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花
(常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臨床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薛 花
(常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 對臨床路徑應用于腦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方法 選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我院收治的136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8例,對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路徑的不同應用效果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就護理后的Bathel指數、FAM積分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治療成本、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上,兩組患者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出血護理中,臨床路徑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廣。
臨床路徑;腦出血;護理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以發(fā)病率高、起病突然、病情進展快等為主要的臨床特點,由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院將臨床路徑應用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腦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腦出血患者,以上患者均經CT等設備進行檢查,并符合腦出血患者的所有癥狀及臨床診斷相關標準[2]。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是70例和66例;患者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65.28±2.68)歲;出血部位:24例患者為腦葉出血,65例患者為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29例患者為小腦出血,18例患者為丘腦出血。用隨機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各68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遵醫(yī)囑給予患者對癥護理,協(xié)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xù),對患者進行醫(yī)院環(huán)境的健康宣教,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用藥指導以及生理護理等。
1.2.2 實驗組
本組患者除接受上述措施還應用臨床路徑護理: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體征、病變程度等進行正確評估,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設計[3];對患者詳細說明臨床路徑護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效果;用真誠的態(tài)度以及溫和的語言加強和患者之間的交流,消除患者的進賬情緒和恐懼心理,開解患者的抑郁心理,讓患者輕松、積極樂觀地去接受治療;護理人員要標記好已經執(zhí)行的項目,并重視未標記的項目;全面監(jiān)測患者的臨床治療進程和護理計劃實施情況等[4]。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的實驗數據,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采用“±s”表示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數據的對比;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來進行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Bathel指數、FAM積分對比
兩組患者的Bathel指數、FAM積分對比,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就護理后而言,兩組患者的Bathel指數、FAM積分均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上升趨勢,但是實驗組患者的Bathel指數、FAM積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Bathel指數、FAM積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Bathel指數、FAM積分對比(±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參照組比較,#P<0.05。
組別(n=例數) 時間 Bathel指數 FAM積分對照組(68例) 護理前 32.44±11.96 28.11±10.05護理后 45.54±20.01* 49.66±18.88*實驗組(68例) 護理前 32.52±11.94 28.07±10.11護理后 76.85±19.87*# 78.68±19.01*#
2.2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
就治療成本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就護理滿意度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住院時間上,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t=9.587,8.627,7.754,7.12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情況對比 [±s,n(%)]
表2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情況對比 [±s,n(%)]
組別 n 治療成本 護理滿意度(n/%)并發(fā)癥(n/) 住院時間對照組 68 5667±26 50(73.53) 14(20.59) 16.25±1.57實驗組 68 4023±22 63(92.65) 4(5.88) 11.52±1.35 t 9.587 8.627 7.754 7.120 P P<0.05 P<0.05 P<0.05 P<0.05
臨床護理路徑這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指的是為了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由醫(y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最科學、合理的照護計劃,這種護理模式的目標更加明確,并且護理操作更加規(guī)范,臨床應用價值更加顯著[5]。腦出血患者是由于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如果是急性期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即使有患者幸存,也會導致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等,因此需要給予患者對癥護理,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各項認知功能的恢復[6]。
在本文的對比分析中,將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路徑護理分別應用于136例腦出血患者中,結果顯示:就護理后的Bathel指數、FAM積分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就治療成本、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實驗組的效果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踐證明,臨床路徑應用于腦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十分理想,在降低治療成本及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以及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體運動能力的恢復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值得大力推廣。
[1] 楊世娟.臨床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5(06):1166-1167.
[2] 韋麗萍,鐘煥琴,韓錦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哈爾濱醫(yī)藥,2016,48(01):60-62.
[3] 孫秀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76(14):106-107.
[4] 李燕艷.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59(15):140-141.
[5] 霍云云,劉 華,師雪嬌,薛云娜,張麗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65(10):75-77.
[6] 羅鳳云.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79(14):747-748.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