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幽默通?;睿醺褂职l(fā)人深省,然而在歡笑背后卻隱藏著深刻的含義。本文從格萊斯的合作原則角度,對《是,大臣》中違反合作原則而產(chǎn)生會話含義的例子來分析幽默,從而深刻理解這部劇的內(nèi)在含義。
關鍵詞:會話;合作原則;英語幽默
作者簡介:吳潤妍(1992.2-),女,漢族,陜西漢中人,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文學。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1
一、引言
幽默的言語不僅可以營造輕松的氛圍,還可以化解沖突,改善人際關系。《是,大臣》Yes, Minister于1980年首次在英國播出,廣受評論家和大眾喜愛,獲獎紀錄可觀。這部迷你喜劇涉及到英國政治體制中政客和文官之間的矛盾斗爭。本文從違反合作原則的四條準則對《是,大臣》中大臣與官員的對話分析出幽默效果及會話含義。
二、會話合作原則與幽默效果
(1)會話合作原則
格萊斯在《邏輯與會話》中提出:在語言交際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需要合作并遵守一定的準則,他稱這種原則為會話的合作原則。格萊斯根據(jù)會話模式概括出四條準則:①數(shù)量準則所說的話符合交際目的只需,不能說過多超過交際需要的話②質(zhì)量準則不說假話,不說缺乏證據(jù)的話;會話中違反質(zhì)的準則。;③關聯(lián)準則所答與所問相關;④方式準則包括: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簡煉(避免啰嗦);要有條理。
遵循這四條準則,會話者會達到會話目的。但在實際交際中,會話者會有意或者無意違反這些準則而產(chǎn)生幽默及其深層次含義。以下例子是選自《是,大臣》第一季中的片段來分析違反合作原則所產(chǎn)生的幽默效果及其引申含義。
三、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的幽默
(1)故意違反質(zhì)量準則而產(chǎn)生的幽默
Example1:Humphrey: ……youd axed 800 jobs.
Minister: Nobody has been recruited yet.Thats foully.
大臣問到到底怎么可以做到精簡行政部門呢?助理及其他同伙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不同意此措施并沒有從問題的根本出發(fā)去尋找解決辦法,而是砍掉還未實行的監(jiān)察辦公室這一項目,名義上就可以發(fā)布新聞通告說政府已經(jīng)裁員800余人。大臣嚴厲地指責這是作假行為,但是助理卻說這是真實的新聞。這一事例違背了合作原則的質(zhì)量原則,提供了假的信息,為了掩蓋自己及其同伙的罪惡。并阻止大臣成立監(jiān)察辦公室,讓他們的密謀得以掩藏。
(2)故意違反數(shù)量準則而產(chǎn)生的幽默
Example2:Minister: What conclusion were reached?
Humphrey:My lips are sealed,Minister.
大臣在管理上遇到了問題,想問問助理漢弗萊他的前任是如何處理的,以此來吸取經(jīng)驗教訓,但是問了好幾個問題,助理都沒有回答,提供少量信息,說自己守口如瓶,不能公開先前的計劃,借口說不能給大臣對手制造機會用政治彈藥來對付大臣。讓人感到可笑,這只是他刻意想掩蓋一些真相的手段。
(3)故意違反關聯(lián)準則而產(chǎn)生的幽默
大臣發(fā)現(xiàn)體制內(nèi)官僚作風與自我放縱之風盛行,就提出了節(jié)省開支的問題,
Example3:Humphrey:...Proposal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Tea Ladies.”顯然,助理表面上遵循了關聯(lián)原則回答了大臣的問題,實際上只是隔靴撓癢,辭退兩個端茶小姐,根本對龐大的人員浪費問題的解決起不到作用。因此只是博得幽默而已,凸顯出助理的陰險狡猾。
(4)故意違反方式準則而產(chǎn)生的幽默
Minister:…… arrangements.
Bernard: the Foreign Office is getting the fasts?
Minister……Martins driver heard a newsflash on his car radio.
布蘭達的新總統(tǒng)已宣布下周和他的前任總統(tǒng)訪問英國。這消息不是來自外交部,而是馬丁的司機從汽車收音機里聽到的簡訊。故回答諷刺外交部信息的閉塞,新聞廣播都知道布蘭達新總統(tǒng)要出訪歐洲的確切消息,但是外交部卻沒有在這之前接到消息。外交部應該比外界更早知道這樣的消息。
結語:
通過對合作原則的違反分析《是,大臣》對該劇中的幽默與會話含義,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透徹地理解英語文化,更好欣賞深邃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l.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2]李軍華.幽默語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