白的?!崩柚緜フf,因為機器是可以信賴的,輸入正確的數(shù)值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這是程序員長期養(yǎng)成的思維習慣。
“人首先創(chuàng)造和使用工具,工具反過來再塑造人,包括思維方式。不同的工作,回報激勵的邏輯和方式不同,都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或者篩選出那種人,并且強化那種思維方式?!蓖鯑|認為,就程序員這份工作的獎勵機制來說,增加社會交往對于提升收入并沒有明顯的短期效果,程序員們自然不愿意多花時間去琢磨。
但是,現(xiàn)實世界遠比機器復雜,人性遠比二進制難以捉摸。前妻的步步相逼讓蘇享茂困惑無助,當他走入最終的困境時,非0即1的思維讓他沒有意識到在向前妻妥協(xié)和毀掉自己之間,還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
員工援助計劃(EAP)服務機構易普斯曾經服務過西門子、eBay等IT技術企業(yè),其咨詢部負責人宋儀征認為,程序員在人際交往中時常表現(xiàn)為敏感、愛較真,有些時候過分嚴謹,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容易受傷。
“由于程序員大部分時間與機器溝通,會覺得跟人溝通沒有跟機器溝通容易,所以會有逃避的心理,”宋儀征說,“如果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可傾訴的人很少,他們趨向于否定一些東西,包括否定自己、否定他人。”而且遇到壓力或挫折時,程序員很少會主動尋求幫助。
在史秀雄看來,程序員人際交往能力的不足與整個教育體系對理科生的教育方式是有關系的,“現(xiàn)在的教育體系,尤其是對理科生的教育,對考試成績、工作成就關注太多,而對人的心理成熟度的關注不夠。”史秀雄認為人的社交能力、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是需要不斷訓練和積累的,如果教育體系中缺乏這樣的訓練,成年之后人們往往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成長過程中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經驗缺失,加上進入職場后,公司以及社會環(huán)境對程序員群體的技術標榜,使得技術成為這群人被關注的決定性因素,他們的心理世界卻有意無意地被忽視了。就像王東說的,“搞技術的人,收入不錯,同時又不用去操心可怕的社會關系,因此群體會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其實大部分程序員確實生活在一個共同營造的虛幻環(huán)境下?!?/p>
關于如何幫助程序員群體更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國外的大型技術公司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鑒。Google的辦公室里有蹦床、樹屋、免費的健身房和按摩室,還會組織一些心理學相關的活動,比如“探尋內在的自己”,幫助員工用心理學的方式更好地認識自己。
英特爾內部也有個非常受歡迎的活動,每周四下午的幾個小時中,參加的員工要遠離電腦和手機,面對面溝通,思考自己以及與周圍的關系。
宋儀征建議,IT公司可以為員工整體采購心理服務,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讓他們知道遇到問題可以找專業(yè)的人尋求幫助。程序員群體可能因為本身的性格特點,并不會主動尋求心理方面的指導,因此通常需要公司更主動地提供幫助。比如提供一些可供自助學習、自助調節(jié)的知識庫,或者人際交往方面的講座、培訓等,還可以多開展一些關愛活動,為程序員提供機會更多地參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擴展他們的人際圈。“公司應該把心理學的技術和方法運用起來,讓員工了解自己、感受自己,讓他們知道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很多,不僅可以靠自己,還可以求助?!彼蝺x征說。
服務于多家IT公司的楊蘇心理咨詢機構的咨詢師蔡燕蘇認為,程序員也好,普通人也好,都應該相信社會關系存在的必要性?!凹胰恕⑴笥?、愛人、親人、老師、同事、其他關系人構成了我們的主要社交網絡。盡管這些人有時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沖突情境,但更多時候,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資源,是可以在很多時候支持我們的力量。”
據了解,蘇享茂的好友王冉已經和蘇享茂的家人商量,計劃將WePhone公司繼續(xù)運營下去,他們還計劃將公司收入的一部分拿給蘇享茂的父母,另一部分成立一個“關愛程序員”基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