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國宏
鍋塌豆腐香齊魯
文/錢國宏
相傳,豆腐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fā)明的綠色健康食品,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于豆腐高蛋白、低脂肪,深受東西方人民的喜愛,成為大眾化的美食佳品。在魯菜的名冊中,有一道以豆腐為食材的名吃——“鍋塌豆腐”。前不久去山東旅游,有幸嘗到了這道美食。
鍋塌,是山東民間一種傳統(tǒng)的烹飪技法,是將煎炸與煨燉等烹法結(jié)合而成,所制的菜肴除了具有香甜等口味外,還具有柔和綿軟、鮮味悠長的特點。
鍋塌豆腐即是將豆腐切成許多厚薄隨意的方塊,用調(diào)料浸漬后,再裹以雞蛋汁和一層芡粉,然后下熱油鍋煎至兩面焦黃,最后添入雞湯、碎菇、醬油、料酒等,微火塌制而成。做好的鍋塌豆腐深黃如秋葉,外形整齊,入口鮮香,軟而嫩,滑而綿。
經(jīng)驗豐富的魯菜廚師在烹煮時,常常要滴上一些醬油,使湯汁醬紅,淋在白白的豆腐上,再灑上些鮮綠的蔥花,盤中的鍋塌豆腐色澤便更加鮮艷而醒目,味道也愈加濃郁鮮香。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鍋塌豆腐這道美食早在明代就出現(xiàn)了,到清代時已晉升為“宮廷菜”,成為乾隆爺常吃的“口?!?。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最愛吃鍋塌豆腐,他曾撰文稱贊鍋塌豆腐“雖然仍是豆腐,然已別有滋味”。在他的舌尖之上,吃的不僅僅是東方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濃厚的齊魯之風(fēng)。
在國人的心目中,豆腐雖普通但絕對是好東西,大才子金圣嘆、革命先軀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提到了豆腐。蘇東坡、陸游、袁枚這三位才子更是對豆腐偏愛有加,“煮豆為乳脂為酥”,“旋壓犁祁軟勝酥”,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錄最多的便是豆腐肴。
豆腐與鍋相遇,演繹出的鍋塌豆腐更是營養(yǎng)豐富: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具有安神養(yǎng)心、補血潤燥的功效;而鍋塌豆腐中的蘑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有延緩衰老、提高機(jī)體免疫力作用。一盤鍋塌豆腐,不僅吃出了齊魯之風(fēng),也吃出了健康,稱它為“美食”,的確是當(dāng)之無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