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楊秋榮,李玲玲,王安芳,卞 綠,殷 寧,李媛媛,杜春玲*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東院,1.心內科;2.護理部,江蘇 連云港 222006)
敘事護理對老年冠心病便秘合并焦慮患者的影響分析
李 娟1,楊秋榮1,李玲玲2,王安芳1,卞 綠1,殷 寧1,李媛媛1,杜春玲2*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東院,1.心內科;2.護理部,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目的 探討與分析敘事護理對老年冠心病便秘合并焦慮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予以敘事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后的心理及便秘變化情況。結果 護理后,兩組SAS評分較護理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干預組護理后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每周大便次數、大便性狀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干預組護理后每周大便次數、大便性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敘事護理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心理狀態(tài),緩解便秘情況,利于患者預后。
敘事護理;冠心病;心理;便秘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并發(fā)癥嚴重且多樣,而焦慮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1],另因老年患者身體機能的特殊性,使得20%~40%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習慣性便秘和慢性便秘[2]。敘事護理目前在國內屬于一門稍顯新鮮的事物,相關文獻不多[3],Charon將其定義為:具備敘事能力的醫(yī)生開展的,能夠提供人道且有效診療活動的醫(yī)療模式[4]。通俗地說,就是傾聽并記錄患者的各種疾苦,通過敘事形式達到對患者疾苦感同身受的效果,喚起醫(yī)護人員的悲憫之情,實現提高診療效果的一種醫(yī)療模式。為了探討敘事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本文對我院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敘事護理干預,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WHO臨床冠心病診斷標準;(2)住院日≥3日;(3)無語言交流障礙;(4)自愿參與并在出院后接受電話或網絡調查隨訪;排除標準:(1)住院不滿3日;(2)結腸、直腸器質病變或手術史;(3)意識障礙者;(4)抑郁癥患者;(5)不愿參與。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5.37±4.28)歲;疾病種類:心肌梗死23例,心律失常21例,心力衰竭19例,心絞痛17例。采用信封法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情況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在入院時了解排便情況、便秘風險健康教育、飲食活動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
1.2.2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敘事護理干預,分為外化、解構、改寫、外部見證人和治療文件五個步驟[5]。(1)外化:采用麥克?懷特的外化圖示與患者面對面訪談,引導其述說歷程故事,對存在問題命名,使問題具體化,詢問問題對患者的影響,評估影響正負,論證評估。(2)解構:把長期內化的問題外化出來,找出對患者改變決策和行為有影響的根源問題。(3)改寫:通過繪制行為藍圖和認同藍圖增強患者改寫存在問題的毅力,行為藍圖分很久以前、過去、最近、現在和將來五個時段,每個時段的敘事內容對應一個認同藍圖,現在的敘事內容屬于主線故事,其他時段的敘事內容屬于例外事件,融合主線故事和例外事件,遷移到現在和未來,最終改寫患者行為。(4)外部見證人:通過表達、意向、共鳴、觸動、好奇五個程序對患者行為敘述再復述,特別是界定問題、取得進步和治療結束時給患者帶來存在感、價值感。(5)治療文件:創(chuàng)造性的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療文件與患者互動,比如信件、微信、郵件、便利貼、照片、獎狀等。
通過以上五步敘事護理步驟,掌握患者危險因素,改變患者根源存在問題,修正錯誤的自我認知和行為,制定個性護理措施:(1)因人而異保證液體攝入;(2)制定通便飲食圖冊;(3)安排經評估病情平穩(wěn)且能下床活動患者隨護士在患者活動室跳通便操,不能下床活動患者在護士指導下做床上通便操增加活動量;(4)為患者提供一次性馬桶坐墊和隱蔽排便環(huán)境;(5)護士充分運用敘事的方法了解患者心理感受,賦予患者心理傾訴方式;(6)家庭支持包括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是指充分尊重、支持、理解患者;客觀支持主要協(xié)助患者尋找物質上、經濟上的直接援助及家屬對其的關懷。
1.3 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心理情緒的變化,并比較護理前、后排便次數及大便性狀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情況
護理前,兩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干預組(n=40) 51.48±9.51 36.25±8.13對照組(n=40) 50.35±8.82 41.04±9.02 t 0.551 2.495 P 0.583 0.015
2.2 便秘情況
護理后,兩組每周大便次數、大便性狀均明顯改善(P<0.05),其中干預組護理后大便次數、大便性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每周排便次數[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大便性狀比較[n(%)]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情緒,不僅影響患者康復,降低生活質量,還不利于患者預后[6]。本文中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敘事護理,給患者提供了盡情傾訴的機會與方式,引導患者自行解決問題,使得焦慮情緒得到釋放,增強自信,提高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對我院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敘事護理,結果干預組護理后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老年患者因生理機能逐漸衰退,腸功能減弱,使得其極易出現便秘。便秘會導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內壓力及腹內壓力升高,心率較快,心臟負擔加重從而誘發(fā)心肌梗死、心絞痛的發(fā)生[7]。敘事護理干預可先通過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再因人而異改變患者液體攝入量、飲食習慣、活動量、家庭支持系統(tǒng)來緩解便秘。本文中干預組護理后每周大便次數、大便性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總之,敘事護理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心理狀態(tài),緩解便秘情況,利于患者預后。
[1] 辛若丹,李文森,管考華,等.焦慮抑郁障礙與冠心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556-1559.
[2] 趙 琛.對應用護理干預對患有便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法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7):109-111.
[3] 李明霞.敘事醫(yī)學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與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3):430-432.
[4] Charon R. Narrative medicine: a model for empathy, ref l ection,profession,and trust.JAMA,2001,286(15):1897-1902.
[5] 李 春.敘事護理[M].內蒙古: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44.
[6] 潘 茹.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0):1376-1378.
[7] 葛淑紅.淺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預防與護理干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1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7.18.02
李娟(1981-),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心血管護理
杜春玲(1963-),女,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危重癥護理、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