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娟娟
三度體驗,一生結緣
——我在春暉路上成長
文︳李娟娟
我在小學教育崗位上已經度過了20多個春秋。近年來,感恩于春暉,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得以升華,教育科研和教育效果得到了領導、專家及學生、家長的普遍肯定。是春暉給我的事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與春暉的故事要從五年前說起。
第一次零距離了解春暉是在2012年的秋天。那一年,我偶然有機會在“春暉援教”發(fā)起人李統(tǒng)興博士的帶領下前往常德市漢壽縣義務送課。
同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學,這種面對面的交流,無疑是對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培訓?;顒雍?,我們與當?shù)亟處熁樱麄儫o比興奮的話語,證明了這種培訓模式和方法獲得了他們的認同。這也讓我深深感到,要想在教育教學上不斷進步,必須多向佼佼者學習和交流。
從那以后,每每看到有趣的教育現(xiàn)象,我都會思考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每每見到有意思的教學設計,我都會想想該如何落實到我的教學實踐。
2013年7月,那是春暉學院成立的第二年,我有幸以講師的身份到春暉學院義務講課。李統(tǒng)興博士在援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讀書少、動筆少,他便策劃、發(fā)起了一個免費的、高規(guī)格的暑期封閉式培訓項目,目的是讓學員體驗重回大學時代的感覺,培養(yǎng)老師讀書、思考、研習的習慣,喚醒老師的教育激情。培訓內容包括白天聽課、研課,晚上寫反思,晨誦《論語》等。
春暉的活力和激情感染著我。我在心里想:只要春暉需要我,我一定盡全力去支持。
后來,我始終關注著春暉的動態(tài)。我發(fā)現(xiàn),春暉學院已然在全國教育界聲名鵲起,各路名師如李鎮(zhèn)西、吳正憲、王崧舟、孫明霞、賁友林、武鳳霞、虞大明等紛紛前來義務送教。他們的教誨再一次提升了我的境界,讓我更加堅定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教育者。我慶幸,春暉再一次給了我接近她的機會。
今年7月,我第三次走進春暉,真正融入到了春暉這個大家庭——以一個志愿者的身份成為春暉五班的班主任。雖然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但做春暉的班主任還是第一次。看著那些老志愿者胸有成竹、氣定神閑的樣子,我慢慢梳理著自己的思路:向老志愿者取經,思考如何做出我的班級特色。
春暉的學員大多來自邊遠山區(qū),他們往往身兼多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名師專家會給他們的學科教學和專業(yè)成長提供最好的引領,而我這個“老班”首先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服務,讓他們安心學習;然后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敞開心扉,擁抱春暉,并將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傳遞給他們的學生;還可以將我多年的經驗融入班級管理,讓他們感同身受,有所啟發(fā)。
春暉歷屆的分班開班儀式都是通過“破冰活動”促進學員相互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我和助理班主任在學習了老志愿者的經驗后,確定了我們的“破冰”程序:先讓學員圍成兩個同心圓,用旋轉的方式相互了解;然后用報數(shù)游戲將學員隨機分成六個小組,分組取隊名、想口號、出海報;隨后,將班級要完成的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去落實。
各小組群策群力,每天都有驚喜呈現(xiàn)。結業(yè)前的那天晚自習,我給學員們做了《如何做一個“懶”班主任》的交流講座,和大家分享如何利用小組來簡化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大家感同身受,效果甚好。
春暉學習期間,還有一次說課、研課活動,學員們報名非常踴躍,表現(xiàn)也異常精彩:主持人妙語連珠;說課學員準備充分;評課學員爭先恐后;統(tǒng)分、計時員認真負責……
活動中,一名學員借評課的機會鄭重地對我說:“麻煩您替我向春暉轉達我們的愿望,我們太需要這樣的平臺鍛煉自己,太需要這樣的交流和學習機會了,希望春暉以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被顒雍螅鞒秩私o我留言:感謝您對我的信任,雖然我沒有任何主持經驗,可您依然相信我。我相信有了第一次的嘗試,今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一定會更棒的。謝謝您圓了我一個兒時的主持夢。
學員們敞開心扉,和我分享工作中的幸福與快樂,交流工作中的失誤與困惑,向我請教做一個智慧型老師的方法與策略……他們用最好的心態(tài)擁抱春暉,用最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工作與學習,我也在緊張的班級管理工作之余,安安心心地做了七天學員——早上6:50,和學員們一起開始晨讀《論語》;白天,和學員們一起用心聽課、研課;晚上,和學員們一起回顧大師們的課堂和講座,認真撰寫聽課心得。
春暉七天,充實而美好。在為學員做好服務的同時,我也充分汲取營養(yǎng)。春暉的熏陶,增強了一個普通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愿以綿薄之力給予鄉(xiāng)村教師支持與幫助。我深知,有這樣的理想還必須具備相應的水平和能力,必須不斷從各方面提高自己,這又給我的教育生涯注入了新動力。
春暉,她就像明燈,照亮教育人的前程。很慶幸,我成了春暉一份子,我愿永遠和她在一起。
(作者單位:長沙市芙蓉區(qū)瀏正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