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雯
度假即生活,像個游客一樣好奇探索,更像個本地人一樣生活社交。
在南京的中山門隧道,曾有尤安策劃的“隧道計劃——該如何抵達我的住處”展覽,通過繪畫、攝影、影像等方式重新定義隧道這個日常、有限的空間,實現(xiàn)新空間的塑造。這次展覽是尤安對自己居住城市的一次思考。除了城市隧道,尤安還在戶外草坪、拆遷的廢墟上呈現(xiàn)藝術項目,重新定義與利用這些存在感不大的空間。他希望挖掘城市快消失的東西,讓人們認識城市的另一面。
尤安形容自己是個“有情懷,對家有歸屬感,熱愛自己的城市”的人。這種對城市的關注與思考,實際上也影響了他對度假目的地的尋找與體驗。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安也總能找到一個特別的切口,去認識他的假日城市。
尤安在越南停留了3個月,因為這個摩托王國里遍布他喜愛的Vespa摩托車。每到一座越南城市,他就租用一輛Vespa摩托車,繞著城市轉,這種方式讓他大為滿足。為了租到車,他甚至一路緊跟騎士到達他們的目的地。在泰國清邁,尤安在路上偶遇性行業(yè)從事者,便借著尋找服務的名堂坐上“她”的機車,兜轉了清邁各種高中低檔風俗場所,見識了這項泰國特色行業(yè),并最終以200元的車費錢謝絕了“邀請”。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尤安喜歡與當?shù)啬贻p人打交道,他們總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與自己的頻率相當,溝通無障礙。這是最快捷、最深入了解目的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會帶他進入他們的朋友圈,甚至是秘密據(jù)點。那些是游客不會去,Lonely Planet也不會介紹的地方。
酒吧是個適合碰上新奇玩伴的地方。在伊朗,一個用帆布搭建的路邊小酒吧(實則是個水煙館)里,尤安碰上一個曾在中國留學過的伊朗人,兩人在多日后又機緣巧合地相會于德黑蘭。伊朗人便邀請尤安去本地人關顧的度假村里一起度假。度假村位于雪山腳下,他和朋友每周末都來租下一棟別墅,吃飯、燒烤、聊天。尤安就這樣突然走進了他的朋友圈,走進了他們的生活。剛好那段時間是中國的春節(jié),在這異地他鄉(xiāng),尤安過了個別樣的中國年。這樣的故事在尤安的旅程中時常發(fā)生,他享受這種“你沒做安排,別人來安排你”所帶來的驚喜。
很多時候,尤安的“度假”,其實更像是一種“生活”,生活在那座新認識的城市,像個本地人。在越南大叻,有段時間尤安天天算好時間,跑到汽車站大聲嚷嚷攬客,“跟我走跟我走,我也是游客,這家旅館非常好”,以此讓旅館老板減免房租。最后,旅館老板都想付工資把他留下來。尤安還組織住在旅館的中國背包客們,前往一處風景甚好的山坡,山坡下有花棚,花棚里的燈一到夜晚一一點亮,如同銀河。這成了這群背包客關于大叻的美好印象之一,而這個地方,是尤安在與當?shù)厝说牧奶熘械弥?。在印度,尤安和一位玩飛盤的意大利人到印度貧民窟里,和孩子們一起玩飛盤,送飛盤。被這群不介意吃穿,十分快樂的孩子們觸動,他們拍攝了一個公益視頻,幫助貧民窟的小朋友。這些在別人眼中不是“度假”會做的事,倒讓尤安的假期充滿了生活化與意外收獲。
度假即生活,像個游客一樣好奇探索,更像個本地人一樣生活社交,這是尤安深入新城市的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