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瑾
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還得注重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樣就需要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習學習興趣因材施教興趣和成功總是連在一起的。由于經常成功,會使人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促使生成學習動機,推動人的行動;人的行動又會強化人的興趣。有人就因為小時候某一篇作文或一次巧妙的解題得到教師的贊賞表揚,從而對某科產生興趣,并為之奮斗。興趣有賴于成功。教師在教學中務必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一、定標定量,分步逐項落實,消除對語文的模糊感
常有學生訴苦說,學語文茫無邊際,聽說讀寫、語修邏文、字詞句篇,學起來總是顧此失彼;也有學生認為,語文是“橡皮課”,“再下苦功也得不到一百分,馬馬虎也不會吃零分”。為使學生消除這些片面或錯誤想法,增加興趣,我認為語文教學首先要定標定量。每單元要確定目標和重點,對每一課又要確定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情感教育等諸方面的具體目標和數(shù)量——寧少勿多。然后,將這些“目標”,分配在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逐項落實。如我在教學《藤野先生》一文時,把生字教學放在預習中完成,要求注音、組詞,交給語文組長打分。預習中還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明確“三練”“兩走”的主要情節(jié),重點分析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討論“改講義”“認真”“重情義”等關鍵詞語的含義及其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反復朗讀感受陳招娣為祖國而頑強拼搏的精神。作業(yè)要求寫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對藤野先生的感受,這樣可完成讀寫結合的“目標”,并促進他們對文章的復習,加深理解,鞏固知識。
由于經常性地有步驟地進行目標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了自學和鉆研的習慣,學生學得較輕松,也容易“成功”,從而消除了語文的模糊感、恐懼感,有利于形成和鞏固興趣。
二、設置障礙,注重引導,激發(fā)思維興趣
所謂設置障礙,即是課堂提問和課外作業(yè)題等,必須是學生經過讀讀課文,聯(lián)系舊課,動動腦筋等活動方可解答問題。這樣容易激發(fā)學生思考,養(yǎng)成動腦筋的習慣。教師要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地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排除障礙。適時,即不早不遲,不影響他們思考,也不造成他們窘迫,正當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以點投。恰到好處,即是教師點撥的話不能太多或太少,有時借助一個手勢或一個暗示動作就可達到啟發(fā)目的。巧妙,就是說教師不能代替,而是從旁啟發(fā),幫助打開思路或組織語言。
這樣做,可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同時嘗到成功的樂趣。
如《故鄉(xiāng)》的教學,當分析楊二嫂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作用時,有的學生說,她一進來開口就無禮潑辣,要求遭拒絕后憤憤不平,離開時偷偷拿走手套等東西——這婦人太自私,是可惡可情的人物。當時,我認為這種回答不妥當,但我沒有否定該學生的回答,而且笑著說:“同學們能通過該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等分析她的自私心理,回答得對。但如果把當時的楊二嫂同年輕時楊二嫂比較,那么你們對她除了有‘可惡之外,更會產生哪種感情呢?”這樣一點撥,學生積極深入閱讀課文,幾分鐘后學生爭著發(fā)言說,楊二嫂從一個“豆腐西施”變成一只“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是生活所迫,值得同情。這時,教師抓住最佳契機追問:“結合社會背景看楊二嫂的變化,反映了什么問題呢?”學生很快地與主題掛鉤。學生答對了,教師隨即給以表揚肯定。由于“成功”,學生的興趣更濃了。
三、因材施教,挖掘潛能,創(chuàng)造躍躍欲試的氣氛
現(xiàn)代學生思想活躍,富有好勝心理,善于表現(xiàn)自己。教師要根據這一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挖掘潛能,積極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跌躍欲試”的氣氛,使他們每人都有表現(xiàn)自己才能的機會,特別要激發(fā)鼓勵差生積極投入這些活動。
現(xiàn)在的學生面臨的是信息時代,學生對信息的選擇和處理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他們根據有關編報的知識和注意事項,每小組各編一份小報,并說定要評比等次發(fā)獎。四個小組在接到任務后,各自積極發(fā)動本組同學獻計獻策,擬報名、定主題、約稿件、排版設計、抄寫,有分工有合作,忙得不亦樂乎。值得我非常高興的是,幾個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寫作熱情特別高,且?guī)滓灼涓?,有幾個學習成績雖然一般,但在繪畫上很有特長的學生,這次終于有了大顯身手之機,還創(chuàng)作了幾個精美的圖案。教師在參與評議的過程中,表揚了這些學生。當他們得到成功的喜悅時,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如果讓每一個同學都編一份好報,能否完成得好?”全體學生似乎陷入思索:我還要學寫作,我還要學美術,我還要學書法……這樣做,即激發(fā)了興趣,又引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此外,還應該開展多種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例如,開展朗誦會、演講會、故事會、語文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獲得成功的機會,這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