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蘇州父母的“教育計劃”是什么樣
記者 陶瑾
人們說,這個時代,是拼爹拼媽的時代,這句話完全錯誤嗎?不見得。但也絕非簡單的拼物質、拼權勢。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且永不畢業(yè)的學校。孩子的成長有其規(guī)律性,尤其是童年期的孩子的培養(yǎng)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和陪伴,以及科學的教育方式。
對于蘇州父母來講,家庭教育是溫暖而幸福的,當教育部門聯(lián)合學校、社會力量,當學校牽手家庭,猶如架起一座愛的橋梁,教育變得更有力量。繼2005年首創(chuàng)網上家長學校之后,蘇州市教育局2015年正式啟動了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項目,2016年家庭教育又作為了政府實事項目,持續(xù)三年投入超千萬元、惠及全市86.2萬名學生家庭。家庭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任重而道遠。然而,再長的路,因為合力,所以勇敢;因為夢想,所以堅持。一切都為了孩子的成長。
楓橋中心小學的一位家長見證孩子十歲成長儀式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學校無法替代的作用與力量。2015年,蘇州啟動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聯(lián)合婦聯(lián)、文明辦等部門,包括整合全社會的資源共同合力來推動的家庭教育課程項目。
“作為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非蘇州戶籍的隨遷子女占50%以上,家庭教育的認識與實施水平參差不齊。之所以用課程的方式來推動蘇州家庭教育,是為了改變原本碎片化的家庭教育這樣一種教育格局,希望通過課程的方式來實施,使之更系統(tǒng)、更科學、更規(guī)范?!碧K州市教育局德育處副處長、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副主任邢華表示。
據(jù)悉,蘇州是全國首家將家庭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城市。自2016年起,政府對家庭教育課程項目連續(xù)三年分別投入1200萬元、1492萬元、1492萬元,共計達4184萬元。
作為課程,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課程實施主體,要有相對穩(wěn)定的課程實施內容,還需要有比較明晰的家庭教育課程實施的路徑和方法,當然還得有一個對課程實施的質量評價體系和保障條件等?;谶@樣的思考,市教育局建設“一中心、一平臺”,即蘇州中小學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蘇州網上家長學校網絡和“蘇州中小學家庭教育”手機學習平臺;構建教師為主,志愿者、專家、家長多方參與的家庭教育課程實施隊伍;建設200所家庭教育課程項目學校;組建10支講師團,組織100名志愿者講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千名教師培訓計劃”,1000名教師通過蘇州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師崗位認證并取得資格;編制《蘇州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綱要》,擬定課程標準;聘請12位國內著名教育專家,編寫《蘇州家庭教育家長讀本》……以課程的形式上好這堂為期3年的家庭教育大課。最后通過一套評價體系對實施的學校、校長、指導師進行評價,當然也有對蘇州父母進行的積分評價等。
用邢華的話來說,“蘇州家庭教育課程項目的啟動是獻給所有家庭的一份禮物,告訴父母不要做‘虎媽狼爸’,不要‘學校減負、家庭增負’,而是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情感發(fā)展,建立家庭的情感文明。家庭教育很復雜,再好的理論、再好的方法也未必適合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孩子。在蘇州推進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在啟動階段更多地會用一種運動式的面上的推動,但接下來我們會用一種個性化、差異化的的方式來助力?!?/p>
2015年申報第一批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項目學校,全市中小學有600多所,初選50所學校作為項目學校進行家庭教育試點。結果初級申報有近100所學校,經專家面試、評審,70所學校入圍,最后將前50所定為首批項目實驗學校,20所作為拓展學校。從教材修訂、平臺建設、師資培養(yǎng)、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5個方面確立子課題先行探索實施,通過3年的教材實驗、方法途徑實驗、教材評價實驗等方式,為其他學校提供示范引領經驗。
2016年成立第二批項目學校,轉評學校20所,新增學校75所。2017年又新增項目學校55所,拓展學校19所。到目前已達到200所項目學校。
據(jù)悉,每年年底都會對項目學校和拓展學校進行考評與淘汰。“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項目學校管理平臺”,會實時發(fā)布學校的動態(tài)工作,德育處啟動一校一評,進行績效評價。其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項目學校脫穎而出,包括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翰林小學、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蘇州市立達中學校、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張家港市云盤小學、蘇州高新區(qū)楓橋中心小學、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等,這些學校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呢?
