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琴
【摘 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其政治信仰的堅定,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及國家的長治久安。政治參與與政治信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政治參與是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政治信仰的前提。相反,政治信仰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政治參與的行為。面對目前大學生政治信仰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加強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政治參與對于樹立大學生政治信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信仰;政治參與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7)08-0068-02
信仰是人所追求的一種價值選擇和精神寄托,而政治信仰更是能夠展現(xiàn)一個人對待政治觀念、政治理想的態(tài)度。在當今復雜的國際與國內(nèi)環(huán)境中,大學生面臨著多元文化和西方各種思潮的影響,這就需要他們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知和判斷。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就需要黨和政府不斷地加以引導。
一、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必要性
對于政治信仰的定義,一直以來學界有不同的看法。王惠巖認為:“政治信仰是關于政治系統(tǒng)、政治觀念、政治原則的深度認同。”[1](P.140)由于當前大學生還處在價值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面對當前文化多元和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極易受到形形色色觀念的影響,由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大學生政治價值選擇的多樣化
2016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實現(xiàn)中國夢、青春勇?lián)敗敝黝}團日活動時也曾說到,當代現(xiàn)實社會的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浸入校園,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價值觀念出現(xiàn)偏差,并逐步失去堅定地理想信念。[2](P.251-254)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西方國家的仇視目光不斷轉向中國,并憑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渠道來向我國的大學生灌輸其價值觀念,從而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使得大學生在政治價值方面面臨著多重選擇。大學生正是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面對各種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難免會影響其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二)大學生政治參與行為動機的異質性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異質性主要是因為針對不同的大學生群體,每個人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也是不同的。[3](P.104-108)隨著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的不斷加強,其政治表達的意愿也越發(fā)強烈,由于受到成長環(huán)境所帶來的限制,加上對社會的實際情況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政治參與的回報產(chǎn)生一種過高的期望,一旦這種期望未能得到及時的滿足,便會導致不滿情緒的產(chǎn)生。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政治參與活動的限制,容易使同學們這種參與的熱情降低。長此以往,難免會使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動機受到挫敗,從而影響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積極性,由此導致許多大學生不愿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主張。
二、政治參與是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信仰的重要方式
我國學者王浦劬教授認為:“政治參與是公民通過合法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guī)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他是政治權利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反映著公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選擇范圍,體現(xiàn)著政治關系的內(nèi)容。”[4](P.166)一般來說,具有較高政治信仰的人,在對待國家和民族的問題上都會有較強的政治責任感。對于一個國家的青年來說,既不關注社會熱點,又沒有對政治參與體現(xiàn)出較高的熱情,那么就很難從內(nèi)心真正樹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一)政治參與有利于學校、社會決策的民主化
近些年,隨著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不斷受到重視,高校的大學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力量,并在高校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學校的管理制度以及有關大學生的決策方面,應該充分吸收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這將使學??梢愿玫刂贫ǔ鲞m合大學生的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這有助于大學生充分體驗到自己的主體作用,更加充分了解學校關于學生政策的制定,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政策的制定中來,這也是有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的前提條件。
(二)政治參與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化
大學生社會化是指大學生在參加一系列社會活動過程中轉變?yōu)樯鐣说倪^程,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大學生在社會活動過程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及互動過程,從一個自然人逐漸變?yōu)樯鐣耍⒅饾u養(yǎng)成自身特有的個性,在這過程中通過不斷積累知識和累積經(jīng)驗,形成一種社會認可的行為方式。社會化是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過程,方式、途徑的不同也會給每個人社會化的程度帶來不同的影響,政治參與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是積累豐富的政治知識的過程,對政治認知有一個較好的認識,鍛煉了大學生政治參與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正確的政治參與意識。
(三)政治參與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
良好、有序的政治參與行為是增強大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提升大學生社會地位的表現(xiàn)。政治參與的合法性、有序性既符合大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需要,又強化了其主人翁的地位,培養(yǎng)了其政治責任感,增加了大學生對國家政治管理的認同,也使大學生對我國的政治秩序有了更好的了解。在針對“影響大學生政治信仰形成的因素”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中的政治參與對于學校政策的制定沒有太大的影響;在問及同學們的政治參與意愿時,也僅有小部分人愿意投入其中。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于政治的參與意愿并不是很高,學生的政治效能感較低,反過來較低的政治效能感,也影響同學們政治信仰的培養(yǎng)。endprint
三、政治參與視域下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信仰的途徑
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熱情是高漲的,也呈現(xiàn)出其參與意識強烈、政治信仰鮮明等特點,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功利性、無序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影響大學生政治信仰的樹立。因此,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在政治參與視域下探尋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信仰的途徑,這對于增強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同時對其自身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促進滲透式的隱性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
當代大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鮮明的自主意識,我們僅以理論宣傳教育的方式促進大學生樹立政治信仰的作用是有限的。相反,從隱性的角度出發(fā),以暗示的方式向大學生傳遞政治情感、政治意識等方面的信息,從而對大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最終形成大學生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校、社會的不斷努力,從不同的方式出發(fā),來影響大學生的政治觀。滲透式的隱性教育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熱情,而這些方面也是我們對大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拓寬政治參與途徑,加強政治的參與指導和監(jiān)督
“互聯(lián)網(wǎng)+”的提出,對于我們拓寬政治參與的途徑提供了新的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將政治信仰與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起來,打破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方式,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思維來進行信仰教育。利用BBS、微博(博客)、即時通訊等網(wǎng)絡社交平臺等渠道都可以擴大政治參與的途徑。大學生政治參與渠道暢通與否,直接影響其政治參與的范圍。一方面,要拓寬政治參與的途徑,就需要我們充分結合大學生的特點,這樣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大學生進行政治參與的活動,這需要不斷地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參與渠道,政府應建立、健全網(wǎng)絡參與途徑,及時在網(wǎng)上發(fā)布一些信息,并提供相關服務。另一方面,加強政治參與的指導、監(jiān)督。由于青年大學生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在面對一些突發(fā)事件時,還需要別人的指導和建議,所以我們的學校組織應對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提供必要的幫助,加強監(jiān)督、指導,并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進行政治參與活動。
(三)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政治參與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客觀條件。宏觀上,學校為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政治文化的灌輸,引導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文化觀念。微觀上,要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梢圆扇《鄻拥男问?,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nèi)容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從而滿足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等的需要,校園文化對人的需要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有助于逐步推進大學生政治信仰的確立。
參考文獻:
[1]王惠巖.當代政治學基本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 版社,1998.
[2]肖玲.高校網(wǎng)絡團建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以重慶 郵電大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 學版),2015,(9).
[3]婁淑華,楊勇.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的核心要素、關 鍵變量及培育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12).
[4]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褚永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