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友
在他眼里,知恩圖報這不僅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和應盡義務,也是自己良知與心境能獲得寧靜的唯一途徑。
77年前,在血雨腥風的抗日戰(zhàn)場上,一名年輕的八路軍戰(zhàn)士身負重傷后,被好心的房東一家冒著生命危險救治安頓下來。1年里,鬼子每次進村掃蕩前,房東及時把他藏匿在村外地窖中,全家吃不飽也要讓傷兵衣食無憂,連家中最高級的營養(yǎng)食品雞蛋也全部煮給傷兵吃。
1年后,戰(zhàn)士傷愈落下殘疾不能再上戰(zhàn)場殺敵,與救命恩人一家泣別時,他有個約定:“等把鬼子趕出中國了,我一定再來看你們,道一聲謝謝!”可抗戰(zhàn)勝利全國解放后天各一方,老兵為兌現(xiàn)誓言,苦苦找尋恩人77年,一諾千金彰顯前輩軍人忠信大義,用榮辱不驚的怒放生命演繹出撼人心魄的磅礴大愛……
阻擊負傷隱蔽療養(yǎng)
今年96歲的王顯聚出生在山東荷澤單縣一個貧寒農(nóng)家。1937年3月,家鄉(xiāng)遭遇日寇踐踏,日軍的殘酷暴行激起少年王顯聚的復仇怒火。在地下黨組織的介紹下,他毅然報名參加魯西南抗日游擊隊。這支武裝后被八路軍黃河支隊收編,王顯聚成為一團二營六連二排的一名戰(zhàn)士。剛當兵那年,王顯聚才15歲,手中的步槍比他個子還高。在部隊里,戰(zhàn)斗間隙教員每天教他們學習政治、軍事、文化課。英勇的王顯聚參加過多次反掃蕩,用他破舊的“老套筒”先后擊斃了4名日寇。
1940年8月,為粉碎敵人重兵掃蕩,王顯聚所在連隊120人為掩護大部隊突圍,在山東濟寧金鄉(xiāng)縣黃莊阻擊日軍,不幸被合圍。激戰(zhàn)中,王顯聚不幸被日寇炮彈擊中,身負重傷,瞬間鮮血如注,情急之下,王顯聚解下綁腿扎緊傷口止血。阻擊部隊大部分戰(zhàn)死,只剩下18名重傷員躲在一間破敗不堪的廢墟中,最后被趕來的戰(zhàn)友救出,安置在金鄉(xiāng)縣南約25公里周三關(guān)廟村周繼方家隱蔽養(yǎng)傷。
當時,王顯聚傷情嚴重,綁腿已陷進兩只拳頭面積大小潰爛流膿的傷口中。周家兩個兒子,哥哥周貴與王顯聚年齡相仿,弟弟周寶才7歲。由于當時八路軍藥品奇缺,根本沒有抗炎類藥物,加上敵人掃蕩頻繁,甚至連及時換繃帶清理傷口都很難保證,周家兄弟只能用小樹棍綁上棉花沾著鹽水,一點點清理潰爛傷口里的腐肉膿血,將壞死潰爛組織足足清理出一大碗,黑洞洞的深陷創(chuàng)口依稀可見森森白骨,令人觸目驚心。
軍醫(yī)實施手術(shù)后,王顯聚身體恢復很慢,周家人吃不飽也要把最好的給王顯聚吃,自產(chǎn)的雞蛋全部煮給王顯聚吃,補充營養(yǎng)。碰上日本侵略者來掃蕩時,周繼方和周貴父子總是快速將傷員背到村南邊的地窖里躲起來。擔心傷員貓在里面身體吃不消,周貴還會躲在地窖里一起陪著王顯聚,等敵人走了再背回來。
當年日偽軍掃蕩期間,瘋狂搜捕八路軍傷員,群眾都是冒著全家人被殺害的危險收留傷員。就這樣,被周家兄弟細心照顧了1年多,王顯聚身體慢慢恢復,能勉強拄拐行走。后來,地下黨組織又把王顯聚送回他老家繼續(xù)療養(yǎng)。因傷殘不能赴疆場殺敵報國,王顯聚便鼓勵親弟弟參軍入伍。后來由于通訊不暢等原因,他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也落下了終身殘疾。
兒孫滿堂不忘感恩
解放后為了生計,王顯聚輾轉(zhuǎn)來到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豐田鎮(zhèn)半截店牧場放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為牧民后他從不居功自傲,在偏僻的小村莊過著簡樸自足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的和平年代里,老人依然不忘戰(zhàn)爭時的慘烈,每當家人團聚時,他總要向晚輩們講起那段崢嶸歲月,告誡他們不忘國恥,報效國家。光陰如梭,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他依然能唱出當年的抗日歌曲,一直將周家兄弟的恩情銘記在心,始終有一個縈繞心頭的愿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救治收留他的那戶人家。
