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明
(太原工業(yè)學院 心理咨詢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8)
榜樣啟動效應對自控力的影響
田月明
(太原工業(yè)學院 心理咨詢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8)
本研究采用雙任務實驗范式,探究榜樣啟動效應對自控力的作用。實驗1表明自控力耗竭操作有效。實驗2以36名大學生為被試,采用2(自控水平:高vs.低)×2(啟動:榜樣啟動vs.中性啟動)被試間實驗設計。結果發(fā)現,在高自控組中,榜樣啟動組的自控力表現顯著高于中性啟動組;而在低自控組中,榜樣啟動組的自控水平卻顯著地低于中性啟動組。由此可知,榜樣啟動對自控力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且影響作用的方向又因自控水平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自控力;榜樣啟動效應
自控即自我控制,是指個體適時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行為及其他活動的能力,以達到適應社會、實現目標的效果[1],是主動地掌控自己行為方向的能力。自控力與學業(yè)成績、形象管理、吸煙酗酒、攻擊行為、情緒管理、人際關系、收入狀況等方面均存在顯著關聯。然而,自控力失敗的情況也非常常見。針對這種現象,研究者們提出了自控力資源有限理論。即,自控力是一種資源,每次的自控行為都會消耗有限的自控力資源,而一旦自控力資源不足,個體將無法完成接下來的自控任務,出現“耗竭”現象。
研究者們對自控力耗竭現象的解釋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為能量耗竭觀,這種觀點認為自控力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任務中,個體大量使用自控力資源,將會導致自控資源耗竭,而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則表明個體無法再繼續(xù)使用自控力資源[2]。以此觀點為理論基礎,一些學者提出了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和建議。如宋允清等人運用教學實驗法,通過跳遠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自控力[3];楊麗珠等人通過游戲來訓練幼兒的自控力[4]。這些訓練的效果表明,自控力的確可以通過長期的訓練而逐步提升。另一種對自控力耗竭現象的解釋是能量保存觀,認為所謂資源耗竭只是刺激了個體產生保存剩余資源的意識。也就是說,當出現自控力耗竭現象時,自控力資源并非全部耗光,機體會出于對自身的保護,在自控力資源降低到某個水平時,會進入暫時的休眠狀態(tài);但當出現突發(fā)事件時,個體仍能繼續(xù)啟用剩余自控資源,發(fā)揮自控力。近來的多數研究支持這一觀點,例如M uraven等人將已經出現自控力耗竭現象的個體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被告知若是能完成隨后的自控任務就能得到更高的報酬或獎勵,另一組則未被告知,結果發(fā)現被告知有獎勵組仍能發(fā)揮良好的自控水平[5]。通過這些研究結果可知,即使個體的自控資源已經處于耗竭狀態(tài)時,如果導入相應的機制或手段,仍可以激活啟用剩余的自控資源,從而保證個體達到一定的自控力水平。
為此,本研究選擇以榜樣啟動效應為研究焦點,探究它是否也能夠在個體出現自控資源耗竭的條件下,起到激活啟用剩余自控資源的作用。榜樣效應,是指具有榜樣示范作用的人物或者事件對他人產生的激勵作用。這一點與Bandura所強調的替代強化作用相近[6]。相關研究指出,榜樣會引起個體的欽佩感,對個體的表現具有激勵作用[7]。
綜上,我們有理由假設:榜樣啟動效應會幫助自控力已經出現資源耗竭的個體激活剩余自控資源,使之在隨后的任務表現上與同樣出現自控力耗竭但沒有接受榜樣啟動的個體相比,自控力明顯提高。
由于實驗設計要求被試具有一定程度的握力,而預實驗發(fā)現多數女性被試無法完成實驗要求,故本實驗的被試全部限定為男性。實驗1共招募男性大學生被試42名(平均年齡20.34歲)參加實驗。實驗2共招募到男性大學生被試36名(平均年齡20.57歲)參加實驗。
1、迷宮圖案。通過網絡收集到的20個簡單迷宮圖案和20個復雜迷宮圖案,分別打印裝訂成冊備用。
2、握力器。從體育用品商店購買10只握力器。經研究人員確定握力強弱程度基本接近,并在每個握力器上分別貼注1-10的數字號碼。
本研究采用雙任務實驗設計,這種研究范式已被以往的自控力研究廣泛采用[8]。
在本研究中,任務1為耗竭任務,任務2為表現任務。在任務1中,要求被試用鉛筆畫出穿過迷宮圖案的正確路線,迷宮圖案分為簡單和復雜兩種。先行研究結果已經表明,完成復雜迷宮圖案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控力資源,因此參加者定為高自控組。與之對應,完成簡單迷宮圖案者為低自控組。
