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
學校頻發(fā)的學生打架斗毆等惡性事件,使得很多人開始質疑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擔憂中國的下一代能不能扛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由此,素質教育被大力提倡,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心、愛心、誠實守信、擁有宏偉志向等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注重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思想品德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方式。顯而易見,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單純的書本知識講授并不能使學生很好的領悟,需要在授課過程中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由做中學,才能更好領悟思想品德課的知識,做一個有素質的學生。通過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授課過程中使用生活化教育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改進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素質。
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策略教學條件的不斷改進和教育觀念的革新,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不應該局限于學習成績,還要綜合考慮他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等多方面的東西。近年來,素質教育開始被大力提倡,教育部門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注重學習課本知識。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心、愛心、誠實守信、擁有宏偉志向、樂于助人等多種優(yōu)良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注重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思想品德課是中小學進行德育的主要方式。顯而易見,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單純的書本知識講授并不能使學生擁有優(yōu)良的品質,而是需要在授課過程中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通過舉例、實踐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由做中學,從身邊的小事更好領悟思想品德課的知識,從而督促自己擁有優(yōu)良品德,做一個有素質的新時代學生。
一、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解決傳統填鴨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顯而易見,思想品德課不同于語文、數學等課程,以傳授學生知識為主要目的。思想品德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領悟思想品德的真諦,感化學生去從身邊小事做起,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四有”青少年。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是將課本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方式并不能使學生很好的吸收領悟。教學生活化可以解決傳統填鴨式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引導學生去領悟思想品德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去傳承傳統美德,改掉陋習。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不應該局限于學習成績,還要綜合考慮他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等多方面的東西。因此,開設思想品德課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習并傳承優(yōu)良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擁有愛心,樂于助人,有責任心,誠實守信,積極樂觀的做人,成為一個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學生。
3.培養(yǎng)學生擁有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課最主要的教學目的還是使學生能夠擁有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去促進自身更好地發(fā)展,去造福社會,建設祖國。教師通過在思想品德課授課的過程中采用教學生活化策略,使學生從身邊小事感受到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的力量,以及不好的思想品德帶來的后果。從而感化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將這些在課上學到的東西應用于生活,并造福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現有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使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這存在很多弊端,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本文希望通過研究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改革現有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思想品德課,提升自身素質。
1.明確教學生活化目標
現在的思想品德課大多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難讓學生真正領悟思想品德課傳授內容的真諦,更別提讓他們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師在采用教學生活化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授課之前,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在講授課堂知識的時候,一定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容易領悟授課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時,可以舉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名人的例子,如孔融讓梨、黃香為父親溫席等故事,讓學生深深感受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所具有的美好力量,從而督促他們自身去學習擁有這些美德。
2.豐富教學生活化內容
教學生活化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還是講授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脫離枯燥乏味的課本,大量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去講授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易于感同身受,更好的掌握思想品德的課堂知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播放各種教育宣傳片、小視頻等,用學生喜歡、有興趣的方式去讓他們學習。例如,在思想品德教材“自己的事自己干”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好課本該章節(jié)的中的插圖,讓學生去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能夠力所能及的事,讓其他學生共同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就必須改變以往一層不變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回歸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多講解一些生活生生動化的教學內容,不要以為的講解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要讓思想品德知識充滿生活活力,促進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真正內涵與意義。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教學要加強人物與事件之間的聯系講解,不能只是空洞的進行道理說教,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知識掌握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真實感,學生難以接受。因此,教師要聯系生活,讓學生積極討論生活中的真實行為。例如,在思想品德課講解到有關當前人們愛攀比、消費觀念淡薄的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說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去進行消費的,該如何地進行消費。
四、優(yōu)化設置生活化教學過程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注重新課的導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引入生動形象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去感同身受,主動地去發(fā)表意見,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求知欲望和參與熱情。就比如,教師在對人教版的《思想品德》初一上冊第七課的《追求高雅生活》新課導入時,可以事先去下載網絡上的幽默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一下子就能吸引到學生的目光,接著在觀看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去說說身邊幽默風趣的人或事情,通過這一話題的討論從而無痕的引入了該章新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有效的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完整體驗到生活的真實情節(jié),去感受到知識蘊含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不只是存在于教材書本當中。
五、總結
綜上,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心、愛心、誠實守信、擁有宏偉志向、樂于助人等多種優(yōu)良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注重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單純的書本知識講授并不能使學生擁有優(yōu)良的品質,而是需要老師注重在授課過程中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通過舉例、實踐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由做中學,從身邊的小事更好領悟思想品德課的知識,從而督促自己擁有優(yōu)良品德,做一個有素質的新時代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將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更好理解所講授知識,也更有熱情去學習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爭做有素質的青少年。
參考文獻:
[1]齊桂玲.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4,(19):112-113.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2013,(10):17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