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英,張銀萍*,楊 靜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陜西 西安 710068;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循證護理在鼻飼中的應用
王琴英1,張銀萍1*,楊 靜2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陜西 西安 710068;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鼻飼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總結工作經驗,為今后臨床實踐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行鼻飼治療的患者324例,按其就診順序進行編號,并根據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162例)和觀察組(16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鼻飼護理,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鼻飼循證護理,觀察兩組患者鼻飼效果及并發(fā)癥(如誤吸、嗆咳、鼻咽及胃粘膜損傷、腹瀉、胃潴留、惡心嘔吐、胃管堵塞、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結果 324例鼻飼患者經相應鼻飼護理干預后,共出現并發(fā)癥208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20%,其中嗆咳15例、誤吸18例、惡心嘔吐80例、腹瀉24例、營養(yǎng)不良8例、胃管堵塞13例、胃潴留25例、鼻咽及胃粘膜異常20例、吸入性肺炎5例;觀察組鼻飼患者嗆咳(1.23%)、誤吸(1.23%)、惡心嘔吐(9.26%)、腹瀉(4.94%)、胃潴留(2.47%)、鼻咽及胃粘膜異常(2.47%)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相應指標(8.02%)、(9.88%)、(40.12%)、(9.88%)、(12.96%)、(9.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鼻飼護理中,循證護理可降低患者鼻飼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患者健康恢復,值得推廣。
鼻飼;循證護理;應用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一種現代護理模式中的新型模式,其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針對護理服務提出問題、尋求實證,并根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及個人護理經驗,結合患者個體情況而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1]。鼻飼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一項重要的護理侵襲性操作,對于患者營養(yǎng)及健康恢復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其護理操作水平及護理質量對于其應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就我院在鼻飼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工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行鼻飼治療的患者324例,男181例、女143例,年齡為38~68歲,平均(4 9.5 8±4.1 8)歲,病程為0.5~4月,平均(1.08±0.34)月,患者經臨床癥狀、體征及CT及MRI等影像學檢查診斷為腦梗死。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肝、腎、肺等器質性病變,無精神病及家族精神病史,無智力障礙等。所有患者入院后,按其就診順序進行編號,并根據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162例)和觀察組(162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教科書上鼻飼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給予以下循證護理:
確定循證問題:胃管種類選擇;胃管長度確定;胃管固定方法;鼻飼患者體位鼻飼量、鼻飼速度、鼻飼間隔時間;胃管留置或更換時間。
1.2.1 尋求循證支持
胃管種類選擇:有作者青睞于硅膠胃管,與橡膠胃管比較,其價格低廉、彈性好、質量較輕,對患者刺激性更小,更有利于觀察患者輸注量及引流量[3]。在臨床上,目前存在一種新型胃管,其質軟、管徑細、耐腐蝕、導向引絲,且留置時間較長(可達3個月),逐漸成為一種應用趨向[4];胃管長度確定:傳統(tǒng)胃管留置長度約為50 cm(鼻尖-耳垂-劍突)。然而,部分作者認為胃管留置長度應在常規(guī)長度基礎上在延長10 cm左右,以避免因各種原因引起胃管位置偏離,減少誤吸、嗆咳、失誤反流等機會[5]。黃愛飛等人認為[6],胃管留置長度應根據患者身高確定胃管留置長度,如患者身高為170~179 cm時胃管留置長度應為61.34 cm左右,160~169 cm時為61.08 cm,150~159 cm時應為60.84 cm等。
胃管固定方法:傳統(tǒng)胃管固定方法為醫(yī)用膠布黏貼固定。有作者則選用輸液器針頭皮管系緊胃管后套用橡膠皮管掛在耳朵上[7],而楊翠等人[8]則使用長筒絲襪固定胃管,研究證明[7、8],這些方法均可避免醫(yī)用膠布引起的不潔及不適感。
鼻飼患者體位、鼻飼量、鼻飼速度、鼻飼間隔時間:有作者[9]認為鼻飼時應保持頭高位(30~45°),趙曉慧等人[5]則強調鼻飼時患者頭部影響健側略偏;周策等人[10]研究結果提示,鼻飼頻率為4次,間隔時間5 h以上,單次鼻飼量500 ml為佳,而徐穎等人[11]認為,鼻飼頻率為日4~6次,間隔時間2 h以上,單次鼻飼量為300 ml左右為佳;另有研究主張,鼻飼速度應緩慢進行(200 ml/0.5 h)、溫度以39℃左右為佳。
胃管留置或更換時間:研究認為每4周更換一次胃管最佳[12],既不會影響鼻、胃粘膜,又不會因頻繁更換胃管增加患者不適。
1.2.2 確立護理措施
在檢索查閱證據基礎上,對所得證據進行實用性、可靠性、真實性及嚴密性評價,對文獻進行嚴格評審,獲得最佳臨床實證,最后結合臨床護理人員工作經驗及患者實際個體情況和要求制定個體化循證護理計劃,并監(jiān)督實施。胃管種類選擇:以價廉、質軟、彈性好、無異味、透明度可、質量輕的硅膠胃管;胃管長度確定:在常規(guī)胃管留置長度基礎上延長10 cm;胃管固定方法:選用絲襪固定法;鼻飼患者體位、鼻飼量、鼻飼速度、鼻飼間隔時間:采用床頭太高45°,頭偏健側,鼻飼液溫度為38℃,鼻飼首日進行日4次鼻飼,100 ml/次,200 ml/0.5h,間隔時間2 h以上,次日日6次鼻飼,100~200 ml/次,隨后以20 ml單位量進行逐漸增加鼻飼量,總量≤500 ml,間隔時間4 h以上,3周后日5次鼻飼,500ml/次,間隔時間5 h以上;胃管留置或更換時間:每4周更換一次。
