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武
江山縣財政局一名副局長已二線半年了,既然有一個副局長的位置騰出來了,就要有一個人補上。局里觀察家們分析,由于財政局是純業(yè)務部門,從外單位調進來人的可能性較小,從局里中層干部中提拔一個人做副局長的可能性比較大。果然不出所料,縣委決定從縣財政局中層干部中公開選拔一人做副局長。
縣委組織部來了一位副部長到局里參加了公開選拔動員會,會上財政局長宣布了選拔崗位及流程,組織部副部長作了動員講話,動員全局符合條件的同志積極報名。
報名、審核等一切都按程序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局里的職工們上班時也會串崗湊在一起議論此事,有的說:
“都早已內(nèi)定好了,走個流程做個障眼法而已”
“也不一定吧,即使就是內(nèi)定,民主測評過不了也沒有用啊”
“我看張光就是板上釘釘”
“我看李代能行”
……
局里民間組織部認為提拔的人選主要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個是張光,一個是李代。說是張光可能提拔,因為張光的小舅子在省委組織部工作,聽說還是副處長呢,提個副科級干部一個電話就搞定。至于李代嘛,聽說是局里面的隱形頭號富翁,他老婆開了一家大公司,身家上千萬。至于職務,張光是預算科科長,手握全縣所有行政事業(yè)單位預算編制、財政經(jīng)費撥款,有人甚至查閱過《江山縣年鑒》,說是自財政局成立以來預算科長無一例外提拔做了副局長,甚至大多數(shù)最后都做到了財政局長,想想看這次張光能失手嗎?李代是局辦公室主任,年輕頭腦活,是局長的紅人,已為局長鞍前馬后服務了三四年,聽說局長快提副縣了,走之前能不給他一個說法嗎?況且李代有的是錢,這年頭有錢能使鬼推磨,李代也是副局長的熱門人選。
也有個別人談到王清,說王清是名牌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是局里的會計科長,業(yè)務好,為人正直清廉,但大多數(shù)人搖頭,認為王清一沒靠山二沒錢,難!
公開選拔第一道程序是民主測評,由財政局人事人員對參與選拔的人員進行測評,按規(guī)定這一輪要刷去一半人,全局12個候選人意味著有人遭淘汰,有6人進入第二輪筆試。經(jīng)過第一輪民主測評后,張光、李代、王清順利進入第二輪筆試。
第二輪筆試按規(guī)定由得分高低保留前3名進入第三輪面試,再將淘汰3人,經(jīng)過筆試角逐,張光、李代、王清又突出重圍進入第三輪面試。
這時局里職工又開始私下議論了,有的說張光的小舅子已給江山縣委書記打過電話,請縣委書記關照一下張光,說得活靈活現(xiàn),好像張光的小舅子打電話給縣委書記時他就在旁邊似的。有的說李代已提著錢上下活動了,并說局長已給了李代承諾,保證他當上這個副局長,好像這一切他都陪著李代一樣。而對于王清雖然筆試第一名,但卻不被看好,因為接下來的面試和組織研究兩個步驟可都是人定的,而這些都是王清的劣勢,他只是個陪襯而已。對于面試,絕大多數(shù)職工認為是走過場,說如果不信,那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面試過后,張光、李代、王清三人筆試、面試總成績排名分別為王清第一、張光第二、李代第三。按規(guī)定進入前2名的人進入組織考察程序,也就是王清、張光入圍,李代遭淘汰。
以往認為李代能最終勝出的人無奈地說:
“咋會這樣呢?”
“這年頭錢不好使了,中央狠抓腐敗,提拔還是有人管用啊,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認為張光能最終勝出的人說。
對于王清則是一片沉默,無人議論。
組織考察結束后,進入了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組織任命。
局里所有人都在關注最終結果,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張光一定能上。
有的人已開始向張光表示祝賀,也有的人讓張光準備請客,有的人已開始巴結張光,因為是未來的副局長嘛。
組織部的任命終于出來了——王清最終勝出,被任命為財政局副局長。
財政局職工一片嘩然,隨即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