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楨宇
喜歡楊絳,不因她的卓越成就、顯赫名聲,只因她的樸素、堅韌與平靜。最初接觸到她的作品,是初中課本上的《老王》。那時,在老師推薦下買了《我們仨》。
初中時,因同時買的書稍多,《我們仨》就被遺落在了書架的一角,未曾啟封。直到高中,課本中再一次出現(xiàn)老王熟悉的身影,我才回想起《我們仨》。回到家中,夕陽的余暉映射在書架上,溫暖暈黃?!段覀冐怼啡造o靜躺在那個角落,紋絲不動。將它抽出,薄薄的灰塵附在上面,輕輕一軾,寶藍的封面如浩瀚的大海,又如蔚藍的天空,透著一股祥和。翻開封面,是楊絳一家三口的照片。學(xué)習(xí)過《老王》一文后,我大致了解了楊絳的生平(她經(jīng)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獨自一人活到了105歲),帶著一種憐惜之情,我開始讀這本書。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楊絳先生以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了這部作品的序幕。作品分為三部,第一部“我們倆老了”著墨不多,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借夢境細細描述最后的時光,處處透露著一種經(jīng)歲月沉淀后的淡淡憂傷。
“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這便是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的開篇。全書我最喜歡的也是這部分。故事從楊絳與錢鍾書訂婚后,去牛津求學(xué)開始。在牛津老金家,伙食逐漸變差,他們倆便“任性”地搬進新居。住入新居的第一個早晨,錢鍾書親手煮的面,做的紅茶,烤的面包,熱的牛奶,讓他們倆吃得不亦樂乎。我從來沒發(fā)現(xiàn),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早飯,可以在楊絳先生的筆下,變得如此之香。從小到大,做早飯可是最讓媽媽頭痛的一件事。雖然她每天都要變著花樣做早飯,但剛起床無食欲的我,每次只會吃一點點,媽媽當然不愿意,總會逼我吃完,我則會抗議,所以幾乎每個早晨,我都要和媽媽吵一番。
當我看到楊絳母親去世那一段文字,楊絳悲傷慟哭,哭個沒完,段末又寫道“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鍾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么幸?!睍r,不禁慨嘆她命運的坎坷。是的,楊絳先生一生坎坷,在《干校六記》中她寫道,“文革”下放期間,他們一家三口分散各地,聚少離多。暮年好不容易有個安頓的地方,卻老病相催。我通過書本了解了楊絳先生的一生,但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預(yù)料,我也會面臨許許多多未知的磨難,我該如何面對呢?不管怎樣,我相信,風雨,是成長的助推劑;挫折,是前進的發(fā)動機。偉大的人格無法在平庸中養(yǎng)成,只有歷經(jīng)坎坷磨難,視野才會開闊,靈魂才會升華。而且,我還有父母、老師、同學(xué)、朋友與我一起面對,我堅信自己能在磨難中站起來,抬起頭來頑強地往前走下去。
慢慢讀下去,我看到楊絳先生的一生不是只有痛苦,還有許多幸福的事,錢媛的降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快樂。鍾書先生會聞聞女兒的小腳丫,故意做出惡心嘔吐的樣子,媛媛就會笑出聲來……在他們?nèi)说氖澜缋铮谒麄儛鄣幕▓@里,雖然沒有濃烈的香氣、美艷的花朵,但他們卻將不平凡的愛寓于平凡中。這愛是那么深沉、雋永、悠長!讀到這里,我悲憫的心態(tài)消失了,反而開始羨慕,我羨慕三個人共同玩耍,共同學(xué)習(xí),共同成長。我也是獨生子女,家中也是三個人。雖然,我的父母不是大文豪,也不是大富商,但母親性格開朗,父親沉默寡言,是個典型的理科男。雖然我們時有爭吵,但他們對我的關(guān)懷無處不在。母親為我打點學(xué)校、家里的一切生活起居,父親督促我的功課,幫我攻讀理科?!案纲馍?,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在即將步入高中生活的夜晚,我面對那所神圣的高中,心中有著巨大的壓力。面對未知的一切,我迷茫,感受到自己最喜歡的,是那個不大不小的家,最思念的,是那個嘮叨的媽和無言的爸。在即將步入高中的夜晚,我默默地對自己承諾,雖然我將最終面對這紛繁的世界,但我會守住自己的一顆愛心,保持一份單純的快樂,在繁雜的世間保持一份溫暖和感動,為自己建造一個美麗的心靈家園。爸,媽,我會陪你們慢慢走,就像當年你們牽著我一樣,一直走下去。
楊絳先生這本樸實無華的書,不僅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愛,也再一次告訴我們,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但總會有人陪著你,雖然不是永遠。漫漫人生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不可能是一馬平川,一生坦途。既然煩惱憂愁不可避免,我們不妨淡然處之,超然待之,帶著微笑,帶著我們的愛,一步步向前邁進!
(指導(dǎo)老師 何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