1.3 觀察指標
嗆咳、誤吸、惡心嘔吐、腹瀉、營養(yǎng)不良、胃管堵塞、胃潴留、鼻咽及胃粘膜異常、吸入性肺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4例鼻飼患者經相應鼻飼護理干預后,共出現并發(fā)癥208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20%,其中嗆咳15例、誤吸18例、惡心嘔吐80例、腹瀉24例、營養(yǎng)不良8例、胃管堵塞13例、胃潴留25例、鼻咽及胃粘膜異常20例、吸入性肺炎5例。觀察組鼻飼患者營養(yǎng)不良、胃管堵塞、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鼻飼患者嗆咳、誤吸、惡心嘔吐、腹瀉、胃潴留、鼻咽及胃粘膜異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相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鼻飼患者護理干預效果(n(%)
鼻飼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預防性及治療性措施,主要是把胃管經鼻腔送入患者胃內并通過胃管向患者胃內注射食物,主要適用于口腔疾病及術后患者、食管狹窄、某些手術術后患者、不能張口或拒絕進食的患者,其目的主要為治療的同時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支持,保持患者營養(yǎng)平衡,保護患者消化道結構及功能[13]。然而,大量臨床研究證明,在鼻飼過程中患者易出現嗆咳、誤吸、惡心嘔吐、腹瀉、營養(yǎng)不良、胃管堵塞、胃潴留、鼻咽及胃粘膜異常、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進展。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減少鼻飼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在本研究中,經常規(guī)護理+循證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嗆咳(1.23%)、誤吸(1.23%)、惡心嘔吐(9.26%)、腹瀉(4.94%)、胃潴留(2.47%)、鼻咽及胃粘膜異常(2.47%)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相應指標(8.02%)、(9.88%)、(40.12%)、(9.88%)、(12.96%)、(9.88%)(P<0.05),說明在患者鼻飼過程中,循證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嗆咳、誤吸、惡心嘔吐、腹瀉、胃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促進患者健康恢復及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報道一致[13-15]。
循證護理是傳統(tǒng)護理觀念在循證醫(yī)學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改變了既往護理人員全憑自己臨床經驗及感覺進行護理操作,不僅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而且提高了護理人員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及促進患者健康恢復。綜上所述,在鼻飼中,循證護理可降低患者鼻飼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患者健康恢復,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 金梅保.循證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7):40-41.
[2] 朱玉芹.吳曉花.國內留置胃管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6,2l(4):371.
[3] 郭銀業(yè).鼻飼病人留置胃管長度的研究[J].中外醫(yī)療,2009,19(19):25.
[4] 周珍波.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進[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8):1638.
[5] 趙曉慧,劉曉聯.老年臥床病人不同鼻飼方法的比較[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0):11-12.
[6] 黃愛飛,李菊芬,胡金文,等.不同身高成人胃腸減壓插入胃管長度的探討[J].護理學報,2009;16(3):49-50.
[7] 文成才.循證護理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23):3662-366.
[8] 楊 翠,張成霞.循證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胃管置管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3(4):32-33.
[9] 陳英霞.鼻飼法的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13):1268-1269.
[10] 周 策,王梓凌,趙雪平,等.長期鼻飼勻漿膳食的老年患者單次鼻飼量和鼻飼間隔時間的觀察[J].中國康復,2007,22(3):210-211.
[11] 徐 穎,王 慧,馬容利.鼻飼勻漿膳在老年重癥病人營養(yǎng)支持中的應用[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6,13(2):103-104.
[12] 朱玉芹,王 英.鼻飼硅膠胃管更換時間的探討[J].2001;16(12):712-713.
[13] 趙晉瑞,劉成象.應用循證護理預防常規(guī)留置胃管鼻飼液反流及誤吸[J].護理研究,2008;22(6):1466-1467.
[14] 吳立青,齊春生.循證護理在昏迷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9):81-82.
[15] 洪利芬,李芳芹,吳育平.循證護理在預防臥床鼻飼病人并發(fā)吸入性肺炎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7):1356-1380.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45.02
張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