田家炳實驗初中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創(chuàng)辦田園家育的特色之路。2008年開展“父母課堂”的初步嘗試,2011年探索課程化家校育人模式,2012年組建家庭教育師資團隊,2014年成立“家長服務中心”,2015年入選首批“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項目學?!保?016年參與省市家庭教育課題研究,2017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我校校本教材《父母學堂:相處之道》……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家庭教育探索之路。
家長們拿到“父母上崗證”,樂開了花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
父母課堂上,有一系列讓父母學習如何做合格父母的實用課程,沒有深奧的道理,以體驗和技巧訓練為主,傳授幫助家長提高與孩子溝通及情緒管理的技巧。共計五天課程卻有意地跨越21天,旨在陪伴家長養(yǎng)成親子關系中的好習慣,將學習到的知識訓練成為家長能力。家長如果全程上完所有課,就能拿到“父母執(zhí)照”。完成80%學時,能拿到“父母上崗證”。2007年以來,共開展10期課程,頒發(fā)“父母上崗執(zhí)照”410張,參與課堂體驗的家長近1800人次。
2012年起,學校著手開發(fā)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父母學堂——相處之道》,幫助建立和諧的父母關系、親子關系、親師關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提升當代父母的科學育兒能力。這是專門針對班主任設計的教材,以更好地實施班級家庭教育。
學校針對家庭教育,共有五支隊伍:組建校外專家指導隊伍,針對性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家庭教育課題研討、家長心理困擾輔導、典型個案分析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培育校內專業(yè)指導隊伍,推動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引進社工+義工服務隊伍,該校是江蘇省第一家引進學校社會工作的學校,社工隊伍在家長接待、家庭探訪、家長志愿者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將家、校、社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建立研發(fā)導師團隊,充分發(fā)揮退休退線老教育工作者、老專家和老干部的的優(yōu)勢,組建了一支“銀發(fā)導師團隊”;成立家長骨干志愿隊伍,宣傳家庭教育知識,學習陪伴孩子的技巧,達成家庭與家庭間互助成長。
此外,家長服務中心是一大亮點。走進校園的第一間教室,就是家長服務中心,這里有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傾聽家長的建議、訴求和心聲,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營造家校聯(lián)手育人的氛圍。幾年來接待家長500余名。
同樣入選首批項目學校的張家港市云盤小學,全面實施“三三三工程”,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家庭教育課程指導中心”“家庭教育講師團”三個團隊,搭建“智慧父母微講堂”“快樂父母俱樂部”“在線父母大學堂”三類平臺,開展“菜單式學習行動”“親子樂陪伴行動”“總動員追夢行動”三大行動。
楓橋中心小學則采取課程課題并進,家庭學校共贏的模式。學校在“博雅課程中”開辟出家庭教育專題,學期初各班級擬定《班隊會課程指導計劃書》,每學期每個班級至少要有兩節(jié)家長主講的班隊課,邀請有專項特長的家長走進課堂,開展主題班隊會、沙龍等活動。并且計劃在七大雅集卡中添設“家長卡”,讓家庭和學校深度融合,成長孩子,成就家校。
學校在已有德育特色的基礎上申報了“蘇州市十三五課題”,《“活”用<讀本>學習化社區(qū)大家庭環(huán)境下親子溝通的途徑與策略的研究》課題,目前已經批準立項。
科技城實驗小學優(yōu)秀家庭教育征文
學校引進社工,助力家庭教育
與此同時,學校把《蘇州市家庭教育家長讀本》的價值最大化,在家長中進行漂流閱讀,隨書本分發(fā)《雅園隨“享”》信箋紙,讓家長在閱讀的同時記錄自己的收獲、感悟、反思、疑惑等,后期學校收集整理,優(yōu)秀作品集結成冊,手冊再次在家長中漂流,讓力量傳遞力量。
上圖:“林老師”為家長、學生、學校提供多項公益服務
下圖:陳學芳老師走進社區(qū)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蘇州有這樣一所“家長學?!保闪⒂?005年的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是一個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咨詢機構。創(chuàng)辦以來始終秉持“關愛每一位孩子,關注每一個家庭,關心每一所學?!钡霓k學理念,積極探索開展家庭教育的新途徑、新模式。
