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英(河南省商水縣中醫(yī)院手術室麻醉科商水466100)
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復合控制性降壓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
朱紅英
(河南省商水縣中醫(yī)院手術室麻醉科商水466100)
目的:探究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復合控制性降壓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為臨床麻醉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9例,兩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控制性降壓方案,比較不同方案對兩組患者腦氧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結果:兩組患者MAP和P都明顯改善,實驗組患者MAP和P均比對照組更穩(wěn)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腦氧代謝均明顯降低,實驗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使用6μg/ml的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進行控制性降壓,效果顯著,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明顯。
瑞芬太尼;七氟醚;控制性降壓;腦氧代謝狀態(tài)
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在臨床麻醉中麻醉效果好、維持穩(wěn)定[1],麻醉后患者蘇醒徹底。但在對患者麻醉的維持過程中,瑞芬太尼有可能會引起患者依賴性的血壓和心率降低[2],且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還會對患者的腦氧代謝產生影響。本研究探究了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復合控制性降壓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為臨床麻醉提供了參考?,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
院收治的78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9例。所有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0.12± 6.7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誘導及維持方案術前0.5 h,予以0.3 mg東莨菪堿肌肉注射,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麻醉誘導方案:用0.1 mg/kg咪達唑侖、0.2 mg/kg順式阿曲庫銨、2 mg/kg丙泊酚和0.2μg/(kg·min)瑞芬太尼靜脈注射。經口氣管插管,面罩加壓給氧,術中予以1.5 L/min氧流量和12次/min呼吸頻率的機械通氣。麻醉維持:采用6 mg/(kg·h)丙泊酚和0.05 mg/(kg·h)維庫溴銨;為了維持肌松,手術結束30 min前間斷給予阿曲庫銨。根據術中患者的MAP情況進行控制性降壓,當MAP下降到基礎值的70%左右時,可停止降壓。
1.2.2 對照組采用3μg/ml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輸注,根據患者動脈壓調控輸注速度。
1.2.3 實驗組采用6μg/ml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輸注,根據患者動脈壓調控輸注速度。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心率(P)和腦氧代謝情況;腦氧代謝評估指標包括:頸內動脈球部血氧含量(CjvO2)和腦動靜脈血氧含量差(Da-jvO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變化比較采用不同降壓方案后,兩組患者MAP和P都明顯改善,實驗組患者MAP和P均比對照組更穩(wěn)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變化比較(mm Hg,x±s)
2.2 兩組患者的腦氧代謝指標比較采用不同降壓方案后,兩組患者的腦氧代謝均明顯降低,實驗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腦氧代謝指標比較(ml/L,x±s)
顱腦損傷患者可能繼發(fā)腦血管損傷、腦組織水腫、神經損傷等[3],需要盡快進行手術治療,改善患者預后。神經外科手術患者手術時,要嚴格控制麻醉情況[4],保持患者平均動脈壓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降低腦代謝,以提高手術效果。目前,多采用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5~6]對患者進行控制性降壓,在維持血壓穩(wěn)定的同時還可降低患者心率。此外,還有降低腦組織代謝的作用[7]。
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采用了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進行控制性降壓,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控制和腦氧代謝情況,我們發(fā)現,使用6μg/ml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進行降壓處理的實驗組患者平均動脈壓較對照組患者更為穩(wěn)定,且患者的腦氧代謝的降低程度也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使用兩種劑量均能夠改善患者腦組織代謝,提高術中對患者腦組織的保護,且使用6μg/ml劑量的保護作用更為理想。李志國[8]的研究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進行控制性降壓的過程中,使用6μg/ml瑞芬太尼聯合七氟醚能夠維持患者平均動脈壓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且對患者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更為顯著。
[1]郭訓,李恒,梁秀生,等.地佐辛對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復期躁動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35(9):1411-1414
[2]吳磊,羅文杰,黃永,等.顱腦手術中七氟烷復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壓對腦氧代謝的影響[J].上海醫(yī)學,2013,36(4):297-300
[3]趙湛元.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凝血功能變化與顱腦損傷嚴重程度和預后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3):35-36
[4]鄧鑄強.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的麻醉方法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3):481-483
[5]胡淑娜.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壓對其腦氧代謝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 (15):81
[6]秦鐘,許波,王志萍.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壓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2): 118-120
[7]甘國勝,周翔,秦明哲,等.瑞芬太尼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腦氧代謝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9):30-31
[8]李志國.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壓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腦氧代謝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 (13):117-118
R61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49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