任務2的內容要求被試用優(yōu)勢手握緊,盡量使兩個手柄合攏在一起夾住一張白紙。從白紙按規(guī)定夾住開始,直至被試握力下降使白紙自由滑落時為止,研究人員使用電子秒表記錄整個過程的時長。對握力的測量分為兩次,使用同一編號的握力器。第一次在任務1開始之前,第二次在任務1結束之后,并將第二次測量時長減去第一次測量時長所得的差值(以下稱握力時差)作為自控力資源耗竭的指標。
此外,實驗設計還包括一個榜樣啟動操作流程。具體為:被試被告知將會參與一項短文閱讀任務,要求被試仔細閱讀全文后找出文中的5個錯別字。短文閱讀材料包括AB兩篇字數相近,但內容不同的紀實報道。其中A篇為包含榜樣啟動的文章,描述了一位名叫朱婷的中國女排隊員在受到嚴重的挫折和打擊之后,通過毅力與堅持最終贏得了冠軍。而B篇材料則作為中性啟動的文章,介紹國際排球比賽的最新動向。
1、實驗1 將被試隨機分為兩組,按照任務2(前測)→任務1→任務2(后測)的順序完成實驗。第1組被試為高自控組,完成復雜迷宮圖形;第2組被試為低自控組,完成簡單迷宮圖形。
2、實驗2 將被試隨機分為四組,按照任務2(前測)→任務1→短文閱讀任務→任務2(后測)的順序完成實驗。第1組被試完成復雜迷宮圖形并閱讀A篇材料(高自控榜樣啟動組);第2組被試完成簡單迷宮圖形并閱讀A篇材料(低自控榜樣啟動組);第3組被試完成復雜迷宮圖形并閱讀B篇材料(高自控中性啟動組);第4組被試完成簡單迷宮圖形并閱讀B篇材料(低自控中性啟動組)。
高自控組握力時差 M=217.11m s,S D=232.60;低自控組握力時差M=21.00m s,S D=10.59;兩組均值比較結果t(39)=7.75,p<.01。由此可知,高自控組的復雜迷宮任務使自控資源消耗程度更大。
首先,對任務1(前測)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被試的初始握力水平差異不顯著,F(3,32)=1.00,p>.05。其次,對耗竭操作有效性進行檢驗。在中性啟動條件下,對高自控任務和低自控任務組前后握力堅持時間進行對比,參加高自控任務組(M=229.05m s,S D=132.11) 與低自控任務組(M=44.93m s,S D=38.50) 差異顯著,F(1,17)=4.48,p<.05,表明自控耗竭操作有效。最后以握力時差為因變量,進行2(低自控vs.高自控)×2(榜樣啟動vs.中性啟動)的方差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自控和啟動的主效應均不顯著,自控和啟動的交互作用顯著,F(1,32)=10.34,p〈.01。為了進一步分析交互作用,進行了簡單效應檢驗。在低自控條件下,中性啟動的被試握力時差明顯小于榜樣啟動的個體,t(32)=-4.91,p<.05。這表明低自控組的個體,在閱讀了中性材料之后保持了自控,而閱讀了榜樣啟動材料之后,握力時間反而降低。在高自控條件下,結果正好相反:中性啟動的被試前后握力時差更加明顯,大于榜樣啟動組的被試,t(32)=7.65,p<.02。由此可知,高自控條件下的被試,由于榜樣啟動效應,提高了他們的自控水平。這一結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設。
表1 主效應及交互效應檢驗結果
實驗1的結果與已有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即,一個自控任務之后,加入復雜迷宮任務將會導致自控資源耗竭,而簡單迷宮任務則不會導致自控力耗竭。
本研究從能量增長觀的角度出發(fā),探究榜樣啟動效應對自控力的影響作用。研究通過兩個體力自控任務(擠壓握力器)測量自控的保持水平,一個腦力自控任務(走迷宮)控制自控力的消耗水平,以及一個閱讀任務(找錯別字)達到榜樣啟動的效果。
結果發(fā)現:1.復雜迷宮任務比簡單迷宮任務更加消耗被試的自控水平,耗竭操作有效。2.已經耗竭的被試,在閱讀了榜樣文章之后,自控水平比那些閱讀中性文章的被試高。說明榜樣啟動效應可以抵消部分自控力資源耗竭給被試帶來的負面作用。故榜樣啟動效應確實可以幫助被試在短時間內提升自控力。3.沒有出現耗竭情況的被試,在閱讀了榜樣文章之后,自控力表現卻有所降低。根據已有的研究[9],這可能是社會比較的作用。
由此可以推測,榜樣啟動對自控力的影響作用分為兩個方面。在自控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榜樣啟動會使常人產生難以逾越的差距感,從而導致個體更容易放棄,影響個體的自控水平;而自控力資源不足的時候,榜樣啟動會使個體產生服從追隨行為,從而提高個體的自控力表現水平。
本研究中實驗2的結果支持了自控力資源的能量保存觀。也就是說,當個體出現耗竭情況的時候,并非是自控力資源完全被消耗,而是出于生物的保護性作用,還有一部分能量未發(fā)揮出來。通過榜樣的啟動效應,可以發(fā)揮出一部分剩余的能量,從而在短時間內提升自控力水平。
