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柯
我們似乎總是忙于生活,疲于觀察,喜歡用一種懶惰的慣性去看待生活和這座城市——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方式,同樣的思考——我們總是把一切,都局限在一個熟悉而安全的范圍之內(nèi)。
熱愛這座城市的人看見光鮮和繁華,討厭這座城市的人看見陰濕和擁堵,游客看見錦里和熊貓,本地人看見火鍋兒和串串。大家都在自我的認(rèn)知和經(jīng)驗中,來認(rèn)識著這座城市,而這樣的結(jié)果,往往是片面而膚淺的。
那,不妨來換個角度看看城市和自己?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這座城市迅速成為文藝青年們的朝圣地,也讓無數(shù)人重新?lián)軇有牡茁錆M灰的那根琴弦。
有人說,一座城市讓人留戀,必定是因為有過故事。但對于很多人來說,成都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故事,有開頭,有中場,有曲折起伏,卻沒有結(jié)尾。
在我們的印象里,成都除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外,它還是一座慢悠悠的城市。在如今這個以“快生活”流行的社會,它似乎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不知多少人以夢為馬,逍遙天涯,走得越來越遠(yuǎn),卻總會不時想念起成都。似乎去再多的地方,都不及回到成都,坐在一條古舊的寬板凳上,等待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面上桌。片刻之間,時間凝固在成都的街頭,凝固在騰騰而起的熱氣之上。
而生活在這里的成都人,渾身都散發(fā)著一種優(yōu)哉游哉的氣息,他們隨時抱著一種“關(guān)你鏟鏟事”的態(tài)度,過著自己的舒坦日子。
除此之外,他們還自創(chuàng)了一個叫“巴適”的詞,用來形容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但奇怪的是,這座“懶城”竟然有一種魅力,只要你在這里住上幾天,就不會想著要走,連它的城市格言也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看似普通的人民公園里有著最地道的成都慢生活,對于老成都來說,去那里只要干一件事:喝茶。
只要是出太陽的日子,公園綠蔭下一定坐滿了人。到了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茶館坐下,叫上一杯茶,看一下午書,掏掏耳朵,與友人談?wù)勑?,享受地道的成都慢生活?/p>
而成都的茶文化,也離不開人民公園。在這里,總能聽到茶客打電話的時候說,“你在干啥子喃?我在人民公園喝茶。你要過來?好哇,等你來!”
人民公園,不僅維系著成都人之間的感情,也沉淀著成都滿滿的市井文化。在這里喝茶的日子,更是一代成都人獨有的記憶。
成都人愛喝茶,更愛泡茶館。成都的小巷若為交錯棋盤,茶館便可謂是疏密相間的棋子了。在成都,處處茶館處處茶。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xué)有茶園,觸目盡是茶館。老街老巷里,三五步便會閃出一間茶館來,而且常是座無虛席,茶客滿棚。
擺龍門陣多在茶館。茶端上來,茶蓋一合,天王蓋地虎,龍門陣便擺起來。陣仗之大,有時總讓人恍惚,以為誤入魏晉清談之地。這市井,倒是雅興十足。
香港《大公報》曾說,“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時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還是可去春熙路?!?/p>
春熙路,是成都最古老的商業(yè)街道之一,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別看它只是一條路,它可是成都人最寶貝的路,地位相當(dāng)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
這條路串起了許多條熱鬧的街道,形成了城中最旺的商圈。行走在這里,你不僅可以吃遍成都小吃,還能悠閑的看看街上的美女,成都男人們的幸福,去了你會懂。
寬窄巷子是號稱“最成都”的地方,也是游客最愛流連之所,它由三條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匯聚了最市井的民間文化,是體味老成都慢生活最好的地方。
