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東
幫脾氣大的老人“泄泄氣”
文/劉東
自從孟大爺退休后,似乎越來越不好“惹”了,碰到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沖著老伴兒發(fā)火,還動不動給兒子打電話“你快回來,這事我不管了”;因為嫌人做飯不好吃,家里連著換了三個保姆。家里人都躲得遠遠的,生怕成了他的“出氣筒”。
前一陣子,孟大爺與鄰居聊天時因為對某件事的看法不同而爭論起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孟大爺最后竟然大發(fā)脾氣,差一點兒發(fā)生肢體沖突。后來,孟大爺?shù)膬鹤铀降紫孪蜞従觽冊儐柡蟛虐l(fā)現(xiàn),鄰居們并沒有和孟大爺發(fā)生矛盾,只是他聊天時好像總是故意“找茬”,一時間話趕話就吵了起來。孟大爺?shù)膬鹤颖鞠霂е赣H去找醫(yī)生看看,一聽這話,孟大爺火冒三丈,孟先生很是無奈,不知該如何是好。
人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步入老年后,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人的心境會變得寬容與平和,溫和而慈祥。然而,有部分老年人卻性情大變,變得越老越刻薄,讓人難以相處。拿家人的話來說,就是“小心眼”“大脾氣”。老人發(fā)怒不僅傷身,還容易和子女產(chǎn)生隔閡。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發(fā)怒。
其實很多時候,老人并不是脾氣大、故意拿身邊的人出氣。年老后難以排解的孤獨、對生活和未來的迷茫,甚至對自身能力的懷疑等,都容易使他們出現(xiàn)消極、否定的“黃昏心理”。若是沒有人及時送上關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負面情緒很容易加重。
面對“愛發(fā)脾氣”的老人,家人一定不能躲開。一味逃避,只會讓老人越來越?jīng)]有信心,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可以試著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他們心中的不滿。當老人抱怨沒人關心自己時,主動回家陪他們說說話,送他們點兒小禮物,讓他感受到關心。對于老人來說,也要提醒自己,拿身邊人出氣只會影響自己的“形象”。與其在家里“生悶氣”,不如走出去,散散步、打打拳,不知不覺可能就會忘掉不愉快。
當然老年人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應設法防止發(fā)怒。遇到問題要全面考慮,冷靜處理。要認識到亂發(fā)脾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如果發(fā)覺自己要發(fā)怒,應盡量控制感情,盡快退出現(xiàn)場,到外面走走,找朋友談談或聽聽音樂,使自己憤怒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再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盡量不去想它,把思想集中在別的事情上去,借以擺脫發(fā)怒的升級。如果自己在感情上實在無法控制時,可與老伴兒或知心人坦率地談談,聽聽第三者對問題的處理與看法。如果能得到對方的同情或理解,就有可能消散怒氣,防止大動肝火。遇到某些有爭議的問題時,要冷靜地反復考慮,應想到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全對,對方的做法不一定全錯,處理問題應“高姿態(tài)”,進行自我勸慰,使頭腦冷靜下來。用這種方法來控制發(fā)怒是有好處的,不管有理無理,都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和大家的尊重。
總之,老年人若遇到惹怒自己的事情最好忍讓一下,不要給他人留下一個老頑固的刻板印象,使自己和子女的關系變僵。
溫馨提示
走路慢要提防老癡風險
法國圖盧茲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的學者發(fā)現(xiàn),走路速度較慢的老年人其大腦中淀粉樣斑塊數(shù)量較多,而這種淀粉樣斑塊與老年癡呆癥相關。
研究團隊選取了128名平均年齡為76歲的老年人,雖然他們沒有被正式診斷患有老年癡呆癥,但卻被認為有患上此病的風險,因為他們的記憶力都存在問題。研究者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掃描,以測量淀粉樣斑塊的含量。此外,這些老年人中有46%的人被歸為具有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這種疾病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研究者還測量了這些老年人的行走速度。結果顯示:行走速度緩慢與大腦中的幾個區(qū)域的淀粉樣斑塊堆積之間存在著相關性。
發(fā)表在《神經(jīng)病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除了主觀層面上的記憶力衰退,步速緩慢也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病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