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貝歷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影像科,廣東 海豐 516400)
乳腺癌的MRI檢查意義與操作方式初步研究
陳貝歷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影像科,廣東 海豐 516400)
目的 探討MRI對乳腺癌的診斷意義,并對其操作方式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同期收治的確診為乳腺良性腫瘤的患者50例作為對照,均在治療前給予MRI檢查(包括常規(guī)MRI平掃、DWI掃描、動態(tài)增強掃描),回顧并比較2組患者的影像學表現(xiàn)、信號特征。結果 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多呈類圓形,邊緣尚比較清晰,部分患者存在毛刺征,經(jīng)增強掃描后病灶有十分明顯的強化現(xiàn)象;而乳腺良性腫瘤的患者則可見病灶的形態(tài)并不十分規(guī)則,范圍比較廣泛,且經(jīng)增強掃描后,病灶呈片狀強化,強化程度略低。2組患者的T1WI和T2WI信號均以等信號為主,而DWI掃描則均為高信號,其中,乳腺癌患者中彌漫高信號的比例顯著高于乳腺良性腫瘤患者,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ADC值分別為(0.95±0.23)×10-3mm2·s-1、(1.31±0.45)×10-3mm2·s-1,則呈相反規(guī)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MRI成像技術可以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有效診斷,且在常規(guī)MRI平掃的基礎上,結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DWI擴散加權成像(b=500 s·mm-2)作為檢查方案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診斷結果。
乳腺癌;MRI檢查;操作方式;應用價值
乳腺癌是發(fā)病率最高的女性惡性腫瘤,不僅對女性健康造成威脅,還會對其造成身心的雙重傷害,影響其生活質量。臨床主要采用多種影像學手段進行檢查,包括超聲、鉬靶、CT、MRI等多種方式[1],其中,MRI以其高軟組織分辨率高,多序列、多參數(shù)成像以及高檢測靈敏度及特異性等優(yōu)點獲得了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本文就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MRI檢查的診斷價值,并確定最佳的操作方式和最優(yōu)的檢查方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穿刺活檢或術后病理診斷確診。患者的年齡在26~71歲,平均(41.0±2.5)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患者52例、浸潤性小葉癌患者12例、黏液癌患者1例。
選取本院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50例作為對照,其年齡為23~73歲,平均(42.9±3.5)歲。其中,纖維腺瘤患者20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3例,囊腫患者25例,脂肪瘤患者2例。
2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MRI檢查:診斷儀器為PHILIPS Achieva1.5T超導行磁共振成像儀及其配套乳腺表面線圈。取患者俯臥位,保持雙乳腺自然下垂,并完全垂于乳腺表面線圈內。先行常規(guī)掃描及DWI掃描,其中軸位T1WI/FSE序列掃描的參數(shù)設置為:TR=400 ms,TE=8.0 ms,矢狀位T2WI/SE序列掃描的參數(shù)設置為:TR=3500 ms,TE=102.5 ms,軸位STIR序列的參數(shù)為,TR=8200 ms,TE=36.7 ms,TI=170 ms,軸位DWI掃描采用單次激發(fā)EPI及脈沖脂肪抑制技術b值分別為0和500 s·mm-2。層厚均為4 mm,層間距均為1 mm。然后對通過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射0.1 mmol·kg-1的對比劑Gd-DTPA,以2 mL·s-1的速率注射,完成后以30 mL生理鹽水沖管,實現(xiàn)殘留對比劑的徹底清除,行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后,將掃描資料傳送到工作站,以病灶為中心進行重建。
由兩名影像學醫(yī)師同時實施盲法閱片,比較2組患者的影像學特征(病灶特征、信號特征、DWI圖像上的ADC值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MRI掃描圖像
分別對2組患者MRI掃描圖像進行觀察,可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多呈類圓形,邊緣尚比較清晰,部分患者存在毛刺征,經(jīng)增強掃描后病灶有十分明顯的強化現(xiàn)象,見封四圖1;而乳腺良性腫瘤的患者則可見病灶的形態(tài)并不十分規(guī)則,范圍比較廣泛,且經(jīng)增強掃描后,病灶呈片狀強化,強化程度略低。
2.2 2組患者的掃描信號特征比較
