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
服務·學習·成長
劉金/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
學期初,中關村三小的“大家論壇”再次如約而至,作為全程參與本屆論壇的學術秘書,我看到了分享達人們的用心與投入,深切體會到了事事需用心、處處皆學習。假期還沒結束我們就提前返校為論壇做準備了。一到學校,分享達人們就帶著成熟的案例、對教學的思考在北校區(qū)開始“操練”了。看著老師們精心制作的PPT、聽著一個個生動有趣又充滿教學智慧的案例,我暗暗驚嘆老師們平時教學中的用心、假期工作的精心。這還只是預熱,壇主與本論壇的分享達人們還要進行研討,商議用怎樣的表達形式能讓演講更有趣、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被人接受。兩天后,論壇正式開始,一大早就有一位分享達人來到學校,一臉歉意地對我說,講稿的標題還要修改,而這已經(jīng)是第三次修改標題了。我知道,關于這篇講稿,前一天預熱時,論壇的各位老師就標題紛紛提出建議,經(jīng)過一天的思考,這位分享達人接受了大家的建議,所以論壇開始前就趕緊到學校再次修改。這種精益求精的做事態(tài)度,折射出老師們對教學的熱愛。
作為論壇的學術秘書,細到一支筆、一張紙的準備,大到會議的流程安排,都需要和壇主商量解決,同時還要把本壇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上報秘書組,以便學校統(tǒng)籌安排。從論壇籌備階段開始,我的微信又多了三個群——秘書組群、技術群和本論壇討論群。在秘書組里,學術秘書需要及時上報本群動態(tài),接收工作安排。為了服務好每位分享者,秘書群的群主和學術秘書時常加班加點,有時候凌晨一點還沒結束工作,早晨六點鐘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與嚴謹、系統(tǒng)的學術分享相比,秘書群里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比如去哪里領筆紙和材料等。但是,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保證了論壇的順利進行。在技術群,學術秘書要把論壇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現(xiàn)場情況及時拍下來并上傳,以便技術組匯總資料、制作下午全體大會前的視頻,時間非常緊迫。論壇當天,從八點半開始,學術秘書們就開始上傳照片,大家的手機震個不停。本論壇的討論群從接到壇主的通知開始就“熱鬧”起來:討論分享達人們精心制作的PPT,修改演講稿,等等。從頭到尾經(jīng)歷過一屆論壇,我切身體會到,事無大小,只有用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成就一件大事。
劉可欽校長曾說,希望三小對學生來說處處都是圖書館。我覺得,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三小處處都是學習的場所、時時都有學習的機會。學校一直倡導有問題、有互動的學習模式,反觀本次論壇的組織模式,不正是學校所倡導的課堂模型嗎?論壇就是教室,壇主就是班主任,參與者像學生,從組織形式到活動環(huán)節(jié),就是一節(jié)有問題、有互動的課堂。學校倡導真實的學習,對于我們年輕的學術秘書和班主任老師來講,絕不是簡單地完成一項任務,而應該更多去思考、去鉆研那些蘊含在學習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并落實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真正地踐行“真實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