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星
【摘要】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發(fā)展,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使用品質。路基施工的土石工程量較大,施工程序復雜,與排水、橋涵、防護、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錯、關系密切,并受地質、地貌、氣象、地方環(huán)境等條件的影響。要做到路基的堅固而穩(wěn)定,就必須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質量的路基工程。
【關鍵詞】市政道路 路基施工 質量控制
路基是道路上重要的組成部分,路基強度的大小和穩(wěn)定性的強弱都是會直接影響到道路的質量問題,所以我們在施工中要做好路基的質量,正確的使用路基施工工藝技術和施工方法,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路基的質量問題,也對提高道路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必要性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如何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系著人們生活質量。并且由于工程施工特點,易受城市內管線、建筑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對工程施工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道路施工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由路基來決定,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礎,對其結構用穩(wěn)定性、強度以及水溫穩(wěn)定性等有著嚴格要求。隨著車流量以及荷載量的不斷提升,路基所承受的壓力在逐漸增大,相應的對路基施工質量要求也日益嚴格。加強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的控制,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路基施工的質量要求
1、結構穩(wěn)定性。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fā)生整體失穩(wěn),發(fā)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來保障路基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
2、強度。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產生超過容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
3、水溫穩(wěn)定性。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強度將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由于水溫狀況的變化,路基將發(fā)生周期性凍融作用,形成凍脹和翻漿,使路基強度急劇下降。應保證在最不利的水溫狀況下,強度不致顯著降低,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溫穩(wěn)定性。
三、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
1、做好路基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完善的路基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是保證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在開工前應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來構建完善的施工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相關的制度,明確相關的職責權限,使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工作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從而保障市政公路路基的施工質量。
2、加強路基施工材料和設備的管理。材料對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做好材料的質量控制是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基礎。特別是在多雨的季節(jié)施工時,要加強材料的防雨管理,防止降雨影響路基材料的含水量,雨后的施工前,應對材料進行含水量等項目的檢測,含水量超標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此外,機械設備的運行性能對路基的施工質量也有較大的影響,所以應在平時加強對路基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查,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并要求操作人員持證上崗,按照正確地方法合理進行操作,保證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
2、路基開挖施工。在開挖的過程中,要注意路基的邊溝和路堤的兩側,為了防止沖刷,在排水的地方采取攔截水設置,但是這種設置要滿足溝基穩(wěn)固,溝形整齊,并且要按施工要求進行施工,只有這樣在路基的整個施工中才能把握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防止出現(xiàn)積水和外溢的現(xiàn)象。
3、路基填筑土方
(1)填方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一是分層填筑,滿足上一層壓實要求后,再填壓下一層,壓實前必須對含水量進行測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壓,避免返工浪費;二是干密度試驗標定要準確,對不同的土質要分別標定干密度,不可用同一個干密度去評定不同土質的壓實度。三是分段施工,縱向搭接兩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應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否則路基會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陷,影響路面平整度。
(2)松鋪厚度的控制。松鋪厚度與土質類別、壓實機具功能、碾壓遍數(shù)等有關,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保證壓實度為原則。
(3)掌握壓實方法。壓實應先邊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輕后重,以適應逐漸增長的土基強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機械推動。同時應在碾壓前,先整平,由路中線向路堤兩邊形成橫坡。在彎道部分碾壓時,應由低的一側邊緣向高的一側邊緣碾壓,以便形成單向超高橫坡。應特別注意控制壓實均勻,以免引起不均勻沉陷。
(4)機械作業(yè)的合理安排。應根據(jù)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斷面形狀,用土量、土方調配情況,合理地規(guī)定機械運行路線,應有全面、詳細的機械運行作業(yè)圖據(jù)的施工。土的含水量不夠時,配灑水車灑水。含水量較大,配翻曬機械翻曬并用壓路機碾壓。
4、小橋涵洞及其他構筑物施工質量控制的要點
橋臺臺背、涵洞兩側及涵頂、擋土墻墻背的填筑在這些構造物基本完成后進行,由于場地狹窄,又要保證不損壞構造物。因此,填筑壓實比較困難,而且容易積水。如果填筑不良,完工后填土與構造物連接部分出現(xiàn)沉降差,影響行車的速度、舒適與安全,甚至影響構造物的穩(wěn)定。
(1)填料。在臺背順路線方向、拱橋臺背、涵洞兩側、擋土墻墻背回填部分選用內摩擦角較大的透水材料,如礫石、碎石等,能較好的減少路堤壓縮沉降,也有利于縫隙滲入的雨水排出路堤外。當采用非滲水性土時,應在士中增加外摻劑,如石灰、水泥等,也是減小回填沉降的一個重要措施。同時嚴禁使用淤泥、沼澤土以及含草皮、樹根、生活垃圾、雜物和含水量過大的土作為填料。
(2)填筑。橋臺背后填土應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涵洞、管道缺口填土,應在兩側對稱均勻回填;涵頂填土不得通過重型車輛或施工機械;靠近構造物不得有大型機械行駛或作業(yè)。
(3)排水。橋涵等結構物處填土,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對已有積水應挖溝或用水泵將其排除。對于地下滲水,可設盲溝引出。當不得不用非滲水土填筑時,應設置橫向盲溝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頂。
(4)壓實。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狀態(tài)下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密實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如設計無專門規(guī)定,則按路基壓實標準執(zhí)行。用非滲水土填筑時,必須加強壓實措施,或對填土性能進行改善處理(如摻生石灰),以提高強度和減少雨水的滲入。
四、結束語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難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場地狹小,交通流量影響大,且工藝比較復雜,因此,在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所以,要始終堅持技術標準,注意加強施工管理,強化質量意識,就一定會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