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長
“紅光區(qū)”今朝龍騰虎躍
天 長
三龍合舞刻紙龍燈(陳天長 攝)
6月19日,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長汀)風情節(jié)廣場文藝盛大演出,第一個節(jié)目就是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童坊彭坊刻紙龍燈”展示,博得海峽兩岸鄉(xiāng)親陣陣掌聲。
長汀縣童坊鎮(zhèn)彭坊村近幾年名氣越來越大,2014年評為龍巖市級古村落,2015年榮列省級特色旅游景觀村、省級古村落,2016年評上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入選全國第四批美麗宜居村莊。
1930年9月,朱德率領紅四軍路過彭坊,駐扎在“大店哩”。1930年10月,中共閩西黨的領導人張鼎丞到彭坊出席區(qū)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張鼎丞對彭坊人民的革命斗爭精神給予高度評價,把紅色政府命名為“紅光區(qū)”,即發(fā)揚紅軍光榮傳統(tǒng)之意。彭坊工農開展轟轟烈烈的擴紅、支紅運動,先后成立了兵工部、斗笠廠、草鞋廠、熬鹽廠、制衣廠等,有力地支援了紅軍的供給。1934年,紅光區(qū)區(qū)屬模范營、鄉(xiāng)屬模范連300多人,成建制地編入紅軍主力北上長征。
從彭坊成立“紅光區(qū)”到全國解放,只有1000多戶的蘇區(qū)村莊,共有300多名烈士為革命壯烈犧牲。目前,彭坊古街仍保存著紅光區(qū)蘇維埃舊址等眾多紅色遺址。
彭坊村村貌
走進彭坊村,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森林公園,只見滿山古樹參天,郁郁蔥蔥。公園面積52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5%,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近有300株,常年氣候溫暖濕潤,物種繁多,是一片保存完好的生態(tài)林區(qū)、天然綠色基因庫。
龍藏寨,氣勢磅礴,綿亙逶迤的大山猶如一條巨龍,自西向東而來,故得其名。2000年,中國丹霞地貌專家黃進教授來此實地考察后認為,這里同屬冠豸山丹霞地貌景觀。發(fā)育有巖穴、柱峰、石梁、天生橋等丹霞地貌,又有飯甑石、霸王別姬巖、飛來木魚石、臥虎巖等景點,游人到此,皆感別有洞天,嘆為觀止。
在后龍山上,有一株千年古樹——南紫薇,可謂是神形兼?zhèn)涞奶煜缕鏄洹R皇瞧嬖跇涠?。樹兜部分隆起了許多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疙瘩”,有的似蛟龍騰云駕霧,有的似老牛俯首耕耘,可以找到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樹的內部空心。當?shù)叵鄠鞣⑵兴_曾在這里避過難,因此民間視此樹為“神樹”,經(jīng)常朝拜供奉,祈求平安。
彭坊村黨支部書記彭慕銓說,彭坊是老祖宗留給后代的文化瑰寶,我們應該保護好、規(guī)劃好、宣傳好、建設好。
彭坊村兩委聘請龍巖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院專家,通過多次調查論證,編制了《長汀縣童坊鎮(zhèn)彭坊村保護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劃面積為50公頃,建設一山(后龍山)、一寨(龍藏寨)、一院(平原山廣福園)、一樹(神樹)、一古街(彭坊古街)、一廣場(健達舞龍廣場);一廟(祖師廟)、一樂隊(鬧元宵民樂隊)、一公園(農民休閑公園)、一河(龍溪河)、一池(殿奎池)、一古橋(多福橋),打造宜居、宜業(yè)、宜游的汀州風情古鎮(zhèn)。
目前,彭坊村按照發(fā)展規(guī)劃,已投入建設資金600多萬元,實施項目12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完成古街的全面修復,完成新街立面整治和電線下地以及村主干道沿線節(jié)能路燈60盞。在環(huán)境整治方面,拆除了古街、村主干道沿線、池塘周邊臨時搭蓋和廁所2600多平方米,完成龍溪河河道清理及生態(tài)護岸建設。在景觀工程方面,重建伏虎廟、一溪兩岸生態(tài)坡、農民公園,修葺彭氏宗祠、翰齋書院,開發(fā)建設后龍山森林公園。目前,后龍山至龍藏寨的木棧道全長4公里已開始興建,龍溪河、殿奎池景觀與古街、古橋融為一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長汀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