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飚+劉崇國+劉國樑
摘要:炎夏肉鵝養(yǎng)殖熱應激較大,嚴重影響肉鵝生長和經濟效益,通過降溫防暑、加強飼養(yǎng)管理、圈牧結合、防疫滅病等措施,可確保肉鵝養(yǎng)殖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夏季;肉鵝;養(yǎng)殖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9-0029-01
夏季圈舍悶熱,肉鵝呼吸加快,食欲減退,加之蚊蠅騷擾,嚴重影響了肉鵝的生長。但如果注意加強飼養(yǎng)管理,60~70日齡即可上市銷售。
1 注意降溫防暑
降溫防暑是夏季肉鵝養(yǎng)殖的首要措施。肉鵝的飼養(yǎng)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為宜,鵝舍溫度不得超過26 ℃。生產中可采取下列降溫措施:①保持鵝舍通風透氣,并在地面撒上1 cm厚的細砂。②鵝舍外活動地搭涼棚遮陰。③在圈舍周圍種植葡萄、絲瓜、南瓜等藤蔓攀援植物,讓藤蔓爬滿墻壁、房頂和涼棚,減少太陽輻射熱傳入圈舍。在圈舍四周的地面上栽花,種植牧草或草坪,減少輻射熱和反射熱。④天氣過于炎熱時,可向鵝舍周圍地面噴灑冷水,也可向鵝身上輕輕噴射細霧狀涼水。⑤在圈舍離鵝體2 m左右的高處,用1.5~2.5 cm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層天花板。⑥在圈舍的屋面上覆蓋一層15~20 cm厚的稻草,麥秸或草苫,并灑上涼水,保持濕潤,可防止熱量被吸入圈內。⑦將圈舍的外墻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頂覆蓋白色物料,增強光的反射作用,減少圈舍對熱量的吸收。
2 精心飼養(yǎng)鵝雛
出殼1 d后的雛鵝,要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放手中誘食,多數雛鵝爭食時即可開食。開食后,先調教其飲水,再將菜葉分次均勻撒到塑料布上,任其采食,以后每隔2 h左右喂1次。經1.5~2.5 d、能吃到七成飽左右后,再適量撒喂用水浸過的米飯或碎米。第3天后,改用料槽喂料,日喂4~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對6~10日齡的雛鵝,日喂6~8次,其中晚上喂2次。日糧中米飯占20%~30%、青料占70%~80%。11~20日齡,可將食料逐漸改為碎米,日喂6次,其中晚上喂2次,并在白天適當進行放牧。21~30日齡,可適當增喂煮裂口的谷物、麥粒,并逐漸改喂浸泡過的,接近30日齡時可喂干的日糧,并延長放牧時間。注意每次喂料量均以吃九成飽為宜,同時盡量讓雛鵝多飲水,這樣可促進生長。
3 圈牧巧妙結合
肉鵝30日齡后至主翼羽長出前,是生長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階段,在飼養(yǎng)上要圈牧結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氣溫較低的時間,選擇草質好、數量足的地方進行放牧。其余時間要圈養(yǎng),適當補飼糠麩、稻谷、玉米等精料,尤其是在肉鵝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更要注意補飼優(yōu)質精料(如小麥、玉米等),以免引起換羽不一,影響生長發(fā)育。一般每天補飼2~3次,每次以吃到8~9成飽為宜。
4 適時進行催肥
當肉鵝的主翼羽長出后,即可開始催肥。整個催肥期都要圈養(yǎng),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麥子、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和粗飼料。其參考配方為:玉米40%、稻谷15%、麥麩19%、米糠10%、菜葉11%、魚粉3.7%、骨粉1.0%、食鹽0.3%。飼料要粉碎,加水拌成干濕狀飼喂,日喂4~5次,其中晚上喂1次,喂量不限,讓鵝充分吃飽,并供足飲水。每天要清掃圈舍,料槽、水槽要清洗,并隔天讓鵝下水0.5 h左右,以清潔鵝體。一般經15~20 d的催肥,手摸其胸肌豐滿、背部脂肪增厚時即可上市出售。
5 搞好防疫滅病
肉鵝在夏季易發(fā)病,要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剛出殼的雛鵝,及時用抗小鵝瘟血清接種,每只肌注0.02 mL,能有效地預防鵝瘟病。養(yǎng)到30日齡左右時,每只肌注禽霍亂菌苗1.5 mL。飼養(yǎng)用具每隔3~5 d用5%鮮石灰水消毒1次。鵝舍和活動場地每隔7~10 d用1%的漂白粉、2%的氫氧化鈉溶液交叉消毒1次。同時要注意搞好以下8種易發(fā)病的防治:①小鵝瘟。此病主要以防為主,在種鵝產蛋前1個月左右連用2次小鵝瘟疫苗,超前預防。感染小鵝瘟后可喂藿香正氣水治療,每日2次,每次1 mL。②寄生蟲。雛鵝1月齡時,進行第1次驅蟲,在晚上按每千克體重投喂硫雙二氯酚150~200 mg,對絳蟲、吸蟲及線蟲有特效。③軟腳病。主要是飼料中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D。治療方法是每只每次喂服維生素D 10 mg,每天2次,連服3~5次。④鵝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適量,放入鍋內炒幾分鐘,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涼后喂服,連喂2 d可治愈。⑤鵝流感。主要發(fā)生于雛鵝,大多因氣溫突變而致。病鵝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擠成一堆、流鼻涕、搖頭晃腦,病程3~5 d,治療不力則死亡。治療方法是病鵝肌注青霉素,也可以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時注意保暖。⑥副傷寒。7~10日齡的雛鵝最易感染,表現為不食、口干喘氣、顫抖、拉稀、頭往后仰、痙攣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療可選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連喂3~8 d,可見效。⑦球蟲病。該病主要危害3周齡至3月齡的鵝,預防應集中于20~90日齡,可在每千克飼料中加入氯苯胍50 mg(治療量為100 mg),連用10 d。⑧禽霍亂。此病系由禽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急性型病鵝閉目呆立、精神萎靡、無食欲,體溫高達41~43 ℃,發(fā)病2~3 d死亡,可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合劑肌注3~4 d,每天2次,并在飼料中加入0.02%的復方新諾明,即可控制該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