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夢+王金香
【摘要】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注重文言知識而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達成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以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的現(xiàn)有理論成果為基礎,結合文言文教學實踐,嘗試探索出在文言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效實現(xiàn)的具體方式。
【關鍵詞】中學文言文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38-02
一、對中學文言文情感度價值觀目標的認識
新課改中三維目標的提出,首次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擺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育者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擺在案頭。
1.語文教學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雖然被列入課程改革標準中,要求教師去關注,但實際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不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那樣具體可行,而要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和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lián)系起來考慮。價值觀是個體評價周圍事物的一種主觀看法,它一旦形成難再改變,中學階段正是學生人格發(fā)展時期,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可塑性較強,因此語文教學應發(fā)揮其在情感教育方面特有作用,利用教材文本,充分挖掘其中情感因素,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借助文本影響和教師啟發(fā),潤物無聲中形成理想價值觀。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文言文教學的活力之源
葉朗在《談淡人文教養(yǎng),人文學科》一文中這樣說道,“人文學科所依據(jù)的理念不是工具理性,而是價值理性,它的特點是體驗性、教化性、評價性,而沒有直接的功利性”[1]。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均是經時代的挑選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是形式與內容完美融合,不論優(yōu)美整飭的文字,還是郎朗上口的音韻,都能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深刻動人的情感:或對已故親人的懷念,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或歌頌萬古長青的友誼。作者通過文字表達出人世間的種種情感,正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所在,學生閱讀這些作品,無疑被先哲們崇高理想、高尚情操、睿智言談、犀利論辯、真摯情感所沖擊,而這正是文言文的活力所在。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策略
在文言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與文言字詞句式、寫作手法等知識性目標相比總是處于被忽略的地位。要想重新確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課堂中的地位,就要在學習方式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把每一個在閱讀中的學生都視為一個獨特的自我,這樣才能做到語文課程總目標中“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以情導入,使學生“預備情感”
閱讀興趣,指的是對閱讀活動的一種注意傾向、積極態(tài)度和喜愛程度。它是閱讀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被稱為閱讀的“凝聚力”[2]。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初步感知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學生在學習文本之前尚無與文本表達的內容相一致的情感,這樣會影響閱讀活動展開,教師可以描繪教材中的意境,或選一首與文本情感基調一致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文言氛圍之中,使學生預先準備好與教材傳遞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相和諧的情感。
2.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文本情感
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選擇歷經時間的沉淀,無一不蘊含著豐厚的情感體驗。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涉世未深,對某些情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教師可以通過情感化的語言解讀作品中蘊含的情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協(xié)助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中去。
(1)注重誦讀,在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教學最不能忽視的就是誦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文言文富有音律性的特點,更需反復誦讀才能品味其中韻味。教師在文言文課堂上應注意加強對文本的誦讀,比如配樂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分角色朗讀,集體誦讀,個人朗讀等,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熏陶。
(2)引入資料,豐富文本情境
在文言文課堂上,語文教材中選擇的文言文文本是學生接受情感教育并逐步形成價值觀的首要資源,但是教材卻不能完全承擔實現(xiàn)目標的任務。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閱讀材料,介紹作家的遭遇與追求,介紹其氣質個性,情操人品,不僅表現(xiàn)作家的精神風貌,還要展示其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以古代優(yōu)秀作家偉大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強烈的感情共鳴中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的教育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情感熏陶。
3.及時反饋,教師要明確目標評價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轉化角度,從檢測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完成轉變?yōu)殛P注學生學習過程,有利于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逐步形成理想的價值觀。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及時的評價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對于課堂上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過程中的表現(xiàn),教師應當給予及時反饋。通過眼神、面部神情或手勢、肢體動作對學生進行鼓勵,點燃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時學生對文本提出自己獨特看法,這是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生成的情感與態(tài)度,教師應當鼓勵,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達成形成一個穩(wěn)定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中學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篇目蘊含著豐厚的情感因素,教師不應當忽視文言文課堂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一個成熟的教師應該懂得利用好教材這種資源,用適當?shù)姆绞揭龑W生快速進入文本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
參考文獻:
[1] 戴明.《情境育德、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建》.泰州教育,2013.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3] 黃金梧.《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學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2.
[4] 趙麗,趙風雨.《新課程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
注釋:
[1]葉郎.《談淡人文教養(yǎng),人文學科》.《教學與教材研究》.1996
[2]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第200頁.
[3]劉峰.《文言文教學之我見》.2013.
作者簡介:任夢(1993-),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