首先,基于能量保存觀,榜樣啟動效應通過對自控力的剩余資源進行激活啟動,才“維持”了自控行為的有效性,因此這一效應可能存在持續(xù)時間的限制。未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探究這一效應在不同背景條件針對不同認知特點的個體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其次,由于實驗設計要求被試將握力器手柄合攏,而多數女性被試無法完成此要求,本實驗的被試全部選擇了男性,因此實驗結果的外部效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榜樣啟動效應是否在女性中依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以合理的實驗設計進行深入的考證。
[1]程利,桑標,解希靜.兒童自我控制研究概況及其啟示.全球教育展望,2010,39,(02):16.
[2]唐鋆,任俊.自我控制與自我控制資源[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09):22.
[3]宋允清,彭金洲.在術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實驗研究[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7:534-535.
[4]楊麗珠.兒童人格發(fā)展與教育的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M uraven M,S hmueli D,Burkley E.C onserving self-control strength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sychology,2006,(91):524–537.
[6]Bandura A,R oss D,R oss S A.V icarious reinforcement and im itative learning[J].A bnormal Psychol.R ev,1963,(05):450-466.
[7]陳世民,吳寶沛,方杰等.欽佩感:一種見賢思齊的積極情緒[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1):1667-1674.
[8]孫擁軍.自我控制損耗對運動員操作表現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8.
[9]M arti j n,C.,A lberts,H.J.E.M.,M erckelbach,H.,et al.,O vercom ing ego depletion:the influence of e x emplar prim ing on self-control performance[J].E uropean Journal of S ocial Psychology,2007,(37):231-238.
The Influence of the Exemplar Priming on Self-control
Tian Yue-m 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08)
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dual-task paradigm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exemplar priming on self-control.Study1 showed the ego-depletion process did work.Study 2 recruited 36 undergraduates,adopted 2(level of self-control:high level vs.low level)×2(prim ing material:exemplar material vs.neutralmaterial)between group experimental design.Results showed that:the prim ing material triggered self-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eutralmaterial in high self-control group.While,the priming material triggered self-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eutral material in low self-control group.It was concluded that exemplar material can influence the level of self-control,and the influence direction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the self-control resources.
self-control;exemplar prim ing
B84
A
1673-2014(2017)04-0095-04
(責任編輯 孫志剛)
2017—04—26
田月明(1975— ),女,廣東梅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