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中圖分類號】R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艾滋?。ˋIDS),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的入侵,導致人體的免疫缺陷,從而產生的一種病程較長,消耗性、致死性疾病[1]。因免疫力較低,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性傳播、血液、體液傳播、垂直傳播, 目前我國艾滋病患者呈上升趨勢,隨著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注及艾滋病患者就醫(yī)意識的提高,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長,艾滋病相關死亡減少,而早期感染的患者處于發(fā)病期,艾滋病住院患者增多,給臨床護理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對艾滋病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分析心理護理在艾滋病患者護理中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間于交大一附院及交大二附院確診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隨機分配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安排80例患者的家屬和感染科住院部臨床護士作為照顧者。參與本次研究的 80例患者一般資料,大多患者兼有數個癥狀,最常見的癥狀依次為乏力、虛弱 25 例、發(fā)熱25例、咳嗽、咳痰32 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婚姻、感染途徑等因素中并無差異。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HIV/AIDS 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確診為艾滋病,住院日期3 天以上者。2)意識清楚,能以文字或語言和研究者溝通。3)年齡≥18 周歲。4)經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后,本人愿意參與。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或因腦部嚴重感染、肝性腦病及藥物濫用導致意識不清者。2)其他軀體嚴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1)病房環(huán)境護理:做到病房環(huán)境安靜、舒適,保持病房對流通風,室內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溫度保持在比較舒適的18℃-22℃(2)癥狀護理:發(fā)熱:發(fā)熱是艾滋病的主要癥狀,本組80名患者有發(fā)熱,體溫在38- 40℃,應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變化,體溫在37.5-38.5度給予物理降溫(冰帽或溫水擦?。?,體溫高于39℃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并每2h 測監(jiān)體溫一次,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患者衣物及床單位清潔干燥,對于極度消瘦患者給予定時翻身,預防壓瘡??人?、咯痰: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嚴重肺部感染,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位,痰液粘稠患者無力咳出時,給予霧化吸入及叩背,必要時給予排痰器協(xié)助其將痰液咳出,對于胸悶、氣短的患者遵醫(yī)囑給予鼻導管吸氧,必要時改為面罩吸氧,遵醫(yī)囑給予化痰止咳藥。腹瀉:囑患者進清淡易消化飲食;腹部保暖,注意休息;及時留取糞便送檢;使用柔軟的紙巾,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遵醫(yī)囑給予補液、抗感染治療治療;(3)飲食護理大多數艾滋病患者比較消瘦,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因此其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質要比健康人高,應指導患者進食清淡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飲食,少量多餐。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積極的心理護理措施,通過心理護理,真正關心患者,多于患者溝通、交流,鼓勵患者正視疾病,積極接受治療,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1)患者家屬對病人的理解與照顧:醫(yī)務人員應以身作則,平等對待患者,引導家屬接受、理解并悉心照顧患者,出院后,家屬督促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散步、打太極等運動療法每天活動30min-60min;選擇優(yōu)美、抒情的樂曲,30min/次,每天1次。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解治療的重要性,樹立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2)普及知識及心理疏導:發(fā)放自制的健康宣傳小冊子,普及艾滋病常識,讓人們清楚與艾滋病患者共餐、游泳、共浴、擁抱、握手等日常接觸是不會造成傳染的,對于有明顯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患者,建立的心理訪談室,保護患者的隱私,心理干預在單獨室內進行。
1.3 判斷標準 (1)顯效:護理效果明顯,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并且患者還能面對疾?。唬?)有效:無明顯并發(fā)癥出現,護理有一定效果: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輕微少量癥狀表現,且無明顯并發(fā)癥發(fā)生;(3)無效:護理效果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應用檢驗的方法對獲得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
3 討論
艾滋病患者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其不可治愈性的病理特征,也表現在患者特有的心理特征。他人異樣的眼光及社會的歧視,昂貴的醫(yī)療費用也給艾滋病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孤獨、抑郁、自卑心理或過分敏感,因而沉默寡言是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狀況,有的患者甚至產生悲觀厭世情緒,出現自殺傾向,部分極端的患者還會變得暴力、報復社會,由此可見對艾滋病患者進行病理護理和心理護理都顯得非常重要,病理護理幫助其控制病情,心理護理可以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勇敢的面對病魔,積極配合治療[3]。從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采用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僅為5%,而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為7.5%,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P <0.05 ),由此可見,對艾滋病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應用了心理護理,結果認為其可能與心理護理過程中建立的良好溝通具有相關性,通過良好的護患溝通可使患者及其家屬所存在的疑慮得到及時的解答,進而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毛莉莉,李莫.心理護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主觀癥狀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33):3977-397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11年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M].2011.4(20):10-12.北京.
楊洪菊,徐凌中,陳長奇,等.住院患者護理需求調查表的研制[J].護理研究,2008, 5 (22): 1211-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