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嫦鶴
摘 要: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環(huán)境的承載力逐漸加大,一些由于生產而產生的的廢氣排放到空中,對大氣產生較為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理,不僅污染城市環(huán)境,還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筆者通過對環(huán)境污染中的臭氣進行介紹,提出幾點加強臭氣治理技術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環(huán)境衛(wèi)生;臭氣治理;技術
由于城市發(fā)展速度的加快,生產生活產生的垃圾不斷增加,為了處理這些垃圾,一些垃圾焚燒廠紛紛建立,這種工廠的出現(xiàn)使垃圾得到了有效的處理,但是在處理垃圾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廢氣,由于人們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不斷提高,這一矛盾逐漸凸顯,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1 臭氣的產生
垃圾和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厭氧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惡臭物質,主要有氨(NH3)、硫化氫(H2S)、甲硫醇(CH3SH)、甲基硫((CH3)3S)、三甲胺((CH3)3N)、二硫甲基((CH3)3S2)、乙醛(CH3CHO)、苯乙烯(C6H5C2H3)等。在考慮脫臭措施時,一般以上述物質中前4種成分為主要對象,其它物質所引起的臭味不大。這4種物質中,甲硫醇和甲基硫的嗅閾值較低,臭味最大。垃圾收運處理系統(tǒng)中的臭氣主要產生于收集站的暴露口,中轉站的轉運環(huán)節(jié),焚燒廠的貯料坑,堆肥廠的貯料坑和發(fā)酵倉,填埋場的垃圾暴露面和滲瀝液調節(jié)池。
2 臭氣治理技術
臭氣治理可以采用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多種技術,具體包括氣洗法、吸附法、直接燃燒法、催化氧化法、氯氧化法、中和法、掩蔽法、換氣等。脫臭法的原理是除去有臭味的成分或用反應把它轉化為無臭物質。目前采用的脫臭方法較多,就主要的臭氣治理方法分述如下。
2.1 氣洗法
氣洗法是指將排氣管的臭氣通入水、海水、酸、堿等水溶液中進行吸收。在洗氣塔中進行氣洗時,可采用下列方式:填充塔式,噴灑塔,氣泡塔,流動層式吸收塔等。
2.2 吸附法
是將臭氣送入對氣體具有強吸附能力的物質如活性炭、硅膠及活性粘土,臭氣成分可被吸附去除。應根據(jù)臭氣類型選擇適宜的吸附劑。在活性炭吸附法中,最好進行預處理,將待吸附氣體中灰塵、水分、油及焦油類的物質去除,進入吸附系統(tǒng)的粉塵濃度宜低于20mg/m3,相對濕度宜小于96%,溫度宜小于150℃。
2.3 直接燃燒法
該法是將臭氣送入鍋爐燃燒室、燃燒爐等設備燃燒可燃成分。必須在大于800℃的高溫時才能完全燃燒臭氣成分。
2.4 催化氧化法
當可燃成分濃度低或排氣溫度低時,可利用催化劑如鉑、鈀在250℃~350℃下對臭氣成分進行氧化和分解。觸媒脫臭氣裝置是把臭氣加熱到200℃~400℃,使其通過觸媒層并發(fā)生氧化反應,把它分解為無臭無害氣體。適用于鏈狀烷烴、萘烷類、烯烴類、芳香族類、醛類、酮類、胺類、有機酸及脂類。特點是設備體積小、重量輕。
2.5 化學氧化法
使用氯、次氯酸鈣、二氧化氯、臭氧等氧化劑,利用它們的氧化作用,使其與臭氣中的致臭物質如硫化氫、甲醛、有機胺、苯乙烯、硫醇、硫醚等發(fā)生化學反應,改變致臭物質化學特性和物理形態(tài),從而達到脫臭的目的。
3 脫臭技術分析
脫臭是一項發(fā)展歷史相對較短的工藝,脫臭技術由最初常采用的水洗法,逐步發(fā)展到目前多種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其特點與應用范圍。選擇脫臭技術時,首先應考慮各種脫臭技術本身存在的問題。
3.1 吸附法
吸附法通常都會采用活性炭裝置,因為活性炭自身就具備一定的吸附作用,特別是在對有機分子的處理上,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強,而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制,在吸附量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就不會再產生吸附的作用,這對這種現(xiàn)象,可以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進行吸附,這種方法可以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通過借鑒分子共振的原理,將可以分解的碳氫化合物進行分離,近而回復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3.2 直接燃燒法
