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楊清華 王嬌
摘要 在介紹特早熟溫州蜜柑新品種的主要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總結其更新栽培技術,包括高接換種、定植、整形修剪、施肥、疏花疏果、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柑橘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溫州蜜柑;新品種;生物學特性;更新栽培技術;湖北宜昌
中圖分類號 S66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5-0078-01
宜昌市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位于東經110°15′~111°52′,北緯29°56′~31°35′,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1~18.0 ℃,年降雨量1 100~1 200 mm,年日照時數在1 542~1 904 h之間,無霜期200~307 d。宜昌因為獨特的氣候優(yōu)勢和區(qū)位優(yōu)勢,是農業(yè)部長江流域優(yōu)勢柑橘產業(yè)帶,是農業(yè)部發(fā)布的《柑橘優(yōu)勢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2008—2015)》中規(guī)定的“長江上中游柑橘帶”和“鄂西—湘西柑橘帶”區(qū)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湖北省長江上中游13.33萬hm2優(yōu)質柑橘板塊基地。宜昌柑橘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寬皮柑橘種植區(qū),在全國地級市中規(guī)模、產量均位居全國市州之首。近年來,通過強化區(qū)域布局,狠抓結構調整及基地標準化建設,特別是特早特晚熟品種結構調整,通過高接換種和定植脫毒容器大苗推廣優(yōu)良特早熟溫州蜜柑新品種,熟期結構漸趨合理,優(yōu)質果率逐年上升,經濟效益凸顯,穩(wěn)步達到了改品種、調結構、增效益的目的,現將特早熟溫州蜜柑新品種更新技術簡介如下。
1 特早熟溫州蜜柑新品種的生物學特性
適宜在宜昌市推廣的特早熟溫州蜜柑優(yōu)良新品種有日南一號、大分、宮本等品種。
日南一號特早熟溫州蜜柑,原產于日本。樹勢強,枝葉不太密,節(jié)間長;連續(xù)結果能力強;果實扁圓形,果面光滑,成熟時呈深黃色,果肉化渣汁多,風味好;9月底至10月初成熟上市,延遲采收果實不會浮皮。
大分特早熟溫州蜜柑,原產于日本。樹勢較強;果實扁圓形,果皮薄而光滑,果面全著色較宮本略遲、但色較濃;降酸增糖快,成熟時果肉質地柔軟、化渣性好、風味濃;9月中下旬成熟,若延遲到10月采收易發(fā)生浮皮。
宮本特早熟溫州蜜柑,原產于日本,樹勢中等偏弱,葉稍小,淡綠色,枝條密生易形成叢生枝;高接樹初期樹勢強盛,新梢生長旺盛,易成徒長枝;枝條下垂性強,結果習性好,樹勢容易變弱。果實中等大,果形扁平,單果重105 g,果面光滑,果皮薄,果肉細嫩化渣,酸甜可口,綜合品質性狀好,9月中旬著色,9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延遲采收易浮皮。
2 新品種主要更新栽培技術
2.1 高接換種
可選用早熟溫州蜜柑、中熟溫州蜜柑和椪柑品種作為特早熟溫州蜜柑品種的高接中間砧。高接時間為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秋季9月至10月上旬??刹扇∏薪踊蚋菇拥姆椒?,接穗要求選用老熟、木質化程度高的一年生枝梢,枝條約0.7 cm粗,高接時及時用嫁接薄膜將嫁接部位包裹嚴實。高接時可結合整形進行,推廣大枝修剪技術,去直留斜,去強留中庸,去粗留適中,同時要留好輔養(yǎng)枝,保留中下部細弱的枝條作輔養(yǎng)枝[1]。高接后應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高接剪砧后的傷口需涂抹保護劑,用凡土林50 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 g+九二?誘0.5 g,拌混均勻,涂抹傷口,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倍液,涂抹傷口,防止枯樁霉變;二是嫁接后1周檢查成活情況,如發(fā)現接穗變黃、枯死,應及時補接;三是接后對陽光直射的中間砧及基砧,涂石灰漿刷白樹干防止出現日灼;四是及時抹除中間砧和輔養(yǎng)枝上的萌蘗和新芽,至少7~10 d抹1次;五是接后30 d左右露芽,嫁接成活后及時剪砧,并待新梢抽發(fā)老熟后解除薄膜,新梢長15 cm時適度摘心、整形。萌發(fā)二次梢后,同樣摘心整形,以后整形、修剪同其他柑橘幼樹;六是在接后第2年,生長正常的高換樹可適當掛果,但應兼顧繼續(xù)擴大樹冠、增強樹勢。為提高特早熟溫州蜜柑果實品質與生產經濟效益,進行品種更新、結構調整時應盡量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照條件充足的小氣候區(qū)域進行種植。
2.2 定植
應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日照充足、排灌方便的丘陵山坡地種植為宜。選擇莖干粗壯、芽眼飽滿、苗高50 cm以上、根系發(fā)達、須根多、葉色濃綠、無病蟲害的容器大苗[2]。特早熟溫州蜜柑樹勢相對較弱,因此可適當密植栽培。生產上,可采用株行距2.5~3.0 m×3.0 m,定植前2~3個月挖1 m深、1 m寬定植槽或定植穴,施入有機肥45~75 t/hm2。
2.3 整形修剪
采用自然開心形或自然圓頭形為好。整形修剪要求使樹體形成為“一主干、三主枝、各一方,正三角,凹凸形,上稀下密,外稀內密,通風透光,立體結果”的緊湊豐產樹形。
2.4 科學施肥
定植后,在春、夏、秋季3次新梢萌發(fā)前,以追施速效氮肥為主,促新梢萌發(fā)整齊,生長粗壯。掛果后,以采果肥為主,施肥量占全年總肥量的70%,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完,成年樹施尿素0.25~0.40 kg/株、鉀肥0.25 kg/株、菜籽餅肥或沼液肥50 kg/株,以利于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保葉越冬,春梢抽發(fā)多而壯。也可施少量尿素作春肥,夏肥少施或不施,以免延遲果實著色,達不到特早熟的目的[3]。
2.5 疏花疏果
在花量和果量多的年份,應在春季修剪時短截或疏除部分落花落果枝組,并適量進行疏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穩(wěn)果后,按35~40∶1的葉果比進行疏果,盡量將病蟲果、畸形果、朝天果、特小果疏掉。
2.6 適時采收
9月中旬,果實褪綠著色,即可采摘上市。對宮本、大分特早熟溫州蜜柑品種,若延遲采收容易浮皮,降低果實商品價值,因而應在9月底前采收完畢。日南一號特早熟溫州蜜柑可延遲到10月采收上市[4]。
3 參考文獻
[1] 文靈清,龐新華,郭麗梅.柑橘生態(tài)果園建設及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yè),2013(1):31-34.
[2] 羅文宏,熊玉蓉,史少鳳,等.柑橘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湖北植保,2015(4):59-61.
[3] 何微微.柑橘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yè),2015(22):42-43.
[4] 沈兆敏.晚熟柑橘的高品質栽培技術[J].果農之友,2014(5):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