網校有一支志愿者團隊——“林老師”講師團。團隊擁有數(shù)位全國知名的家庭教育專家、10多位本地區(qū)的教育、衛(wèi)生、法律等領域的專家和200多位蘇州各級各類學校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和學科帶頭人,他們把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網”了進來,為數(shù)以百萬計的家長提供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家庭教育資源,為家長、學生、學校提供多項公益服務。十多年來,“林老師”團隊由開始的10來個人到目前全大市的300多人,每個分校都有一支“林老師”團隊。服務內容多元化了,能力水平也越來越高。
據(jù)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副校長李卓爾介紹,家長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一般可以通過信息咨詢、電話咨詢,面詢等方式。13862030152是總校面詢預約電話,網校工作人員接到家長的預約電話,會根據(jù)家長咨詢的內容安排相關的“林老師”在雙休日與家長見面,進行面對面咨詢,至2017年6月共接待面詢家長8166人次。2008年網校推出“林老師”公益講座服務,“林老師”講座的菜單掛在網上,資源共享,學校或社區(qū)需要哪位“林老師”的講座,只需打電話給網校,網校工作人員就會聯(lián)系相關的“林老師”前往作講座。至2017年6月共開設講座5340場,受眾面達近112萬人次。這幾年“林老師”的講座越來越受到歡迎和追捧。
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的陳學芳老師,作為網校“林老師”之一,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她熱心公益,積極參與心理咨詢、團隊輔導、心理培訓、熱線電話、社區(qū)青少年輔導、工作坊沙龍、父母課堂、公益講座等志愿服務。在她看來,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邊學邊要總結與反思,永遠走在學習的路上。
十多年來,像陳學芳這樣的優(yōu)秀“林老師”,付出了太多愛心,克服了太多困難。期間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傲掷蠋煛币沧屧絹碓蕉嗉议L從“父母”到“合格的父母”再到“優(yōu)秀的父母”,一步步成長與進步。
幼小銜接,父母要準備什么?孩子不愿意去學校究竟為什么?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們。沒關系,蘇州的家長們可以去“教材”里找答案了。
2016年,市教育局舉行《蘇州家庭教育家長讀本》(試用本)首發(fā)儀式,90萬冊《讀本》免費發(fā)放到家長手中。
自2014年12月確立讀本構想至2016年9月完成整套編印,總共歷時22個月?!蹲x本》共九冊,1—9年級各編一冊。包含人文、環(huán)境、地域三個維度,內容圍繞生命、生活、學習三大主題,并以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現(xiàn)實情況、拓展閱讀等形式讓家長們了解、掌握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問題應對策略等。
發(fā)放的《讀本》為使家長獲取信息更為方便,不僅增加了二維碼的掃碼功能,還印有專業(yè)指導老師林老師和蘇老師的聯(lián)系電話。另外,讀本將被循環(huán)使用,下發(fā)后將要求家長所在的學校每年至少回收80%的讀本,以留給下一屆家長使用。三年內,紙質讀本有望轉換為電子版形式。
有家長來信這樣說:“通過閱讀《家長讀本》,我感觸良多: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好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是幫出來的,好溝通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p>
在提倡孩子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今天,蘇州市教育局越來越關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推出的一系列“教育計劃”對學校、對家長、對孩子都是一筆巨大的福利。親愛的家長們,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吧,家庭教育沒有捷徑哦!
雅園隨“享”讀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