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艷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四醫(yī)院急診科,浙江 金華 322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鮑 艷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四醫(yī)院急診科,浙江 金華 322000)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為43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方法,評價兩組護理效果,評價指標包括搶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應推薦采納。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臨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病,病情進展快,患者死亡風險大,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癥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護理工作會對患者預后產(chǎn)生影響。對此,本文現(xiàn)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并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獲得良好成果,其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為43例。在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23例、20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2.72±8.55)歲,在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5例、18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67±8.19)歲。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患者病情進行嚴格觀察,監(jiān)測患者呼吸、心率等各項指標,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相關急救操作等。觀察組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方法:①急救準備:接到急診通知時,迅速做好急診搶救準備,包括急救藥物、醫(yī)療器械等物品;患者入急診室后,迅速檢測患者心率、血壓等指標,予以心電圖監(jiān)測,開通靜脈通路。②疼痛護理:根據(jù)醫(yī)囑給患者使用恰當?shù)逆?zhèn)痛藥物,予以肌內注射哌替啶或皮下注射嗎啡進行止痛,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確定使用劑量,并對患者用藥后情況進行觀察,注意查看患者面色、呼吸等情況。③溶栓護理:嚴格掌握溶栓治療適應證,妊娠、藥物過敏、嚴重高血壓患者、惡性腫瘤、近期手術史等患者禁止進行溶栓治療;溶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體征、癥狀進行嚴密觀察,查看患者是否有出血、嘔血、便血等情況,對患者機體相關指標進行監(jiān)測。④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向患者家屬解釋相關事項,告知其患者的情況,并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家屬講解治療方法、效果等,消除患者家屬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家屬配合工作的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用問卷形式調查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按百分制進行,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90分)、較差(<70分),滿意度=100%×(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搶救成功率
觀察組41例搶救成功,占比為95.35%,對照組35例搶救成功,占比為81.40%,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X2=4.07,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2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n,%)
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心肌冠狀動脈閉塞,心臟血供異常,心肌組織缺血缺氧而壞死的疾病[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癥狀為絞榨性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等癥狀,患者非常痛苦,死亡率較高[3]。相關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較高,患者預后較差,約50%患者在發(fā)病后1h內猝死,主要是由于致命性心律失常[4]。而心律失常是可救治的,因此,積極予以有效急診和護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急診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急診護理是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流程化護理措施,在該模式下,優(yōu)化了傳統(tǒng)院前急救和轉運流程,能縮短就診時間,為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5]。盡早確診、及時救治是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急救護理分工明確,積極予以患者病情觀察,掌握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情況,且通過病情評估及時合理安排各項急診行動以及分配對應護理工作,能有效縮短不必要的時間。且急診護理人員按標準、有預見性地實施急救護理措施,護理工作緊密配合,從而達到預定急救護理目標,最終挽救患者生命。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應推薦采納。
[1] 朱秀芬.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0,09(6):13-15.
[2] 劉 穎,趙 婷.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1):13-15.
[3] 薛雅瑜,徐瓊英.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9(32):3637-3638.
[4] 石 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流程優(yōu)化路徑應用實踐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2(1):6-8.
[5] 王 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7(3):325-32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9.24.02
鮑艷(1987.8-),女,漢族,浙江蘭溪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急診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