在他眼里,知恩圖報這不僅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和應盡義務,也是自己良知與心境能獲得寧靜的唯一途徑。過去由于生活拮據(jù)等諸多原因,心愿未了,現(xiàn)在條件好轉(zhuǎn)了,他真想再見見自己的救命恩人,當面說聲“謝謝”,即便能看到恩人的后代也行。
于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王顯聚開始漫漫尋親路。王顯聚曾多次去濟寧尋找老房東家人,也托親朋去濟寧查詢,可由于解放前后周三關(guān)廟村三易其名,茫茫人海猶如大海撈針,加上恩人信息量較少以及當時通訊與交通落后等原因,屢次尋找無果。
上世紀80年代,王顯聚曾給山東省民政部門寫過信詢問,可是不知何因,都沒有結(jié)果。沒有人能理解,一顆感恩的心會產(chǎn)生多么強大的力量!
光陰荏苒,老人耳聾背佝體弱,多年來一直備受傷痛煎熬。擔心來日無多,王顯聚只得老淚縱橫地把尋親接力棒傳給兒子孫女,“周家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們的救治掩護,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們一定要幫我找到周家人,即便我去世了,你們也一定要千方百計尋找?!?/p>
如今,兒孫繞膝的王顯聚雖然年事已高傷病纏身,但每天仍堅持勞動,鍛煉身體,在家種種菜養(yǎng)養(yǎng)花。他常說:“比起那些血染沙場的英烈們,我應該有十二分的幸運和知足了?!币虼?,他時刻保持一顆知足常樂的心,對生活要求不高,一碗稀飯一碟咸菜足矣,凡事更抱有一種超然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國家的發(fā)展富強是多么幸福??!
越老越懷舊,王顯聚始終念念不忘的是那份蕩氣回腸、激蕩山河的戰(zhàn)友情。每年清明節(jié),他總要拿出自己積攢的零花錢,讓晚輩們代買祭祀品。他帶著祭祀品,蹣跚地走向村邊高高的坡頂,站在那里向著戰(zhàn)友們犧牲的方向深情呼喚:“親愛的戰(zhàn)友們啊,沒有你們當年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p>
老兵最怕被遺忘。扎根通遼以來,每年的春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等節(jié)日,當?shù)攸h政軍部門總不忘給老兵送上慰問關(guān)愛。2016年9月3日,王顯聚早早地起床了,整齊地戴好國家頒發(fā)的各種勛章和紀念章,坐在電視機前等候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播出。
在觀看閱兵式時,老人激動地表示:“太自豪了!以前我們是小米加步槍對抗敵人,現(xiàn)在我們有了這么強大先進的武器,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閱兵式觀看結(jié)束,老人再次把自己的愿望向兒孫、重孫們提及,希望動用一切資源力量尋找恩人,不能讓自己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endprint
北京圓夢了卻夙愿
時不我待。為在老人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心愿,2017年5月底,老人的孫女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央視《等著我》欄目求助。在濟寧當?shù)刂驹刚吆徒疣l(xiāng)縣警方歷時1個多月奔走尋找下,奇跡終于發(fā)生了。當?shù)鼐捷氜D(zhuǎn)了解到,原來老人療傷地的周三關(guān)廟村就是現(xiàn)在在金鄉(xiāng)縣霄云鎮(zhèn)三關(guān)村,周貴、周寶所在的村子換了4次名字,而且兩位老人也換了名字,難怪王顯聚老人一直沒能找到他們。
當節(jié)目組把這一好消息反饋給王顯聚時,老人驚喜得頭皮一陣酥麻,他蹣跚著踱步到屋外仰起頭做了一次深呼吸,忘情地哼起了當年的戰(zhàn)地歌曲《快去把兵當》:“叫老鄉(xiāng)你快去到戰(zhàn)場上,快去把兵當。莫等日本鬼子來到咱家鄉(xiāng),老婆孩子糟了殃,你再去把兵當。你別說日本鬼子來不了,暫享快樂……”
在接到《等著我》節(jié)目組邀請去北京錄制現(xiàn)場的那天晚上,老人興奮得失眠了,耳畔回蕩起1940年那場慘烈阻擊戰(zhàn)中密集的槍炮聲,夾雜著戰(zhàn)友們血泊中斷斷續(xù)續(xù)留下的遺囑……
這是一場跨世紀“軍民魚水情”之約,注定是個激情飛揚、血濃于水的感人時刻!
