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紅河 652399)
ICU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觀察
劉媛媛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紅河 652399)
目的 對ICU重癥肺炎采取機械通氣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采取機械通氣的重癥肺炎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綜合護理,對比患者護理后相關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的臨床有效率為96.9%,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7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護理均能顯著改善患者呼吸相關指標,且綜合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效果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機械通氣的重癥肺炎患者,給予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呼吸狀態(tài),提高療效,建議臨床推廣。
ICU;重癥肺炎;機械通氣;綜合護理
重癥肺炎患者,病情進展速度快,病情重,死亡率較高[1]。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能力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機械通氣作為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呼吸狀況的方式之一,其在臨床患者的急救過程及重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2]。但是機械通氣的過程中,容易伴發(fā)一些相關疾病,尤其是在重癥患者中。需要提高對于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干預,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為了探討綜合護理對于ICU重癥肺炎采取機械通氣患者的干預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采取機械通氣的重癥肺炎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61~82歲,平均(72.5±4.3)歲;?;颊吒鶕?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及綜合護理的實驗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操作,包括協(xié)助患者采取合適舒適體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口腔護理;對患者氣道進行濕化并定期排痰,防止氣道受阻。
1.2.2 實驗組
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式為①護理人員要保證整個操作過程的嚴格無菌,防止患者發(fā)生交叉感染。②及時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防止痰液堵塞氣道。注意吸痰方式和順序,避免氣道內受到污染,同時注意吸痰操作時動作輕柔,防止損傷氣道黏膜。③患者盡量保持床頭適度抬高的位置,防止誤吸的發(fā)生。④患者定期進行口腔護理,包括使用生理鹽水對口腔進行沖洗,對于痰培養(yǎng)陽性的患者可根據(jù)痰培養(yǎng)結果選擇不同的沖洗液。⑤定期對呼吸機管道進行消毒處理,發(fā)現(xiàn)問題時及時解決。⑥對患者飲食結構進行干預指導,保證患者進食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靜脈輸注營養(yǎng)成分。⑦注意與患者保持溝通,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tài)。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干預后的效果及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其中:患者癥狀基本緩解消失,肺部體征消失,胸片顯示正常為顯效;患者癥狀顯著好轉,肺部聽診啰音減少為有效;患者癥狀改善不明顯,肺部體、胸片無改善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其差異采用x2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護理干預的效果
綜合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的有效率為96.9%,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7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護理的效果 [n(%)]
2.2 不同方式護理后患者相關指標的變化
兩種護理均能顯著改善患者呼吸相關指標,且綜合護理的實驗組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效果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方式護理后患者相關指標的變化(±s)
表2 不同方式護理后患者相關指標的變化(±s)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PaO2(mmHg) PaCO2(mmHg) PaO2/FiO2對照組(n=32)護理前 53.6±2.2 62.5±4.7 193.1±5.5護理后 93.7±6.5#* 41.2±1.2#* 339.6±13.8#*護理前 51.6±1.9 61.2±5.6 184.4±6.5護理后 86.5±5.8# 48.6±3.3# 308.2±19.7#實驗組(n=32)
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臨床疾病的相關治療技術也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機械通氣在臨床中作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4]。患者尤其是重癥肺炎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并發(fā)癥,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5]。因此,對于ICU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要加強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療效。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選取了近兩年院內相關科室收治的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及綜合護理,將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相關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采用兩種護理方式后,患者癥狀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其中給予綜合護理的效果更為顯著。且綜合護理后患者評估患者呼吸功能的相關指標水平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對于需要機械通氣的重癥肺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對于改善患者呼吸,提高療效的作用更為顯著。
[1] 陳佩敏.人性化護理在呼吸內科ICU病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16):2638-2639.
[2] 姚慧娟.ICU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綜合護理干預體會[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15,38(4):300-301,304.
[3] 李 莉,王 愷.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機械通氣的護理與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5(8):75-76.
[4] 王淑萍.重癥肺炎患者機械通氣的護理與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7(7):218-219.
[5] 葉興娟.重癥肺炎患者機械通氣的護理與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2):279-280.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