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芩
“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誰明白尊嚴已淪為何物……我該如何存在。”這是汪峰的《存在》,卻可以很好地概括周國平先生《人與永恒》一書的精髓。在這本書里,作為哲學(xué)家的周國平,用他一貫深邃的思辨力,向我們袒露著自己對這個世界、對人本身的深度思考: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從清晨走進黃昏,從無意義走進無意義,人與永恒是這樣近。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周國平先生樸實的文字,滾燙的心靈,汩汩流淌于筆尖。
要有隨時記下心得體會的習(xí)慣,不必用冗長的文章扼殺稍縱即逝的活的思想,任其馳騁,供己日后遙想。我深得先生的教誨。
先生談到的方面很多,也正如先生所言:“如果我們都去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思想家,并且僅限于寫自己真正有感受的側(cè)面,如此產(chǎn)生的成果放到一起,‘主觀的方式達到了‘客觀的效果。”確實,我們都該如此,不求將來的那個客觀,只抒發(fā)自己的主觀,如此才會無心栽花花自開。
于是我開始思慮:主觀上,能通往我題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思慮良久,我的答案是孤獨和超脫。
人來到這個世上,他的不可替代性宣判了他的孤獨,以及不能逃避的東西,若一味地抵抗,只會讓自我撕裂的戲愈演愈烈。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有那么一段經(jīng)歷,那是孤獨上升至最高位置,無從遮擋的日子,它對每個人都同樣嚴酷。
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或是以暫時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讓自己沉湎于其他一些什么,或是假裝忘卻。團隊,變成了逃避的最佳場所。在這里,他人的認可是可靠的身份證明,但從拿到那張證書的一刻起,你不得不接受這張證書對應(yīng)的束縛,自動地放棄獨立性,只獲得了與孤獨擦肩的片刻。
我們能做的,唯有接納,“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欲望”。一些事物如果原本是我們的,那永遠還是我們的?!笆盏焦陋氿佡浀娜藦拇藢W(xué)會了愛自己,也學(xué)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p>
超脫,則是尋找生命出口的另一種方式。永遠忘不了《楚門的世界》中,當楚門碰到天空的盡頭時,我眼眶積蓄滿的淚水?!澳愫ε?,這就是為什么你逃不出去?!蔽覀兌家粯?,萬般無奈之下接受現(xiàn)實,同時又害怕失去,這就是人性的脆弱之處。
先生說:“超脫實質(zhì)上是一種有悲觀約束的執(zhí)著,有執(zhí)著約束的悲觀?!弊钪匾牟皇潜M頭,而是這條路本身。我知道人生意義的永無覓處,然而正因為這份懂得,所以我執(zhí)著尋覓。
我該如何存在?也許,是在這煙火人間,走出我的一條路來。
“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無論做成幾件,都是值得滿意的?!?/p>
相關(guān)鏈接
周國平《人與永恒》經(jīng)典語句
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隨感錄的可貴在于真實,在于字字珠璣而又凝練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少卻了濃重的雕琢氣,少卻了老于世故的圓滑,處處呈現(xiàn)出單純而練達、質(zhì)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
維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動物性,尋求生命的意義則是人的神性。但人終究不是神,所以,意義是一個悖論的領(lǐng)域。其中,生與死、愛與孤獨是兩項最大悖論。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在極其無聊的時間,有時我會突然想到造物主的無聊,是的,他一定是在最無聊而實在忍受不下去的時候,才造出人來的。人是他的一個惡作劇,造出來替他自己解悶兒。他無休無止地活在一個無始無終的世界上,當然會無聊,當然需要解悶兒。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領(lǐng),當我無聊時說不定也會造一些小生靈給自己玩玩。
讓我換一種說法——這是一個荒謬的宇宙,永遠存在著,變化著,又永遠沒有意義。它為自身的無意義而苦悶。人就是它的苦悶的產(chǎn)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