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垣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河南 長垣 53400)
中考物理中有關科學方法試題賞析①
黃英標
(河南省長垣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河南 長垣 53400)
中學物理的科學方法有很多,經常用到的有理想實驗法、歸納法、類比法、等效法、轉換法、控制變量法、模型法、估算法、圖像法等,中考物理試題往往同時涉及多種科學方法,熟練掌握與運用物理科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中考物理;科學方法;試題賞析
物理科學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有步驟地滲透和傳授物理科學方法,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熏陶和訓練,達到促進知識學習、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物理不僅強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積累,而且加強對科學方法的考查。本文以2016年全國各地中考題為例,賞析有關科學方法試題,以期對師生有所幫助。
理想實驗法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它既要以實驗事實為基礎,但又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到結論,這種研究方法叫理想實驗法。
例1(福建漳州2016年中考):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推理論證,以下研究問題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 引入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B. 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C.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D.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解析:選項A采用的是模型法,選項B采用的是理想實驗法,選項C、D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所以B為正確選項。
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與原型相似的物質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質的理想模型,間接地研究客體原形的性質和規(guī)律。
例2(海南2016年中考):為了便于研究光現(xiàn)象,我們引入“光線”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下列研究問題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 通過磁感線來形象直觀描述磁場的分布
B. 通過水流來初步認識電流
C. 通過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的大小來判斷通電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
D. 通過選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來比較平面成像時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解析:選項A采用的是模型法,選項B采用的是類比法,選項C、D采用的是轉換法,所以A為正確選項。
物理中的研究對象不是孤立的,它一般要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人們在研究一個物理量與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之間關系時,必須人為控制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得出所研究的物理量與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然后把這些單一的
關系綜合起來,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
例3(黑龍江龍東2016年中考):下列實驗中用到控制變量法的有( )。
A.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
B.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C. 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D.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的實驗
解析:選項A、C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選項B采用的是歸納法,選項D采用的是類比法,所以A、C為正確選項。
估算題常以物理知識為基礎,利用經驗和技巧估算,快速解題,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這一類問題并不需要非常精確地測出物體的物理量,而只需要大致估測出某個物理量的值,就可解決問題。
例4(遼寧營口2016年中考):下列數(shù)據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 人體正常體溫約42℃
B. 家用臺燈正常工作電流約2A
C. 正常人脈搏跳動一次約2s
D. 初中生使用課桌高度約0.8m
在物理學中,常采用數(shù)學中的函數(shù)圖像,將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因此圖像實際上反映了物理過程和物理量的關系,運用圖像知識來解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做圖像法。
例5(廣東河源2016年中考):繪制圖像是對物理過程分析和實驗數(shù)據處理的一種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觀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圖1所示的圖像中,正確的是( )。
圖1
解析: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該圖像就是一條斜線,故選項A正確。同種物質密度一定,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用圖像表示應該是一條斜向上的直線,故選項B錯誤。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用圖像表示應該是一條斜向上的直線,故選項C錯誤;海波是晶體,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故選項D錯誤。
總之,通過以上例題,希望能夠給師生一些啟發(fā),在教學中應關注科學方法教育,讓學生熟練掌握中學物理科學方法,并能靈活運用,以便輕松應對中考。
[1] 王祥委,段娟娟,彭朝陽.初中物理教學中顯化科學方法教育初探[J].物理之友,2016,(8).
[2] 劉霽華.物理教學中顯性科學方法教育研究[J].物理之友,2016,(9).
[3] 張燕清.科學思維方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J].物理之友,2001,(9).
[4] 曹蘊瑞.初中物理啟蒙課的新境界[J].物理之友,2015,(3).
①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結項課題“中學物理方法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CJYC1606290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