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意大利文藝復興期的繪畫
《藝術哲學》選章
第二編 意大利文藝復興期的繪畫
《藝術哲學》中譯版本眾多
諸位先生:
去年開始講課的時候,我給你們說明了一條普遍的規(guī)律,就是作品與環(huán)境必然完全相符;不論什么時代,藝術品都是按照這條規(guī)律產生的。今年研究意大利繪畫史的時候,我又找到一個顯著的例子,使我能夠在你們面前應用這條規(guī)律,證實這條規(guī)律。
第一章 意大利繪畫的特征
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一個輝煌的時代,公認為意大利最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包括十五世紀的最后二十五年和十六世紀最初的三四十年。在這個小小的范圍之內,像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一批成就卓越的藝術家:雷奧那多?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安特萊?但爾?沙多、弗拉?巴多洛美奧、喬喬納、鐵相、賽巴斯蒂安?但爾?比翁波、高雷琪奧。這個范圍界限分明,往后退一步,藝術尚未成熟;向前進一步,藝術已經敗壞;往后去是作風還粗糙,干枯或僵硬的探路人,如保羅?烏采羅、安多尼奧?包拉伊烏羅、弗拉?菲列波?列比、陶米尼谷?琪朗達約、安特萊阿?凡羅契奧、芒丹涅、班魯琴、卡巴契奧、喬凡尼?貝利尼;往前去是作風過火的門徒或才力不足的復興者,如于勒?羅曼、羅梭、帕利瑪蒂斯、巴末桑、小巴爾瑪、卡拉希三兄弟和他們的一派。以前藝術還在抽芽;往后藝術已經凋謝;開花的時節(jié)在兩者之間,大約有五十年。——固然,早一個時期有一個差不多火候成熟的畫家瑪薩契奧;但他是深思默想的人,作了一次天才的表現,是一個孤獨的發(fā)明家,眼光突然超越了他的時代,也是一個無人賞識,沒有后繼的先驅者,生前孤獨,貧窮,死后墓碑上連銘文都沒有;他的偉大要半世紀以后才有人了解。固然,后一時期還有一個興旺而健全的畫派,但那是在威尼斯,因為那個得天獨厚的城邦比別的城邦衰落較晚,意大利其余的地方由于異族的統(tǒng)治與壓迫,社會的腐化,已經人心墮落,氣質敗壞,威尼斯卻還保持長時期的獨立,強大與寬客?!@個美滿的創(chuàng)造時期可以比做一個山坡上的葡萄園:高處,葡萄尚未成熟;底下,葡萄太熟了。下面,泥土太潮;上面,氣候太冷;這是原因,也是規(guī)律;縱有例外,也微不足道,并且是可以解釋的。也許在低下的地段能碰到一株單獨的葡萄藤,因為樹液優(yōu)良,不管環(huán)境如何也結成幾串甜美的葡萄。但這株葡萄藤是孤獨的,不會繁殖,只能算作變格;因為活躍的力在積聚與交叉的時候,總不免在規(guī)律的正常過程中羼入一些特殊現象。或許上面的地段也有偏僻的一角,葡萄藤長得很好;但那個地方必定具備適當的條件:泥土的性質,小山的屏障,水源的供應,使植物能找到別處所沒有的養(yǎng)料或者保護。所以規(guī)律并不動搖,我們的結論只能說,那兒具備優(yōu)良的葡萄藤所必需的土壤與氣候。同樣,產生優(yōu)秀繪畫的規(guī)律仍然完整,決定這種繪畫的時代精神與風俗概況是可以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