分別對2組患者的T1WI、T2WI、DWI掃描序列得到的病灶信號特征進行比較,結果2組患者的T1WI和T2WI信號均以等信號為主,而DWI掃描則均為高信號,其中,乳腺癌患者中彌漫高信號的比例顯著高于乳腺良性腫瘤患者,見表1—2。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ADC值分別為(0.95±0.23)×10-3mm2·s-1、(1.31±0.45)×10-3mm2·s-1,則呈相反規(guī)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的T1WI、T2WI序列掃描結果比較
表2 2組患者的DWI掃描診斷結果
MRI診斷乳腺癌,不僅能對乳腺病灶的形態(tài)、范圍、結構及其與周圍組織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充分顯示,還可以對病灶的轉移、分期等進行評價,是一種十分理想的診斷方式[2]。隨著MRI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診斷方法也越來越多,常見的方法包括T1加權成像掃描(T1WI)、T2加權成像掃描(T2WI)、擴散加權成像(掃描DWI)、灌注加權成像掃描(PWI)、氫質子波譜分析(1H-MRS)、動態(tài)增強序列掃描(DCE)等[3],不同掃描方式獲得的評價指標各有不同,診斷的應用價值也有區(qū)別。但全套MRI掃描的耗時過長,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存在過度浪費醫(yī)療資源的情況[4-6]。因而,確定優(yōu)化的檢查方案和合適的操作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選擇MRI常規(guī)掃描、DWI掃描以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等三種方法對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腫瘤的患者進行了鑒別與比較,可見乳腺良性腫瘤和乳腺癌的患者在病灶特點上存在一定差異,且經(jīng)增強掃描后,乳腺癌患者病灶強化率更高,這與惡性腫瘤血供豐富,經(jīng)肘靜脈注入對比劑之后,病變位置的血管密度高,強化顯著有關[7]。在病灶信號的比較上,常規(guī)T1WI、T2WI序列掃描結果均以等信號、低信號為主,未見明顯差別,但通過DWI成像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水分子彌散受限程度的方面對病灶區(qū)域的血流動力學信息進行區(qū)分,乳腺癌患者中彌漫高信號的比例顯著更高。
蔣中標等[8]的研究還對患者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進行了分型和比較,可見乳腺癌患者多為Ⅰ型,表現(xiàn)出2 min內即達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且下降幅度超過10%的情況,而乳腺良性腫瘤的患者則多為Ⅲ型或Ⅳ型,表現(xiàn)為曲線緩慢上升,未見高峰,且信號強度升高幅度在10%以上或無法觀察到明顯強化的情況。
綜上所述,通過MRI成像技術可以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有效診斷,且在常規(guī)MRI平掃的基礎上,結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DWI擴散加權成像(b=500 s·mm-2)作為檢查方案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診斷結果,頗具臨床應用價值。
[1] 譚紅娜,彭衛(wèi)軍,李瑞敏,等.乳腺良性腫瘤的影像特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8):690-694.
[2] 陳曼,汪登斌,費曉春,等.常規(guī)超聲與動態(tài)增強MRI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應用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29(8):691-693.
[3] 張曉,湯光宇,葉雯,等.乳腺癌的比較影像學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30(3):434-435.
[4] 王海.高頻超聲單用或與MRI聯(lián)用診斷乳腺癌價值比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5):27-28.
[5] 吳佩琪,劉春玲,劉再毅,等.鉬靶、CT與DCE-MRI評價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6(4):493-499.
[6] 王文靜,洪慶山,張嫣,等.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保乳術前評價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30(6):943-945.
[7] 劉偉,嵇鳴,李若坤,等.MRI鑒別診斷慢性乳腺良性腫瘤與乳腺癌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32(2):212-214.
[8] 蔣中標,王云華,賀忠,等.3.0T MRI對乳腺癌診斷指標的優(yōu)選及檢查方案的優(yōu)化[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8(8):830-832.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11-20
R445.2
A
1009-8194(2017)05-0083-02
10.13764/j.cnki.lcsy.2017.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