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明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在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關系著我國的國計民生問題。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中,會用到相關的建筑施工技術,合理的選擇建筑施工技術,有利于促進水利水電工程的順利施工,從而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中相關建筑施工技術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提升我國的水電水電工程施工質量。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問題探討
水利水電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具有很強的環(huán)保性,符合現(xiàn)代社會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發(fā)展理念。在水利水電施工中,最為關鍵的是相關建筑施工技術,正確合理的建筑施工技術,是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順利施工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對相關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1 巖質高邊坡治理技術
1.1 工程背景
根據(jù)相關部門對河流的規(guī)劃,需要在A江實施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其主要功能是發(fā)電,并能夠用于防洪和灌溉。用于擋水的建筑物為土石壩,水電站的引水方式為開發(fā)方式。在右岸布置引水隧道,左岸則設置開敞式的溢洪道。在此流域中,不僅包括山地和山脈,還有一些盆地,地形結構比較復雜。在壩址地區(qū)的河床覆蓋層平均厚度為18m,河床的寬度并不大。壩址兩岸的山坡比較陡,主要是由玄武巖組成的,其上下游2.5km內(nèi)存在超過200萬m3的土料,可用于筑壩防滲,而有1300萬m3的砂礫料則可作為壩殼料。
1.2 預應力錨固技術
預應力錨固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促進水利水電行業(yè)的發(fā)展,還能為工程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預應力錨固技術主要用于對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大小、方向、錨固深度等進行分析,并對基巖施加適當?shù)念A應力,以增強錨固效果。通過預應力錨固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基巖的延展性,其中的錨孔能夠對預應力進行支撐,并可用于放置錨束。將錨頭放置在錨孔的外側,能夠提升預應力的鎖定效果,使基巖能夠承受更多的負荷。為確保下雨天滑坡體前方施工的安全性,需要確保抗滑樁與滑坡體前緣滑坡體的穩(wěn)定性,所以要在相應的高程馬道上設置預應力錨桿。在設置錨桿的時候要將其分為兩排,錨孔之間的距離保持2m,錨孔的孔徑設置為90mm,錨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設置為60°,然后后采用36的鋼筋實施預應力錨桿。
1.3 混凝土抗滑樁技術
混凝土抗滑樁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對滑坡進行有效的治理,還能夠降低施工成本。在確定抗滑樁的平面位置、排距、間距時,要綜合考慮滑體的密實度和含水量,以及滑坡的推力和施工環(huán)境。當抗滑樁的開挖深度達到3-4m后,就可在井壁噴射混凝土,噴射的厚度一般控制在30-40cm之間。然后,利用打錨桿、噴錨掛網(wǎng)等方式,對較好的巖體進行支護,噴以10-15cm厚的混凝土。當抗滑樁達到要求的開挖深度時,就可進行鋼筋綁扎和鋼軌吊裝。在澆筑混凝土時,應使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通過混凝土罐車運輸?shù)絺}內(nèi),并將澆筑厚度控制在1.5m/h內(nèi)。在滑動面以上4m和以下4m的地方,要在井下進行機械振搗,在距離進口5-7m處,應進行分層振搗。在每個井口要設置兩個溜斗,溜管的長度一般控制在10-14m,而其管徑則選用25cm的管道,抗滑樁的裝身用孔徑較大的鉆機鉆成,要確??妆诘耐暾?。
2 水工隧洞施工襯砌和防滲加固技術
2.1 水工隧洞施工襯砌技術
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來看,水工隧洞施工襯砌技術主要由如下四個部分組成:第一是,開挖;第二是,出渣;第三是,襯砌或者支護;第四是,灌漿。而在襯砌或支護環(huán)節(jié),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一種是噴錨支護?,F(xiàn)澆襯砌主要包括分縫、分塊、混凝土入倉、振搗等過程。而噴錨支護主要是利用鋼筋錨桿、噴射混凝土,以及鋼筋網(wǎng)等,完成對洞室圍巖的支護。在噴射混凝土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泥,而水泥中還會添加適量的速凝劑,以加快凝結硬化的速度。因此,在完成混凝土的噴射施工后,要加強對混凝土的養(yǎng)護。通常情況下,在完成混凝土的噴射1-2天后,就需要對其進行灑水養(yǎng)護,灑水的次數(shù)要根據(jù)混凝土的狀態(tài)來確定,要使其保持濕潤狀態(tài),養(yǎng)護的時間一般為7-14天。
2.2 防滲加固技術
在一些水利水電施工中,水庫的土壩壩后坡可能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最后使得土壩出現(xiàn)變形、滲漏等情況,導致水庫無法安全的運行。因此,需要采取防滲加固技術對其進行處理,消除水庫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避免土壩變形、漏水。通過在壩體中進行劈裂灌漿,對壩肩和壩底的基石進行帷幕灌漿,能夠提高壩體的穩(wěn)定性,實現(xiàn)對壩體的加固。在對土壩的壩體進行劈裂灌漿時,要考慮土壩的實際情況,將灌漿孔設置成兩排。主排灌漿孔應沿著土壩的軸線進行布置,副排的灌漿孔則應布置在壩軸線的上游1.5m的地方。兩排灌漿孔的位置要相互交錯,孔與孔之間的距離設置在3-5m之間,在設置灌漿孔時,要盡可能的使其穿透壩體底部的殘坡積層,然后再逐漸的深入到土壩的基層,從而形成連續(xù)性的豎直防滲體。而帷幕灌漿是針對壩肩和壩底的基巖施工的,同樣要將灌漿孔設置成兩排,布置方式與劈裂灌漿相同,孔距調整為3-4m,灌漿孔應穿透弱風化帶逐漸的深入到微風化巖的相對隔水層中。成孔的時候可選用回轉的方法,孔內(nèi)下塞,從上而下進行分段,將孔口密封好實,以實現(xiàn)孔內(nèi)的循環(huán)。在進行帷幕灌漿時,可將一般的硅酸鹽水泥作為注漿材料,將其配制成純水泥漿以后,通過設計壓力進行灌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電水電工程的有序施工,直接關系著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合理選用相關建筑施工技術,是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順利施工的關鍵。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施工中,應對巖質高邊坡治理技術中的相關技術,以及水工隧洞施工襯砌和防滲加固技術等進行合理的運用,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煥英.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術及管理研究[J].裝飾裝修天地,2016,(5):442.
[2]高鳳熙.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管理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6,(17):148-149.
[3]胡永平.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管理[J].大科技,2014,(33):220-221.
[4]錢富運.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8):2024-2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