2017年7月9日晚,在央視《等著我》節(jié)目播出現(xiàn)場,96歲的王顯聚白須飄飄,身著嶄新的紅軍服。老人溝壑縱橫的臉龐上,人們能依稀辨讀到他歷經(jīng)的坎坷滄桑。坐在主持人倪萍面前,老人回憶起崢嶸歲月時依然思維清晰,當講述到救命恩人時忍不住老淚縱橫,期待兌現(xiàn)77年前分手時的約定,向恩人道一聲“謝謝”!
故事講述完畢,倔強的老人拒絕孫女攙扶,執(zhí)意佝著背拄著拐按下手掌開啟希望之門。奇跡出現(xiàn)了,滿頭銀發(fā)96歲的周貴、82歲的周寶同時出現(xiàn)在門后。分別77年了,王顯聚渾濁的眼神依然從10米開外就認出老哥倆,老人開懷得竟然丟掉拐棍快速跑上前緊緊地和恩人擁抱在一起!周寶大呼:“老天啦,這不是做夢吧!”隨后狠狠地掐了一下大腿。王顯聚熱淚盈眶哽咽道:“恩人吶,您讓我找得好苦!我,我真的太幸福了!”
而周貴則激動得嘴張成半圓形,怔怔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良久呢喃道:“王小四(王顯聚在部隊時的小名)老弟啊,我也日夜想念你啊,你那時負傷,只要是根據(jù)地的老百姓都會那么做的,倒是你70多年不變的感恩之心好感人吶,這份感恩心同樣偉大!”王顯聚緊緊握住周家老哥倆的手說:“這么多年的疙瘩終于解開了,每年一到春節(jié)我就想到恩人還沒找到,總很失落,蒼天有眼啊,有生之年讓我能了卻夙愿!讓我們做一世的兄弟!”說著說著,王顯聚顫巍巍地向周家老哥倆行了個標準軍禮。
3位老人跨越歷史時空再次見面,他們的腰板身材已沒有少時的矯健挺直,如今他們已老得快走不動了。終于見到恩人,王顯聚的兒子、孫女、重孫們齊刷刷下跪叩謝,被兩位老人急急攙起,“孩子們啊,王爺爺是抗日英雄,人還沒槍高就敢上戰(zhàn)場打鬼子。他在戰(zhàn)場上毫無畏懼,打槍都是站著打,你們有這樣的英雄老人是驕傲?。 ?/p>
此情此景令人唏噓,現(xiàn)場的觀眾無不潸然淚下。嘉賓郁鈞劍當場宣布,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關(guān)愛老兵基金會決定捐給王顯聚和救助他的兩位老人各1萬元,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盡點綿薄之力。雙方的親人當場表示,祖輩們血與火交織的情誼刻骨銘心感天動地,以后兩家就是親戚,要經(jīng)常走動,互相幫扶。
當天,王顯聚老人一大家退了次日返回的車票,和周家人把酒言歡,徹夜長談。老人謝絕自家子女的倒茶遞煙,執(zhí)意親手招待恩人和周家陪同的親人們,以示對恩人的感恩與崇敬……
從北京返回通遼后,王顯聚老人了結(jié)夙愿,精神大振,食寐生香。直到今天,96歲的王顯聚依然愛看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他說那炮火連天馳騁疆場的畫面一次次讓他回憶起當年的烽火歲月,更增強了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醒他要珍惜美好和平生活里的每分每秒。
動情時,老人叫家人取出當年從部隊帶回來的一把銹跡斑斑的馬刀,用一雙粗糙的大手在刀刃上不停地摩挲,豪情滿滿地說:“鋼筋鐵骨敵膽寒,敵寇膽敢再犯中華,今天繁榮昌盛的現(xiàn)代化解放軍定能御敵于國門之外!”
(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網(wǎng)摘、轉(zhuǎn)載,違者必訴諸法律)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