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睿寧
在我們這個小城的繁華地段有一家“鹿宴飯店”,燙金的招牌、透明的玻璃電梯,讓這家飯店顯得金碧輝煌。那天,我們一家有幸被親戚邀請來這家飯店吃飯。一進門,當我的視線落在大門左側時,便再也走不動了。那里有一個接近兩米高的深紅色柵欄籠子,不大的空間里蜷縮著兩只小鹿:深褐色的皮毛,短短的鹿角,還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黑溜溜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可愛極了。我不解地問爸爸:“為什么把小鹿關在這里?”爸爸沉吟了一會兒,才說:“大概是用活鹿向顧客們表示這家的鹿肉是現(xiàn)吃現(xiàn)殺,特別新鮮吧……”啊,難道這兩只小鹿不久就要成為桌上的盤中菜了?甚至等一會兒我的筷子上夾的就是它們身上的一塊肉?想到這里,我突然惡心起來,拉住爸爸媽媽:“我不餓,我們不要在這兒吃飯了,快走吧?!?/p>
突然,一陣類似嬰兒的啼哭聲從身后傳來,我回頭望向門外,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一只棕色的小鹿仰面吊在木架上,四條腿被結實的麻繩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小鹿極力掙扎,美麗的大眼睛里滿是悲傷和絕望……春風和煦,但小鹿的聲聲哀鳴讓我渾身冰涼。木架周圍圍著五六個高大的男人,有說有笑地看著眼前的小鹿,其中一個人手里正舉起明晃晃的大砍刀。我突然向門外沖過去,然而沒等我走近小鹿,就聽見“咔”的一聲,一聲撕心裂肺的哀啼過后,再也沒了聲息??赡且宦暟洌谖衣爜砟敲凑?,那么痛,那么無助而哀傷……小鹿死了,它美麗的眼睛依舊大睜著,它似乎在詢問:我做錯什么了嗎?我為什么被殺?我就要死了,那些人為什么還在笑……
春風習習,答案在風中飄蕩。
二
在我們這所市重點學校,學生的名字顯得不那么重要。每次考試都要排名,在班里考了第幾就是幾號,并坐在相應的位置。班里高手如云,第一排的人走馬燈一般地輪轉(zhuǎn),但“40號”仿佛永遠只屬于一個人——劉超。劉超個頭超矮,相貌超平庸,成績超差,有些同學偶爾提起他,不叫他“死號(40號的諧音)”,就叫他“超男”。以前上課,劉超盡管聽不懂老師講什么,但他還是堅持看著老師,看著黑板。結果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舉著一張零分的試卷,走到劉超跟前,和顏悅色地說:“40號,以后你別難為自己了,上課不用盯著老師看了,沒意義,還怪累的,你喜歡怎樣就怎樣吧?!睆拇?,無論上什么課,劉超就不再看老師和黑板了,而是一直看著窗外。有一天,劉超突然說,教學樓前的小梧桐樹上一共有16542片樹葉。
一年時光匆匆而過,我們要重新分班了。在告別晚會上,大家憂傷地唱著亂七八糟的老歌,男生們拍背拍得要吐血,女生們哭得稀里嘩啦,說一些幾天后就會忘得干干凈凈的“真心話”。最后的節(jié)目,是大家拿著自己的校服互相簽名。一會兒工夫,大家的校服就變得花花綠綠、龍飛鳳舞了。
“能給我簽個名嗎?”角落里一個弱弱的聲音響起。應該有不少人聽到,但卻沒有一個人應聲。
就這樣,劉超托著他的校服,從教室最后一排慢慢走到教室第一排,幾乎走過每個同學的課桌。他從我身邊經(jīng)過的時候,我握緊了鋼筆,最終沒有勇氣做班里的“另類”。
那天放學的時候,很多人都看見這樣一幅畫面:獵獵寒風中,教學樓前的小梧桐樹枝頭,掛了一件洗得發(fā)白的校服,校服上一個血紅的大大的問號隨著樹枝,在風中搖晃。
劉超為什么把校服掛在樹上?為什么在校服上畫了血紅的問號?他想知道什么……
寒風呼嘯,答案在風中飄蕩。
三
2015年9月的一天,我午睡醒來,一上網(wǎng),整個人感覺都快窒息了!
我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的主角是3歲的敘利亞難民男孩艾蘭·庫爾迪。他穿著紅色上衣、藍色短褲,雙腿微微蜷縮,趴在土耳其港口城市博德魯姆的沙灘上,全身已經(jīng)被浸濕,任由海水拍打。他的右臉浸泡在海水中,從遠處看,安靜得像已經(jīng)睡著……這位遇難男孩的父親,為了安全,在一天凌晨帶上全家人逃離敘利亞,擠上偷渡船。他們試圖翻過土耳其邊境,然后從土耳其坐小船去希臘。然而小船嚴重超載,本身只能搭載4人,卻硬是塞滿了17人。中途發(fā)生了沉船事故,導致一家四口人,兩個兒子和媽媽都不幸遇難……“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漂亮的孩子,可是現(xiàn)在一切都完了……我不相信,我覺得我的孩子沒有死,他只是在睡覺……”爸爸泣不成聲,悲痛欲絕。
是,小艾蘭只是睡著了,輕漾的大海是他蔚藍色的搖籃,九月的秋風為他低吟著溫柔的催眠曲。小艾蘭,你做夢了嗎?你為什么皺著眉頭?難道你想知道,為什么小小年紀就要逃離自己溫馨的家園?為什么像你一般大的別的孩子正在享受動畫片和巧克力,而你卻不能……
秋風瑟瑟,答案在風中飄蕩。
清揚留言
三個故事,三個問號??催^之后,我相信每個人都已知曉了答案。盡管人類的文明已經(jīng)發(fā)展了幾千年,卻仍褪不掉一些粗鄙和野蠻。人類對動物、同胞和異族,仍然抱著一種可怕的冷漠和無情。冷漠和無情遮蔽了他們的眼睛,他們看不到小鹿的美麗大眼睛里的哀傷,感受不到同學對友情的渴求,也聽不到孩子歡樂的笑聲。是人性本就如此嗎?定不是。但為何如此呢?“秋風瑟瑟,答案在風中飄蕩?!弊髡哂妹恳粋€故事的結尾的話發(fā)問:何時,人們才能從風中尋回答案?需要你我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