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山東臨沂一支由中老年人組成的“暴走團”在機動車道上行進,在出發(fā)22分鐘后遭到一輛出租車沖撞,導致一死兩傷。
事故視頻流出后,網友評論幾乎一邊倒地譴責“暴走團”?!澳闳跄阌欣恚俊薄爸挥熊嚨湶拍茏尅┳邎F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對暴走團不守規(guī)則、無視公共安全的聲討絡繹不絕。
而7月13日,事件進一步升級,該“暴走協(xié)會”的另一支“暴走隊”80多人手拿熒光棒,身貼反光條,以叉車在隊尾“護衛(wèi)”的形式再次走上馬路。這種以更不守規(guī)則來對抗“不守規(guī)則”之指責的行為,引起網民更大的激憤。
爭論之中,該事故引發(fā)的話題呈現兩種走向:堅持理性者,呼吁勿以義憤替代法律審判,強調“‘暴走團和出租車司機均存在違法行為”,并更關注對“路權”、法律意識、城市建設和規(guī)劃專業(yè)性的討論;而許多網友,則針對“暴走團”隊長有關“社會對老年人不夠寬容”的說法展開激烈爭論,“壞老人”的說法不絕于耳。
解讀 這件事一方面反映了“暴走團”法治意識的缺失,另一方面折射出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的滯后。對城市治理者來說,不同群體鍛煉、運動都是合理權益,如何兼顧不同群體需求,為他們提供合適鍛煉場地并減少相互沖突,是創(chuàng)造一個更多元、寬容、和諧的城市空間必須解決的問題。本素材適用于和諧社會、法律意識、“老人變壞”、政府職能等話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