三條巷子,各有不同。寬巷子上是懷舊的老建筑,窄巷子里是老成都的院落文化,井巷子是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現(xiàn),各種有格調(diào)的咖啡廳與茶館鑲嵌其間,給這條老巷增添了更多魅力。
走進(jìn)寬窄巷子,你可以要一杯蒙山黃芽,與旁邊的老爺子擺擺龍門陣;也可以喚一名“舒耳郎”,享受掏耳朵的愜意;更可以在小吃攤邊,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小吃大快朵頤。
若是碰到人流熙攘的時候,不妨往北面走走,那里有條安靜的巷子,名為“小通巷”,巷子雖小,卻有著各色涂鴉與創(chuàng)意小店,充滿了生活的閑趣。
有條路因曾是商人王崇德所買下的地,所以被稱為“崇德里”,這里保存著一些典型的川西建筑,是不少老成都的回憶。
但隨著歲月流逝,崇德里在許多老成都人的記憶中已漸漸淡忘,后來,藝術(shù)家王亥在保持其原味的情況下重新打造了這條路,并稱它為“一個城市的回家路”。
一進(jìn)入巷子,寫著“談茶,吃過,駐下”的巨大標(biāo)牌便映入眼簾,新與舊的奇妙結(jié)合格外觸動人心。青磚外墻,斜坡頂,錯落的巷弄,典型的川西建筑景觀令人唏噓不已。
崇德里,它不僅僅是一代老成都人的記憶,更是成都這座城市的記憶,它像一個時光匣子,永遠(yuǎn)保留著成都的老時光。
如果說,成都的慢生活已經(jīng)是人人向往的了,那么能在青城山呆幾日,才能真正體會得到這座“懶城”的精髓。
這座歷史名山是道教的發(fā)祥地之一,它不僅是一座宗教名山,更是一座成都人愛去的養(yǎng)生之地。
這里用“幽”字便能概括出它所有的神韻,雙眼所及之處都是一片清幽。杜甫曾有詩云:“丈人祠西佳氣濃,綠云擬住最高峰”,極贊青城山幽靜的綠意。
這里富含氧離子的空氣清新而濕潤,來這里住上幾天,慢慢地繞著青城山走一圈,換換肺里混濁的空氣,逃離都市的喧囂,過過巴適的小日子,是很愜意的事。
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國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在此四年間,杜甫留下了兩百四十首詩歌。盡管這里已被擴展為中國古典園林,但對于喜愛歷史的游客來說,趁人少安靜的時候瀏覽,還是非常愜意的。
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處在市區(qū)之中,卻是一個幾乎沒有商業(yè)氣息的地方,院內(nèi)珍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每天香火不斷。
這里沒有太過擁擠的人群,只有部分虔誠的信徒,他們安靜地?zé)悖蚍鹱骒o靜訴說著自己的念想。
你可以在寺廟走走,感受一下這座安靜的寺廟,浮躁的心靈也得以平靜。而充滿喧囂的世間,也確實需要這樣的心靈場所,去安撫我們疲憊的心。
大熊貓繁育基地飼養(yǎng)著100多只大熊貓,圓滾滾的熊貓自帶著一股憨態(tài),要多可愛有多可愛。
也許是因為太接地氣,這里的熊貓也跟這座城市一樣,懶得出奇。即使看到它的粉絲,它也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就這么懶懶地呆著或躺著。
在這里,你可以隔著柵欄觀察一下熊貓寶寶的生活,運氣好還能看到剛出生的熊貓寶寶。附近還有個熊貓博物館,還能在里面寄出蓋有熊貓郵戳的明信片。
如果要介紹完整成都的美食,可是幾天幾夜都寫不完。由于川味自帶的屬性,吃的時候要“慢”,否則體會不到川菜的精髓。
茶館酒舍之外,成都最市井,最有煙火氣,也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莫過于美食了。無論是外地人,或者是本地人眼中的成都,毫無疑問都是美食的帝國。
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食店,各種特色的美食,熱氣蒸騰的火鍋……在一聲“巴適得很”中吃得舒舒坦坦,才算是圓滿了。
在煙火成都,凡人都化身飲食男女,未留意間,便與食物調(diào)了一次情,不知是我們吞獲了食物,抑或是食物俘虜了我們。光色鮮亮的成都,食物是最風(fēng)情的美貌。
這市井,著實夠優(yōu)雅。
不妨去成都,將自己從繁忙節(jié)奏中拉出來,慢慢享受成都這精致的慢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