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麗,王威
(1.河北省易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4200;2.河北省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中藥工業(yè)·
剪刀股中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孫曉麗1*,王威2
(1.河北省易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074200;2.河北省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張家口075000)
目的:優(yōu)化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方法,測定其穩(wěn)定性,研究其抑菌作用。方法:通過正交試驗優(yōu)化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條件;采用初均速法,以折光率為測定指標,確定剪刀股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測定剪刀股揮發(fā)油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種的抑菌作用。結果:采用揮發(fā)油提取器提取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最佳提取條件為氯化鈉溶液濃度6%,浸泡時間1h,料液比10∶1,提取時間5h;平均提取率為0.466%,RSD為0.3277%;剪刀股揮發(fā)油在25℃時的半衰期為8.74年;剪刀股揮發(fā)油在濃度為0.6%時,抑菌作用與氯霉素相當。結論:剪刀股中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較好,并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
剪刀股;揮發(fā)油;提??;穩(wěn)定性;抑菌作用
剪刀股(IxerisdebilisA.Gray)屬于菊科苦荬菜屬植物,廣泛生長于我國北方各地,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民間主要用于肺熱咳嗽、喉痛、口腔潰瘍、急性結膜炎、闌尾炎等癥的輔助治療[1]。筆者經(jīng)實驗發(fā)現(xiàn),剪刀股中含有一定量的揮發(fā)油。本實驗對剪刀股中揮發(fā)油的提取、穩(wěn)定性作進一步的研究,并以氯霉素為對照進行了抑菌實驗。優(yōu)化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方法,了解剪刀股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闡明其抑菌特性,為剪刀股的綜合利用開辟一條新途徑,也為從剪刀股中提取高效低毒的抑菌成分提供實驗依據(jù)。
1.1儀器
DK-8B型電熱恒溫水槽(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阿貝折光儀(上海光學儀器廠);GNP-9080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1.2試藥
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綠膿桿菌(Pseudomna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reus)均由河北北方學院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實驗室友情饋贈;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用于培養(yǎng)細菌,所用培養(yǎng)基均符合GB4789.28-94標準;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實驗用水為三重蒸餾水。
剪刀股采自河北省張家口市郊區(qū),由河北北方學院趙恒誠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IxerisdebilisA.Gray正品。
2.1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
2.1.1 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剪刀股揮發(fā)油的工藝流程 將剪刀股地上部分室溫干燥后,粉碎為粗粉。取剪刀股粗粉適量,加入一定量NaCl溶液浸泡后,置于揮發(fā)油提取器中提取5 h,收集揮發(fā)油[2],按照下列公式計算揮發(fā)油提取率。
剪刀股揮發(fā)油提取率(%)=提取出的揮發(fā)油質量(g)/剪刀股質量(g)×100%
(1)
2.1.2 正交試驗設計 在預實驗的基礎上,選擇提取溶劑NaCl溶液濃度、浸泡時間及液料比3個因素作為考察對象,以揮發(fā)油提取率為考察指標,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進行實驗,計算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率,優(yōu)化提取工藝,因素和水平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2.1.3 驗證試驗 取剪刀股粗粉適量,共3份,按照正交試驗確定的最佳提取工藝進行提取,計算剪刀股揮發(fā)油提取率。2.2剪刀股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研究
精密量取剪刀股揮發(fā)油8份,各0.5 mL,置于5 mL的具塞試管中,按照表2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水浴至一定時間,進行恒溫加速破壞。到設定時間后,立即取出試管停止加熱,置于冷水中降至室溫,保證反應能夠立即停止,測定恒溫加熱后揮發(fā)油的折光率[3-4]。
2.3剪刀股揮發(fā)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2.3.1含菌平皿的制備 將斜面活化好的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菌種用無菌水分別稀釋制成含菌數(shù)約103CFU·mL-1的菌懸液,各取1mL與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制成含菌平皿,備用。
表2 不同溫度下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折光率
2.3.2 揮發(fā)油體外抑菌活性 將剪刀股揮發(fā)油用丙三醇稀釋配成0.2%、0.4%、0.6%、0.8%、1.0%的系列濃度的溶液。按照相關文獻[5-6]所做抑菌實驗進行抑菌實驗,培養(yǎng)結束后測量抑菌圈的直徑。同時,用氯霉素(終濃度為0.01%)和蒸餾水代替剪刀股揮發(fā)油加入到培養(yǎng)基中作為對照實驗。
3.1揮發(fā)油提取結果
正交試驗結果見表3,方差分析見表4。由表3可見,對剪刀股揮發(fā)油提取率影響最大的是液料比,其次為NaCl溶液濃度,其中液料比對剪刀股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有顯著性(P<0.05),剪刀股最佳提取工藝為A3B2C3,即NaCl溶液濃度6%,浸泡時間1 h,液料比10∶1。按照正交試驗確定的最佳提取工藝進行3次提取,剪刀股揮發(fā)油提取率分別為0.465%、0.466%、0.468%,平均提取率為0.466%,RSD=0.327 7%。
表3 正交試驗結果
表4 方差分析
3.2剪刀股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研究結果
3.2.1數(shù)據(jù)處理 根據(jù)數(shù)學模型[7],數(shù)據(jù)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處理。用公式Vi=(ni-n0)/ti計算不同溫度下的平均速度(即初速度)。
其中n0為室溫下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折光率,ni為不同溫度下經(jīng)相應時間恒溫破壞后測得的剪刀股揮發(fā)油折光率,ti為不同溫度下對應的時間(h),其中i分別是1、3、4、5、6、7和9。
