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曉莉
這座江南風(fēng)格的六重院落帶著自己的往事,筆直地坐在絲綢古道的深處,坐在自己的影子里,靜雅、古舊,像明清線裝小說的一幅插圖,遠(yuǎn)看,古意悠遠(yuǎn);近看,古色照人。
院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涵容著主人的初心與深情,流淌著明風(fēng)清韻,是一個王朝轉(zhuǎn)身離去后,留給絲路最后的背影。
它若能開口說話,不知道會怎樣表達(dá)它的五百六十多年。
一
我從古鎮(zhèn)連城的老街上走過來,像經(jīng)歷長途的馬,喘著粗氣,精神亢奮而步履緩慢地停在這座老衙門前。
五百多年前,我走的這條路是衙門的官道。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連城的百姓是不能走這條路的,扭腰擺胯的牛馬等牲畜更是要繞道。
官道不長,也不太寬,但徑很深,鋪進(jìn)了明朝的山川,清朝的江河,以及民國的長風(fēng)里。自我踏上這條路開始,時光開始紛紛后退。
我若生在五百多年前的連城,恰好貌美如花,我就可以依照蒙古族少女把自己打扮起來。漂亮的長袍,俊俏的靴子,短俏的坎肩。我那么裊裊娜娜地在這條官道上一走,恰好脫歡從衙門里出來,說不定能把我看上。
脫歡是誰?一世魯土司,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的孫子。
早年間,一個沙啞的歌喉唱過一首歌,“成——成——成——成吉思汗——有多少美麗的少女們都想嫁給他呀,都想做他新娘?!?/p>
我想,也有很多美麗的少女想嫁給脫歡。
這個元朝的王子,在一次征戰(zhàn)中流落河西,扎根在了連城。連城,這個昔日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唐蕃古道的要沖,因為魯土司衙門,更顯出它的莊重與深沉。
脫歡在明朝初年歸順朝廷,被封為土司。魯,是皇帝賜的姓。
從此,一個歷經(jīng)明、清、民國三朝,傳十九世,歷經(jīng)五百六十二年的世襲土司王朝,開始了它在邊關(guān)的風(fēng)云歲月。
二
民間說,天下衙門朝南開。魯土司衙門的大門也朝南,共有六扇,叫六扇門。
據(jù)說,過去每天黎明時,內(nèi)衙宅門內(nèi)就打點七下,意思是“為君難為臣不易”。聽到這一信號,衙門的各級官員就走出家門,進(jìn)入六扇門,開始一天的工作 。
六扇中間的兩扇開著,打開了明朝,或者清朝,或者民國的某個篇章。兩邊門扇上的門神依然鮮艷。左扇門上是哥哥神荼,右扇門是弟弟郁壘。老百姓從古代神話中選擇神荼、郁壘兩兄弟作門神,官府也喜歡著。
為把這么大的官衙府第看住,兄弟倆一定操碎了心。
三
穿過六扇門就是大堂。
大堂上,紅著肚皮的堂鼓滄桑著臉龐,靜立一側(cè)。大堂兩側(cè)刀叉鉤戟一樣都不缺。
這些兵器幫助土司判定這一方水土上的是非曲直,不知道它們是否有時糊涂,干過指鹿為馬的事?
古舊的案幾上驚堂木靜立著,只是再也沒有拍案而起的馬太太。
馬太太是第一任土司脫歡的妻子。據(jù)說這個太太厲害著呢。
馬太太為掃清絲綢古道,把在河西走廊落草為寇的藏人達(dá)管戳只的頭顱掛在了烏鞘嶺下。
當(dāng)然,這個衙門里,厲害的太太不只一個。靳萬龍先生講過一個他的家族和最后一任土司太太的故事。
他的奶奶寡居后,小叔子要趕她出門。沒辦法,她就顛著小腳來敲這面紅色的大鼓。鼓敲響后她就跪倒在大堂上哭訴。那個和善的土司太太還陪他的奶奶流了好幾把同情淚。之后,太太拍案而起,讓人綁來那個惡人,打了幾十大棍,著實替她出了一口怨氣。
大堂的左右是兩個小門,門楣上面分別寫著黑色大字“生門”和“絕門”。判了死刑的人要走絕門。他們一定哭天喊地,不愿走這扇門,這扇門上一定抹滿了他們絕望的淚。
現(xiàn)在,絕門緊鎖著,大鎖子銹跡斑駁。
四
穿過大堂,就是如意門。如意,多好的詞!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都希望過如意的日子。
如意門上的一對魚,艷麗、生動。這個象征年年有魚的圖案,讓衙門一下子接了地氣。
五
從如意門進(jìn)入燕喜堂。
燕喜堂,衙門的大上房,是魯土司的會客廳和打理日常公務(wù)的地方。這個堂上,往來的都是些鴻儒,白丁應(yīng)該很少。
燕喜堂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有一年,土司衙門前來了一個僧人,相貌堂堂,神情疏朗。土司把他邀請到燕喜堂好飯款待。土司是蒙古人,擺在桌上的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菜肴。在用餐的過程中,這個僧人有一小會兒的禁言,神情游離。土司以為食物不合他的口味,想撤了重新上藏族飯菜。正在這時,那個僧人又微笑著娓娓而言。
