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西志,李成輝,白鵬舉,張祥德
(扎蘭屯市中蒙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冠脈血栓抽吸術在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應用體會
趙西志,李成輝,白鵬舉,張祥德
(扎蘭屯市中蒙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中合理應用冠脈血栓抽吸術,最終可使患者獲益。方法 選擇扎蘭屯市中蒙醫(yī)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1.單純血栓抽吸32例,2.單純冠脈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PTCA)5例,3.冠脈血栓抽吸術合并冠脈置入支架治療51例,4.直接冠脈支架置入治療47例。觀察術后血流分級、患者癥狀、心電圖變化、心肌壞死標志物變化情況及出院1個月后復查患者癥狀、心電圖、心臟彩超情況。結(jié)果 4組患者預后無顯著差異。結(jié)論 針對不同病變合理應用單純冠脈血栓抽吸治療、血栓抽吸合并冠脈支架置入治療、直接支架置入治療及單純PTCA治療同樣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益。
冠脈血栓抽吸術;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
扎蘭屯市地處中國北方地區(qū),晝夜溫差大,居民喜高鹽飲食,心肌梗死患病率較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AMI起病突然,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1]。自我院開展急診PCI以來,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死亡率,有效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對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手術治療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135例病例,分為4組。①單純血栓抽吸32例,②單純冠脈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PTCA)5例,③冠脈血栓抽吸術合并冠脈置入支架治療51例,④直接冠脈支架置入治療47例。年齡24歲至92歲,平均年齡為59歲;男性87例,女性48例;有吸煙、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一項及多項危險因素的病例128人,占總病例的94.8%;發(fā)病到就診時間10分鐘至18小時,平均9.8小時;就診至冠脈再灌注時間19分至82分鐘,平均45 min。
1.2 手術方法
冠脈造影顯示冠脈閉塞相關血管(IRA)提示為高血栓負荷:①IRA為不完全閉塞病變,血栓長度大于參照血管內(nèi)徑三倍以上者; ②閉塞近端存在漂浮的血栓;③閉塞近端有>5 mm長的條形血栓;④閉塞近端血管沒有逐漸變細的突然齊頭閉塞;⑤冠脈閉塞相關血管的參照管腔內(nèi)徑>4.0 mm;⑥病變閉塞處有大量血栓,以至造影劑滯留于閉塞處超過3個心動周期而仍無消散者[2]。以上類型病變均應用Export手動抽吸導管進行冠脈內(nèi)血栓抽吸治療,抽吸后造影示IRA無明顯血栓影,充分沖洗抽吸導管,經(jīng)抽吸導管IRA內(nèi)注射硝酸甘油和替羅非班,造影示IRA冠脈血流TIMI3級,狹窄<75%,無明顯斑塊破裂龕影,在臺上觀察30分鐘,仍TIMI3級血流,無再發(fā)血栓影結(jié)束手術。如抽吸后IRA冠脈血流小于TIMI3級,仍有嚴重殘余狹窄或可見明顯斑塊破裂影像,給予球囊充分預擴張后置入冠脈支架。患者危險因素較多,造影顯示非梗死相關血管亦存在嚴重病變,IRA血栓負荷較小,閉塞前病變呈鼠尾狀逐漸變細以致最終完全閉塞者。以上病變給予球囊擴張后直接置入支架治療。另有5例直接PTCA治療,為小右冠脈中段閉塞1例、銳緣支閉塞1例、第一對角支閉塞1例、小回旋支遠段閉塞2例。
表1 術后情況
表2 術后1個月復查情況
對照4組數(shù)據(jù)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針對不同病變合理應用單純冠脈血栓抽吸治療、血栓抽吸合并冠脈支架置入治療、直接支架置入治療及單純PTCA治療同樣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益。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并繼發(fā)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終引起冠狀動脈閉塞。雖然血栓抽吸術不建議作為急診PCI的常規(guī)治療,但對血栓負荷較重的病變,合理應用冠脈血栓抽吸治療,有利于降低冠脈無復流,改善患者預后。單純血栓抽吸,術后無嚴重殘余狹窄,無明顯斑塊破裂影像,冠脈血流TIMI3級,不置入冠脈支架,同樣使患者受益。
(2)其中有2例CK-MB酶峰未提前者。一例為右冠脈近段閉塞,血栓負荷較大,給予血栓抽吸后,嚴重殘余狹窄,置入支架后銳緣支丟失,另一為回旋支血栓抽吸后鈍緣支分支遠段丟失,給予球囊擴張后血流不理想。EF值<55%的10例患者均是發(fā)病到就診時間>10小時,同時合并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形成室壁瘤的3例患者,1例為右冠脈近段完全閉塞病變,2例為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病變,就診時已經(jīng)發(fā)生急性心功能不全,發(fā)病均超過16小時。沒有形成壞死Q波的14例患者,除了3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其余11例均為發(fā)病至就診時間小于3小時的患者,其中1例患者發(fā)病10 min就診,發(fā)病到再灌注29分鐘,患者前降支中段閉塞,血栓抽吸后給予置入支架治療,術后患者前壁導聯(lián)心電圖ST段回落至基線,心肌壞死標志物沒有升高,1個月后復查心電圖正常,EF值65%。一方面要加強術者的邊支保護技術和血栓抽吸技巧,降低冠脈無復流發(fā)生率,更好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另一方面要積極向廣大民眾做健康宣教,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控制血脂、血糖、血壓,胸痛患者早期就診。合理應用血栓抽吸術,無論采用何種治療,早期、快速和完全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才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預后的關鍵。
[1] 胡大一,黃 俊,馬長生,郭繼鴻,王繼光,盧永昕.心血管內(nèi)科學高級教程.北京:中國軍醫(yī)出版社,2015:146.
[2] 霍 勇,方唯一.衛(wèi)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教材.北京: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2013:149-150.
本文編輯:李 豆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