3.2.2回歸方程的繪制 縱軸Y取(Vi+10)×5代表ki,橫軸X取1/T×103,作Arrhenius圖,得線性回歸方程Y=-37.861X+118.99,相關系數(shù)r=0.998。
3.2.3剪刀股揮發(fā)油的半衰期 根據(jù)Arrhenius公式ki=-Ea/RT+lnA,求得活化能Ea=314.776KJ·mol-1。由Arrhenius回歸方程求出V298K,則k298K=9.057×10-6h-1。根據(jù)一級反應動力學方程式分別求得298K時,t0.9=1.33年,t0.8=2.81年,t0.7=4.50年,t0.5=8.74年,即揮發(fā)油消耗10%需要1.33年,消耗20%需要2.81年,消耗30%需要4.50年,半衰期為8.74年。表明剪刀股揮發(fā)油在室溫穩(wěn)定。
3.3剪刀股揮發(fā)油抑菌作用的研究結果
剪刀股揮發(fā)油抑菌效果見表5。
表5 剪刀股揮發(fā)油對細菌的抑菌效果(以抑菌圈直徑表示,mm)
注:“-”表示無抑菌效果。
由表5可知,剪刀股揮發(fā)油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并且其抑菌作用隨著濃度的增大而增強。其中濃度為0.6%的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抑菌效果與0.01%氯霉素的抑菌效果相當。
本實驗采用水蒸汽蒸餾的方法提取剪刀股揮發(fā)油,由于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剪刀股揮發(fā)油水溶性較高,為避免損失,采用氯化鈉溶液為溶劑,通過鹽析作用使其能夠更好地從水中分離出來[8]。實驗證明,氯化鈉濃度為6%時,能獲得較好的分離效果。提取前用溶劑浸泡藥材一定時間,有助于組織細胞間隙增大,促進揮發(fā)油由細胞轉移至溶劑中,對提取有一定的作用,但浸泡時間過長可能導致?lián)]發(fā)油的揮發(fā)增加,降低提取率。本實驗證明,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中用氯化鈉溶液浸泡1 h即可獲得較好的提取效果。實驗結果證明,液料比對剪刀股揮發(fā)油的提取率具有較顯著的影響,應該與剪刀股揮發(fā)油在水中的溶解度較高有關。預實驗中發(fā)現(xiàn),提取時間超過5 h,提取率基本不再增加,因此本實驗將提取時間統(tǒng)一定為5 h,未在正交試驗中加以考察。
揮發(fā)油受熱后分解,則其多項物理性質發(fā)生變化。本研究以剪刀股揮發(fā)油在受熱后的折光率變化為測定指標[9],采用初均速法測定剪刀股揮發(fā)油的半衰期,跟經(jīng)典恒溫加速實驗法比較,初均速法效率更高,取樣次數(shù)少,更為簡單快捷,操作難度降低。實驗證明,剪刀股揮發(fā)油在25 ℃的半衰期為8.74年,穩(wěn)定性較好,能夠滿足藥用的要求。
剪刀股揮發(fā)油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葡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別是當其濃度達到0.6%時,與濃度為0.01%的氯霉素相當,此結果從實驗層面驗證了剪刀股“清熱解毒”的活性,為剪刀股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
[2] 周美玲,占今舜,趙國琦,等.紫蘇揮發(fā)油的共水蒸餾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飼料,2014(12):30-33.
[3] 龐貽慧,魯純素.藥物穩(wěn)定性預測方法的簡化—初均速法[J].藥學學報,1982,17(3):207-211.
[4] 薛志平,王金梅,劉杰,等.初均速法預測金銀花的有效期[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1):3179-3181.
[5] 梁盛年,段志芳,王志娟,等.香蕉皮中有機酸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7,28(8):73-76.
[6] 孫玲,張婧.紅心菊和黃菊揮發(fā)油抑菌效果的分析比較[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3,27(6):64-65.
[7] 高玲,趙文彬,陳韓英.薰衣草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的研究[J].海峽藥學,2011,32(3):45-48.
[8] 岳曉霞,張根生,李志,等.水蒸氣蒸餾提取丁香精油及其抑菌性研究[J].中國調味品,2008(9):49-52.
[9] 張利民,姜華,梁惠花,等.初均速法測定蒼耳子油的穩(wěn)定性[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23(7):436-437.
StudyonStabilityofVolatileOilsfromIxerisdebilisandItsAntibacterialEffect
SUN Xiaoli1*,WANG Wei2
(1.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Yixian,Hebei,Baoding 074200,China;2.Pharmacy of Women and Children of Zhangjiakou,Hebei,Zhangjiakou 075000,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of volatile oils inIxerisdebilisand study its sta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Method:The best extraction process of the inI.debiliswas evaluated by orthogonal design.The refractive index were measured to predict the stability using initial average rate stability test.The growth inhabiting effect of the volatile oilsonEscherichiacoli,PseudomnasandTaphylococcusareuswas determined.Result:The best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thevolatile oils fromI.debiliswas follows:soaking in 10 times (volume/quality)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6%) for 1h,and heating for 5 h.The Extraction yield of thevolatile oils inI.debiliswas 0.466% (RSD=0.327 7%).The t1/2of the volatile oils in the temperature of 298 k was 8.74 years.Th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growth inhib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s (0.6%) was similar to chloromycetin (0.01%).Conclusion:Thevolatile oils is stable and has obvious effect of growth inhibition onEscherichiacoli,PseudomnasandTaphylococcusareus.
Ixeris debilis A.Gray;volatile oils;extract;stability;Bacteriostatic action
] 孫曉麗,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中藥新藥研究;e-mail:xiaoli_sunbaoding @163.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8.028
2016-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