他說,我剛才救人去了。大通河里掉下了一個人,我把他救上來了。
土司面露懷疑。
但見那個僧人從懷中掏出了一個蘋果,說,他還給了我一個蘋果。
土司暗地派人到大通河邊察看。派出去的人回來說,河邊有一個賣蘋果的人,正在河邊曬衣服,他說他剛才不小心掉到河里了,一個僧人救了他。
傳說,這個僧人是六世達(dá)賴倉央嘉措。
燕喜堂兩側(cè)廂房前的石縫里滋長著一些草莖,它們見證了那些瓶梅清風(fēng)的往事。
當(dāng)年,衙役們就是在這里喝茶聊天,打發(fā)光陰的。
六
祖先堂里供奉著成吉思汗畫像。
這個豪放的男人,為了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他的牧馬之地,策馬奔騰了一輩子,給子孫留下了偌大的江山。
祖先堂前,一棵明代的千頭柏依然頑健著,像硬朗的老人。為了給那段歷史作證,它可能覺得自己不能倒下,五百多歲了,還努力地活著。
七
東側(cè)是書房,鎖著。木格的窗,畫出一個個方格,像一張無字的稿紙。只是不知道在等誰來填寫。
土司家的少爺們就是在這里讀《四書》《五經(jīng)》,讀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我想他們還會讀《詩經(jīng)》。
土司是世襲官職,那些小王子們?yōu)榱诉@個官職一定也是用盡了心思,苦學(xué)本領(lǐng),十八般武藝要學(xué),百家經(jīng)典也是要讀的。endprint
但我知道有些魯王子是讀不好書的。
魯土司是皇親,為了門當(dāng)戶對,不和地方上的人通婚,到后來就無法避免地在近親間通婚。最后導(dǎo)致后代中有的愚鈍,有的多病,有的甚至癱了。
最后一代土司是魯承繼,兒子魯勛病逝后,魯土司直系就絕了。
我不知道,魯土司直系一脈的斷絕,是不是也和家族的近親結(jié)婚有關(guān)?
后面的大馬號里,關(guān)著一大倉寂靜。
魯土司是武職土司。當(dāng)年,這里養(yǎng)著一大群駿駒良馬,常常氣宇軒揚地走在連城官道上。
我想,土司本人肯定有一匹漂亮的白馬,常騎著它風(fēng)一樣地跑過大通河。
八
衙門東北是魯土司的后花園。當(dāng)?shù)厝酥两襁€叫它“官園”。
傳說,過去花園里有亭有廟,亭臺樓榭,很美。
魯土司從公堂下來,步入花園時,他一定目光柔和,面色溫潤,柔軟地看著這里的一切。清夜無眠時,土司說不定會來這里閑敲棋子,或斜倚在椅子上,想想心事。
那些能為官園的美作證的胭脂柏、香椿、吊柳等古樹早已讓馬步青挪到青海了。但園里依然花草蔓延,青鳥啁啾,充滿了生機(jī)。白色的月季、大紅的蜀葵、黃色的菊花,開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瀟灑姿態(tài)。
花園中有三棵老核桃樹,植于明萬歷年間,枝干斑駁蒼老,但依然蒼勁著。它們一定活糊涂了,以為自己還在明朝,努力活出明朝時的樣子。
我想馬步青當(dāng)時一定圍著這三棵寶樹看了又看。他沒有辦法把這么老的大樹搬走。
園里干活的幾個農(nóng)民說它們能結(jié)出很多核桃,味道好得很。
這是明朝的核桃啊,他們品的是明朝的味道。
園子里有一塊怪模樣的大隕石,褐色。相傳這塊隕石是七世土司魯東出生時,從天而降的。據(jù)說觸摸它可以時來運轉(zhuǎn)。我蹲下來,摸了又摸。
乾隆年間的綠照亭還在。
據(jù)說,在農(nóng)歷七月初五,求官的人走綠照廳,官升三級。老百姓走綠照亭,諸事平安。
還有一個八卦亭,供人們喝閑酒,說閑話。
不過,我要是土司衙門的一位成員,要職也好,閑雜也罷,閑酒我是不喝的,閑話更是不說。我就說說草木談?wù)勄f稼。
一排翠竹靠著花園墻俏立著。蘇州留園也有一面竹子墻,叫思過墻。主人做錯事了,就面對竹子墻獨自思過。不知道這是不是衙門的思過墻,土司做錯事情了,就面對著這面墻獨自難過?
九
若這些青磚老木還有記憶,它們一定記得正德十四年的那個中秋。
那一天,衙門內(nèi)觥籌交錯,琴簫和鳴,紅綢彩燈綴滿了檐柱。
那一天,魯鑒土司的女兒金花公主出嫁,她的郎君是毛浚。
那一天,大明朝御前總管趙公公一行到達(dá)魯土司衙門宣讀圣旨,要納魯金花為妃,進(jìn)宮侍駕。
原來西北邊塞這個蒙漢混血的美女子驚動了朱厚照皇上。
但公主不去!先是血染羅衫,然后艾灸灼面,最后香消玉殞。
唉,宮廷舊事不提也罷!
十
和衙門一墻之隔有一座寺院,叫妙音寺,古色古香。
我走出衙門的時候,一個中年人從寺院出來,他緊追著一個僧人問,先有寺還是先有衙門?
那個僧人看了他一眼,走了,一個字都沒吐。
一群麻雀順著我的背影徑直飛出來,像是土司家族遺留下的窮親戚,在替主人送我出來,盡著稀疏的禮數(sh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