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夫
書房里并排的書柜都是玻璃門,單獨(dú)的柜子封閉比較嚴(yán)密,每次找書時(shí)打開一扇門,都能飄出幽幽馨香,翻開一本書,字里行間也會散發(fā)出淡淡清香,而且不同的書柜散發(fā)出的是不同的香氣,有茉莉香,有百合香,有玉蘭花香,還有風(fēng)油精的辛辣。我最喜歡的是野玫瑰若有若無、如夢似幻的香氣,那個柜子里都是我最鐘愛的小說。文字能夠生香,緣于一次使用完風(fēng)油精,沒蓋瓶子,順手放進(jìn)了書柜角落里,過了一段時(shí)間,打開這個書柜時(shí),一股風(fēng)油精味撲面而來,抽出一本書枕上翻閱,文字里也散發(fā)著這種淡淡的味道。受此啟發(fā),交代家人,以后香水將要用盡時(shí),剩下幾滴,打開瓶蓋,置于書柜底層,任其自然揮發(fā)。精美的瓶子,宛如小小裝飾,縷縷香味滲入書中,一書在手,清香沁人心扉,別有一番讀書的情調(diào)。
書中滋味,自然不僅僅是書中散發(fā)的紙馨墨香之味,而是書中的文章之味、語言之味、道理之味。學(xué)者王輝說,他讀書讀出,《詩經(jīng)》有青草味,《楚辭》有柑橘味,《論語》有飯香味,《莊子》有山村味,陶淵明有菊花味,李太白有酒香味,《三國演義》有男人味,《水滸傳》有血腥味,《紅樓夢》有心酸味,魯迅的雜文有辣子味,周作人的散文有橄欖味。我愛讀書不求甚解,還不能從文字中品嘗出這么多的美味佳肴,但我能夠堅(jiān)持不去讀那些甜俗味、酸腐味的書,不去涉獵那些銅臭味、諂媚味的文字。
我在學(xué)校接受的正規(guī)教育少,愛上書是參加工作踏入社會以后的事了,所讀之書比較雜亂,但這不妨礙我對書的摯愛、對文字的敬畏。“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栗,鬼夜哭?!睗h字的神奇上來天意,中通人氣,下驚鬼蜮;漢字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簡簡單單的白紙黑字,間架方正,音韻優(yōu)美,好像蒙汗藥,猶如迷魂香,誘惑著我用眼光蘸著心靈,虔誠地與古賢近哲、作家詩人對話,一段段文字,韻味悠長,激勵著當(dāng)下;一串串記憶,穿越時(shí)空,輝映著未來。讀書的過程改變著我的人生,塑造著我的靈魂,使我逐漸明白,酒桌,遠(yuǎn)比書房熱鬧;麻將,定比書本刺激,熱鬧處即是煩惱處,書讀透了心自涼,心涼了,也就安靜了。面對蕓蕓眾生,面對不合群的謗議,我微笑著遠(yuǎn)離喧鬧,心說,你們玩吧,我只想自己清凈會兒,只為在滾滾紅塵中尋找一方凈土,讓疲憊的心歇息。
明代詩人于謙在《觀書》一詩中寫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diǎn)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shí)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睈蹠耍蜷_一本書的時(shí)候,能以這種專心致志入迷的心境閱讀,文字的香氣必然會撲面而來,深入肌膚,直抵心靈。春暖花開時(shí),翻看所喜愛的書,一行行清香的文字,像一絲絲和煦的春風(fēng),吹散我內(nèi)心的迷霧,浸潤出一顆平和淡定寬容之心;夏日炎炎里,走進(jìn)一首小詩,暢飲一篇散文,覓一分清幽,獲一分涼氣,頓感滿室生涼,神清氣爽;秋高氣爽,看社會如此浮躁,唯閱讀讓人沉潛,字里乾坤大,一本好書,猶如一劑熨帖心靈的良藥,給精神做一次滋補(bǔ);嚴(yán)冬酷寒,每得閑暇,擁書而臥,輕輕叩開文字的門扉,點(diǎn)亮心靈的燈盞,娟娟文字,似縷縷陽光,融化困頓的冰塊,倍覺人生的溫暖。光陰飛過,留給我們的是經(jīng)驗(yàn);書聲瑯瑯,傳授的是知識。每讀過一本好書,感覺就像精神受到了一次洗禮,讀書前和讀書后的思想迥然不同。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文字的縷縷香氣飄散在我生活的各個角落,滋潤著我的凡夫肉體。春節(jié)假期,又讀完了三本喜愛的書,泡在書香里,感受文字浸染,身上少了污濁煙酒之氣、市儈之氣,多了清爽之氣、書香之氣?!安枰嘧砣撕雾毦?,書能香我不須花?!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