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蕊
奶奶曾經(jīng)養(yǎng)過一只小哈巴狗,名叫逗逗。說起它來到奶奶家的過程,你一定會被“驚掉下巴”!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奶奶牽著我的小手回家,突然躥出一只臟兮兮的小狗,咬著奶奶的褲腳,害得她差點兒絆倒。奶奶生氣極了,用腳一踢,罵道:“哪里來的狗,快滾!”說來奇怪,這只小狗并沒有跑掉,反而在前面“領路”,轉頭見我們沒跟上,又跑回來。就這樣,它跟著我們跑回了家!奶奶把小狗趕跑,可是第二天早上,它又趴在了家門口。一連三天都是如此。你不趕它的時候,它就用那水汪汪的眼睛安靜地望著你,像是在訴說,在期待,顯得特別可憐。難道這小狗被主人遺棄了?奶奶也不忍心了,蹲下來撫摸著小狗的頭說:“緣分呀!你以后就住我們家吧!”小狗像是聽懂了似的,不停地用頭蹭奶奶。就這樣,這只小狗成了我們的家庭成員,我們給它取名叫“逗逗”。
逗逗每天跟著奶奶,形影不離,不知不覺成了奶奶的“代言狗”,村里的人只要看見逗逗,就知道奶奶來了。奶奶也特別喜歡逗逗。逗逗臟了,奶奶給它洗澡:逗逗渴了,奶奶給它喂牛奶:逗逗餓了,奶奶準備好了肉骨頭。天冷了,擔心逗逗凍著,奶奶在它的窩里早早地墊好了棉絮。我有時候跟奶奶撒嬌:“奶奶您偏心,只喜歡逗逗都不喜歡我了!”“傻孩子,說什么呢!”奶奶笑著拍拍我的腦袋,轉身又為逗逗準備晚飯去了。
一天,逗逗照常出去玩耍,可是不知怎的,天黑了也沒回來。奶奶急得找遍了村子的大街小巷,嗓子都喊啞了,就是不見它的蹤影。沒有了逗逗,奶奶也少了笑臉。每天出門,奶奶還是習慣性地張嘴就喊逗逗,可是逗逗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周六我和爸爸去看望奶奶,我忽然發(fā)現(xiàn)奶奶的白頭發(fā)好像更多了,笑容好像也更少了。爺爺說:“還不是逗逗走了,沒人聽她嘮叨了,不習慣唄?!笔茄?,大伯大媽白天要上班,哥哥要上學。我和爸爸媽媽只有周六才會回奶奶家,周日一早就走了。奶奶缺少的是我們的關心呀!
后來,爸爸又買來了一只小哈巴狗,它和逗逗一樣,全身雪白,左眼處有一撮黑毛。奶奶給這個“新成員”取名還叫“逗逗”,一有空就逗著它玩。這兩天,逗逗學會了一個新技能,那就是玩籃球。只見它胖平平的身子趴在籃球上,兩條后腿笨拙地蹬著地,走了沒兩步就堅持不住了,那滑稽的樣子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奶奶也笑了。
看著奶奶的笑臉,我認真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們每周六一定要來奶奶家,陪她說說話。”爸爸重重地點了點頭。
引人深思
小作者通過一連串細節(jié)描寫,如逗逗是奶奶的“代言狗”、奶奶給逗逗窩里墊棉絮、出門張嘴就喊逗逗等,將奶奶對逗逗的依戀、喜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為后文逗逗走失后奶奶的失落傷心做了充分鋪墊。而逗逗與奶奶相識相伴分離的經(jīng)過,更展現(xiàn)出當今社會的一大問題——“空巢”老人,引人深思。 (李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