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門鐵黑色土炮,一門長107厘米,口徑9厘米,并配有兩只八字形的炮腳組成,炮管上有五道鐵箍加固,后一道鐵箍右邊有一個引火孔。另一門是由一根132厘米長、口徑6.8厘米的炮管和一支插桿組成,炮管上有11道鐵箍加固,插桿連在第四道鐵箍上,第11道鐵箍的上部有一個引火孔。這是1935年至1937年期間,由譚余保領導的湘贛游擊隊中的九隴山游擊隊負責人曾照富于1937年在敵軍大舉進攻的時候,為防止敵人搜山,將這兩門土炮多次轉移保存地點,最后將它們藏在下九隴村民肖勝先家中的牛欄木皮屋面內。曾照富被捕后,被敵人殺害在三灣村的沙洲上。全國解放后,肖勝先從牛欄屋面內取出這兩門土炮交給九隴大隊黨支部保存。
1962年5月,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文物工作者殷克銓等人赴永新縣征集革命文物時,步行幾十里,來到永新縣三灣鄉(xiāng)九隴村,肖清水、肖勝先等人將兩門土炮從大隊黨支部找來,交給殷克銓等人帶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藏。
1994年5月,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專家組阮家新、萬岡等人確認這兩件文物在補充相關材料后可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責任編輯 / 陳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