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艷 杜蘭蘭 王秋玥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637000
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護理
何秋艷 杜蘭蘭 王秋玥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637000
目的:探討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護理方法及其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婦產科2015年4月ˉ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綜合護理)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60例,比較兩組產婦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會陰部疼痛情況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調查兩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疼痛VAS評分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更低,其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率相對更高,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對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護理,改善會陰切口愈合效果,提高產后恢復效果,更好的維護產婦的身體健康。
會陰切口;愈合;護理
會陰側切手術在經(jīng)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是為了有效緩解產婦分娩時的阻力,降低會陰裂傷的發(fā)生風險,保障產婦能夠安全、順利的分娩,更好的維護母嬰健康。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婦的產后恢復效果,而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則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風險,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加以預防,促進產婦的良好恢復[1]。本研究以我院婦產科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有效的護理措施,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婦產科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產婦最高齡40歲,最低齡25歲,平均年齡(27.6 ±4.4)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9±1.7)周;側切部位:左側37例,右側23例。對照組產婦產婦最高齡39歲,最低齡24歲,平均年齡(28.1±4.1)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1.2)周;側切部位:左側35例,右側25例。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切口護理:產婦分娩后,需要密切監(jiān)測其體征狀態(tài)。觀察切口變化,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發(fā)生感染。對于切口水腫、淤血情況,使用滅菌硫酸鎂濕敷片進行處理。保證會陰部的清潔和干燥,并進行消毒處理。產婦保持健側臥位,避免對手術切口形成壓迫。②心理護理:加強對產婦的心理疏導,放松心情。加強疼痛護理,減輕產婦的痛苦。給予產婦更多的理解和關懷,使其獲得情感上的支持,進而緩解其負面情緒,有助于手術切口的愈合。③生活指導: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排便,避免過度用力,避免切口裂開。多食用蔬果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幫助產婦順利的排便。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和均衡,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于會陰切口的愈合。觀察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情況,定期進行換藥。根據(jù)產婦的恢復情況,適當進行運動。
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 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的切口愈合時間[(3.13±0.85)d<(5.56±1.33)d]、住院時間[(4.85±1.45)d<(8.56±2.37)d]、疼痛VAS評分[(1.32±0.41)分<(3.14±1.12)分]相對更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VAS評分(±s)
表1 兩組產婦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疼痛VAS評分(±s)
組別 切口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 疼痛VAS評分
觀察組(n=60) 3.13±0.85 4.85±1.45 1.32±0.41對照組(n=60) 5.56±1.33 8.56±2.37 3.14±1.12 P值 <0.05 <0.05 <0.05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7%<10%)相對更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對照[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率(91.67%>78.33%)相對更高,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照[n(%)]
產婦經(jīng)陰道分娩的過程中,為了更加安全、順利的娩出嬰兒,則需要實施會陰側切手術來予以輔助,降低分娩過程中的風險。但是受到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會陰切口的縫合效果以及細菌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會陰切口愈合不良,容易引起感染、硬結以及線頭反應等并發(fā)癥,進而影響到產婦的產后恢復效果[2]。這就需要針對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原因,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切口護理、心理護理以及生活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改善產婦的身心狀態(tài),減輕其會陰部疼痛感,促進切口愈合。保持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縮短其術后恢復時間,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相比于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護理,產前、產時的護理更為重要,用以預防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護理的發(fā)生。規(guī)范操作,提高助產及縫合技術,堅持無菌操作的原則,加強對會陰部的護理,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預防發(fā)生感染,促進其良好愈合,幫助產婦更快、更好的恢復[3]。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產后會陰切口愈合,從提高助產及縫合水平入手,加強對會陰切口的防護,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其疼痛癥狀,使產婦獲得滿意的護理體驗,提高其產后恢復效果。
[1]馬加瓊.淺析產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預防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4,35(02):384-385.
[2]李文楠.淺析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22(3):225-225.
[3]王玉霞,楊蘭蘭,盛曉蘭.延續(xù)護理在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出院后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4,13(05):485-486.
R171.6+83
A
1672-5018(2017)02-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