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紅
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
方淑紅
目的 探討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25)和觀察組(n=25),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隨訪2周后,觀察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和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轉鐵蛋白、體質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血清白蛋白(g/L)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臨床有效率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
腸內營養(yǎng) 粘連性腸梗阻 臨床療效
粘連性腸梗阻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腹腔內腸粘連,導致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和運行,是普外科中常見的疾?。?-2]。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一直是臨床上棘手的問題,患者因為禁食時間長﹑造成患者普遍營養(yǎng)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如何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是臨床護理中的重點,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本科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齡(67.21±7.41)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25)和觀察組(n=25),兩組患者包括年齡﹑性別構成﹑體重指數(shù)(BMI)等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且住院時間>2周。排除標準:嵌頓性腸梗阻患者和需要行剖腹探查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予禁食﹑胃腸減壓﹑預防感染﹑腸外營養(yǎng)和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待患者胃腸功能完全恢復后開始給予少量流質飲食,并逐漸向半流質飲食-正常飲食逐漸過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入院72h后給予新鮮蔬菜榨汁持續(xù)緩慢滴入胃管,量逐漸增加,最大可達500ml,當肛門排氣胃腸功能逐漸恢復后,少量腸內營養(yǎng)劑(能全力)持續(xù)滴入,若患者耐受良好,逐漸增加至1000ml待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后,向流食-半流質飲食-正常飲食逐漸過渡,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營養(yǎng)狀況指標包括血紅蛋白(g/L)﹑血清前白蛋白(mg/L)﹑血清白蛋白(g/L)﹑轉鐵蛋白(g/ L)﹑體質量(kg);臨床治療效果[3]:(1)臨床治愈:治療后患者主要癥狀﹑陽性體征消失,X線檢查無腸管擴張,并且肛門排便排氣恢復正常,腸道功能基本恢復正常。(2)好轉:患者治療后主要癥狀﹑陽性體征改善,肛門排便排氣明顯改善。(3)無效:患者治療后主要癥狀﹑陽性體征及肛門排便排氣較治療前無改善,甚至加重,需要手術治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行兩組之間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學指標的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學指標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學指標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2周后比較,*P<0.05
觀察指標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治療前治療2周后血紅蛋白(Hb)113.27±18.598.27±15.67*109.27±15.36106.25±14.27血清前白蛋白(mg/L)186.6±60.5179.5±56.2 *179.4±57.6154.2±61.4血清白蛋白(g/L)26.2±4.925.1±3.9 25.6±5.223.9±4.6轉鐵蛋白(g/L)2.3±0.31.9±0.4 *2.2±0.41.6±0.3體質量(kg)66.4±8.458.4±14.2 *68.1±15.651.4±13.7
2.2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愈數(shù)13例,好轉9例,無效3例,有效率88.0%;對照組治愈12例,好轉9例,無效4例,有效率84.0%,觀察組的治愈率和對照組的治愈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長時間禁食,營養(yǎng)供給完全依賴腸外,腸道黏膜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伴隨腸道屏障功能的下降;而且多數(shù)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年齡偏大,體質基礎不好,常合并胃腸道疾病,吸收功能不良,影響物質的吸收,平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低蛋白血癥[5]。白蛋白具有免疫調節(jié)﹑營養(yǎng)支持﹑維持膠體滲透壓的生理功能,能夠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目前臨床上較多營養(yǎng)不良的腸梗阻患者需要輸注人血白蛋白,白蛋白機體代謝較快,半衰期短,藥物費用比較昂貴,絕大部分患者和家屬不能承受;此外,營養(yǎng)不良會加重腸梗阻患者腹腔內感染和滲出,阻礙患者的早期康復,因此需要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進行早期營養(yǎng)干預,盡早預防或糾正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
與腸外營養(yǎng)比較,腸內營養(yǎng)可以使患者的胃容量減少,通過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維持胃腸道正常的結構和生理功能,避免食物缺乏引起的胃液PH值增高,減少細菌和內毒素的移位,能夠保護腸黏膜屏障,更加符合正常生理情況的消化吸收狀態(tài)。但腸梗阻患者腸道功能不能正常蠕動,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可能會導致加重腸梗阻,在腸梗阻患者的治療中行胃腸減壓能夠吸出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可以減輕腹脹,降低腸腔壓力,減少腸腔內的細菌和毒素,改善腸壁血液循環(huán),作者認為,在積極行胃腸減壓的條件下,選取易于消化和可以負壓吸引的營養(yǎng)液進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是可行的。新鮮蔬菜榨汁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在腸道內發(fā)酵,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和腸黏膜細胞增殖﹑修復,防止腸道菌群失調及結腸免疫屏障功能的損害,維護腸黏膜的完整性,阻止腸道菌群失調﹑移位及毒素吸收;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后可以加用蛋白質為主的盡量配制,補充優(yōu)質蛋白;肛門開始排氣后開始向半流質飲食-正常飲食逐漸過渡,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營養(yǎng)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通過早期腸內營養(yǎng)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另外,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腸梗阻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是安全的。
在臨床中腸內營養(yǎng)支持主要由護理人員實施,在臨床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喂養(yǎng)方式建議少量多次或間隙喂養(yǎng),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胃過度擴張,減少胃內容反流和誤吸。(2)每次喂養(yǎng)前后評估胃管的插入深度和固定情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調整腸內營養(yǎng)的速度﹑用量和濃度,腸梗阻癥狀無明顯改變或加重時需要暫?;驕p少腸內營養(yǎng)量。(3)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胃潴留﹑反流和誤吸是腸內營養(yǎng)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護理人員配合醫(yī)生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
綜上所述,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早期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
[1] Sano N, Yamamoto M,Nagai K,et al.Nasogastric tube syndrome induced by an indwelling long intestinal tube.World J Gastroenter ol,2016,21(15):4057-4061.
[2] Zhang N,Zhou ZL,Xie JL.Application of transanal ileus tube in acute obstructive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Int J Clin Exp Med,2015,8(8):14024-14029.
[3] 李暢,陳林,孟祥博,等.內鏡下經鼻型腸梗阻導管在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9(3):136-138.
[4] 陳穎,劉瑋.經腹置入腸梗阻導管聯(lián)合腸內營養(yǎng)對黏連性腸梗阻的效果觀察.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67-69.
[5] Piaseczna-Piotrowska A,Jozwiak A.Ileus due to adhes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abdominal surgery in childhood-analysis of 94 cases.Med Wieku Rozwoj,2011,15(1):9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adhesive ileus patient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25)and observation group(n=25),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after 2 weeks of follow-up,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hemoglobin,serum albumin,transferrin and body weight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serum albumin(g/ L)had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P>0.05),clinical effi ciency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Conclusions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adhesive ileus signifi cantly improve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Adhesive ileus Clinical effi cacy
322000 浙江省義烏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