直接燃燒的方法是將垃圾放在指定的場地進行直接焚燒,這種處理方法可以將垃圾處理的十分干凈,但是在處理的過程中成本極高,不適用于大量垃圾的處理方法,如果在垃圾量較少且濃度較高的,可以通過直接燃燒的方法進行處理,但是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必須要對其進行充分回收,避免其對環(huán)境產生嚴重的污染,近而達不到處理臭氣的效果。
3.3 化學氧化法
采用化學氧化的方法對臭氣進行處理,主要是因為其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不會由于溫度過高或者周圍的環(huán)境濕度較高而受到影響,不可以單純的采用氧化的方法,還要與其他方法一起使用,這種方法耗費的費用較高,但是對臭氣的治理時間較短,還可以對臭氣產生的生物細菌起到抑制的作用,減少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
4 臭氣處理技術應用
4.1 臭氣收集
對于臭氣的處理方法,必須按照臭氣的種類進行劃分,按濃度來說可以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分別按照不同的等級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通常都是采用局部排氣的方式,在收集臭氣量時,要按照臭氣的散發(fā)點的面積進行計算,在連續(xù)工作的過程中要以上限值為依據(jù),在間歇工作中就要以偏低值為依據(jù)進行收集。
4.2 環(huán)境衛(wèi)生設施臭氣治理
4.2.1 收集站。垃圾收集站的建立主要是為了讓垃圾有停放的地方,而并不是對其產生的有害氣體進行處理,由于垃圾在垃圾站停留的時間短,很多垃圾還沒有進入發(fā)酵的階段就被運送走,這一過程中產生的臭氣量較少,可以不用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處理,為了減少臭氣的產生,在建造垃圾場時,要盡量避免其裸露在外,還要及時對存放的垃圾進行清理,避免其發(fā)酵產生臭氣,進而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若果垃圾場建在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的場地,可以通過噴灑藥液或者安裝防止氧化的裝置,來減少臭氣的產生,減少細菌的產生。
4.2.2 焚燒廠。焚燒廠主要是對垃圾進行直接燃燒,通過相應的裝置,把垃圾產生的臭氣轉化為助燃材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少焚燒垃圾的材料,還是得排放到空氣中的臭氣減少,在這一裝置中雖然可以將臭氣轉化為助燃材料,但其轉化的量是有限制的,由于垃圾產生的臭氣量大,不可能把所有的臭氣都轉化為助燃材料,還會有一部分會排放到空中,所以,這就需要垃圾在存儲的過程中就要采取除臭的措施,通過安裝相應的裝置降低其氧化反應,通過隔離裝置,減少垃圾與空氣的接觸,近而降低氧化反應,在源頭上減少臭氣的產生,保持垃圾存放產地的清潔。
結束語
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斷增長,通過各種途徑產生的垃圾逐漸增多,而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逐漸提高,針對這以矛盾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單純依靠處理垃圾是不夠的,還要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在工業(yè)生產的過程中實現(xiàn)綠色生產,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對臭氣進行治理,才能使環(huán)境問題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李茜.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源的研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5(09).
[2]郭飆.環(huán)衛(wèi)臭氣治理中臭氣粉塵原位治理裝置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24).
[3]朱彥莉,鄭國砥,高定,牛明杰,彭淑婧,陳同斌,劉洪濤.有機固體廢物處理行業(yè)臭氣的產生與控制[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