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月
(衛(wèi)輝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100)
馬鈴薯片外敷小兒靜脈輸液外滲的療效研究
宋明月
(衛(wèi)輝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100)
目的 探討馬鈴薯片外敷小兒靜脈輸液外滲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本院靜脈輸液發(fā)生滲漏的64例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32例。觀察組采用馬鈴薯片外敷治療,對照組采用紫草油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監(jiān)測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改善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組間差異P<0.05。治療6 h、治療12 h 、治療24 h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結(jié)論 小兒靜脈輸液外滲采用馬鈴薯片外敷治療效果較好,止痛、消腫效果可靠,且經(jīng)濟性良好。
馬鈴薯片;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外敷
輸液外滲是靜脈輸液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可導致局部組織腫痛,需暫停輸液,并更換穿刺點,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兒童血管脆弱,靜脈輸液外滲發(fā)生率較高,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迅速止痛、消腫,減輕患兒痛苦。為進一步探明馬鈴薯片外敷治療小兒靜脈輸液外滲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本院靜脈輸液發(fā)生滲漏的64例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馬鈴薯片外敷后改善局部組織腫痛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本院靜脈輸液發(fā)生滲漏的64例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32例。本組靜脈輸液患兒均滲漏位置疼痛,局部呈凹陷水腫,皮膚完整、無破潰。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年齡(2.16±1.85)歲,腫脹范圍5~10 cm,平均(7.46±2.56)cm,輸注藥物為高滲液體14例、中藥針劑9例,抗生素類9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年齡(2.08±1.90)歲,腫脹范圍5~10 cm,平均(7.51±2.48)cm,輸注藥物為高滲液體15例、中藥針劑8例,抗生素類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馬鈴薯片外敷治療:新鮮馬鈴薯片洗凈,切薄片,約為1~3 mm厚,貼在腫脹位置,貼敷范圍超出腫脹范圍0.5~2 cm,貼敷后盡快使用彈性紗布包扎腫脹局部,防止土豆片脫落,間隔4~6 h更換土豆片一次。
對照組采用紫草油治療:復方紫草油(武漢健民集團隨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4385,30 mL),使用無菌棉簽蘸取后,均勻涂抹在腫脹局部,藥油厚度約1 mm,涂抹范圍超出腫脹范圍1~2 cm,間隔4~6 h換藥一次。
1.3 評價指標
1.3.1 臨床療效
痊愈:治療6 h后,疼痛完全消失,皮膚皺紋出現(xiàn),治療24~48 h后局部恢復正常;顯效:治療6 h后,疼痛顯著改善,治療24 h后皮膚皺紋出現(xiàn),疼痛基本消失;有效:治療6 h后,疼痛有所改善,治療24 h后皮膚皺紋出現(xiàn),疼痛顯著減輕;無效:治療6 h后,疼痛有所改善,治療24 h后皮膚皺紋出現(xiàn),疼痛顯著減輕;總有效率=(樣本數(shù)-無效)/樣本數(shù)。
1.3.2 疼痛程度評估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6 h、治療12 h、治療24 h后局部疼痛情況。采用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進行疼痛程度評估,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0~10分),分別統(tǒng)計兩組患者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組間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治療前后疼痛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VAS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 h、治療12 h、治療24 h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評分情況比較
靜脈輸液是兒科最主要的給藥途徑,但是兒童血管較細、管壁薄弱,輸液外滲風險較高,尤其是輸注高滲液體等藥物時,更易出現(xiàn)輸液外漏情況。小兒輸液外漏后組織腫脹、疼痛可迅速加重,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局部壞死、組織水解,因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多采用冷熱敷、硫酸鎂濕敷、封閉等方法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同時由于活潑好動,治療耐受性,更難以保證治療效果。馬鈴薯片外敷是治療輸液外滲的一種安全療法,具有涼血解毒、消腫祛瘀、抗炎鎮(zhèn)痛的效果,臨床文獻報道顯示該療法在輸液滲漏中應用效果較好。本次研究對馬鈴薯片外敷治療小兒輸液外滲療效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組間差異P<0.05,且治療6 h、治療12 h、治療24 h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可知馬鈴薯片用于小兒輸液外滲治療效果可靠,同時可快速止痛、消腫,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小兒靜脈輸液外滲采用馬鈴薯片外敷治療效果較好,止痛、消腫效果可靠,同時可就地取材,經(jīng)濟性良好。
[1] 歐陽蕓,王根妹.生馬鈴薯片外敷預防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1(21).
[2] 王 健.探討老年患者藥液外滲的原因及護理措施[J].吉林醫(yī)學,2011(02).
[3] 李 麗.馬鈴薯濕敷治療局部藥物滲漏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01).
[4] 詹琳清.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藥物滲出性組織損傷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29.9
B
ISSN.2095-8803.2017.10.128.02
宋明月(1986-),女,河南衛(wèi)輝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