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鑫
摘要:本文從建筑地下室防水的現(xiàn)狀出發(fā),通過實際工程案例對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進行了深入分析,以供相關工程參考。
關鍵詞: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
前言
地下建筑施工,受限于傳統(tǒng)施工模式仍存在諸多通病。例如,為滿足防水要求,地下室施工多選用抗?jié)B混凝土,而混凝土結構應力集中處易出現(xiàn)裂縫。同時,由于地下室施工涉及到的混凝土用量較大,易出現(xiàn)內(nèi)部熱量聚集、外部散熱快的現(xiàn)象,形成高溫差,造成結構損壞。而這些結構通病對地下室的防水效果形成了巨大挑戰(zhàn)。
1建筑地下室防水現(xiàn)狀
地下室滲漏是當前突出的質(zhì)量缺陷,也是用戶關注較高的問題。由于地下室的隱蔽性以及地下條件相對較復雜,因此地下室滲水漏水是防水工程中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造成地下室滲水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因與內(nèi)因兩部分:外因即建筑物外圍表水下滲浸泡外墻;內(nèi)因包括混凝土材質(zhì)或澆筑質(zhì)量不佳、混凝土開裂以及柔性防水材質(zhì)或施工質(zhì)量不佳等。
2工程概況
某高層建筑總面積為72548.3m2,其中地下室面積為11421m2,地下室工程二層。其地下室工程具備如下特點:體積大,鋼筋密,外部環(huán)境復雜,施工專業(yè)性強,所需混凝土較多。該工程底板面積是6819m2,地下室混凝土總量在7500m2以上,設計強度C35。
3建筑地下室施工質(zhì)量控制要點
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項目提出兩個控制要點: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與減小溫度應力影響,并依此制定了針對性技術方案。
(1)該工程底板用兩條后澆帶劃分為三部分,避免混凝土量過大。其中1區(qū)底板的長和寬分別是58.7m和42.7m,很難一次澆筑完畢,且容易產(chǎn)生溫度縫。因此,又將該部分一分為二,并用施工縫進行連接。(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依據(jù)設計要求,在C35底板混凝土中添加防水劑。經(jīng)強度試驗和抗?jié)B試驗之后,嚴格按照該配比,對混凝土進行拌制,禁止隨意增加水泥用量;同時有效避免了因水化熱過高,導致溫度變化太大,引起混凝土產(chǎn)生不良裂縫。(3)混凝土攪拌和振搗工藝改進。采用二次投料砂漿裹實攪拌新工藝,既能確?;炷翉姸?,又能減少水泥用量,以對水化熱進行有效控制;對混凝土振搗過程中的振動界限進行嚴格把控,將振動界限前的二次振搗工藝應用到重要部位,確保各施工區(qū)域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以及沿板厚斜面澆筑的最佳施工方式。(4)認真執(zhí)行地下室養(yǎng)護工作,以對大體積混凝土的內(nèi)外溫差進行有效控制,保障混凝土質(zhì)量。
4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及其細部施工
4.1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
該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措施包括材料、剛性和材料防水三方面的控制。①地下室底(頂)板和側墻均為抗?jié)B等級S6的添加無機鋁鹽防水劑的防水混凝土。無機鋁鹽防水劑具有防水性能好,使用周期長,施工過程簡單的優(yōu)勢,有助于成本控制;同時由于其結構自身防水材料的特性,極具適用性。②受外部條件制約,很難對豎向構件進行有效養(yǎng)護,且因難以降低高標號混凝土水化熱,易導致混凝土裂縫,因此,側墻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35,并通過對水平鋼筋進行科學設置,以有效控制豎向裂縫問題,使其具備較好的抗?jié)B性,而非通過提高混凝土標號。③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除使用抗?jié)B混凝土外,采用先涂刷JS防水涂料,再鋪設1.5mm厚自粘膠膜防水卷材的方式,并在其上部設置混凝土保護層,以確保該防水層質(zhì)量。④地下室外墻防水施工除使用抗?jié)B混凝土外,采用迎水面先涂刷JS防水涂料,再鋪設擠塑板的方式,保護防水層免受損壞,同時減小后期外墻內(nèi)外溫差。⑤地下室側墻和底板施工中,后澆帶部位采用遇水膨脹止水帶,施工縫采用3mm鋼板止水帶,頂板、地板及墻板變形縫采用中埋式金屬止水帶。
4.2細部防水工程施工內(nèi)容
4.2.1施工縫處理。施工縫是地下室結構強度和耐久性的薄弱點。底(頂)板澆筑的連續(xù)性是有效避免底板施工縫滲水的關鍵點。
地下室外墻以水平施工縫為主,在分層澆筑時,先用鋼絲板刷刷毛接縫,再將浮漿清除,并使其始終保持濕潤。然后在其表面鋪設水泥漿,厚度以30~50mm為宜,并及時澆筑混凝土,將其振搗密實。
4.2.2 穿墻螺栓止水處理。外墻模板拆除后,將螺栓根部深度剔鑿深40mm、直徑150mm缺口,用氣焊將螺栓燒斷,并采用防水砂漿對缺口進行有效封堵,消除漏點,使其具備較好的防水性能。
4.2.3 變形縫處理。變形縫在地下室工程結構的不斷伸縮、沉降,其位移、變形極具適應性,能夠?qū)Y構物損壞問題進行有效規(guī)避。但是當變形縫出現(xiàn)滲水情況,會影響混凝土耐久性,對地下室的使用性能產(chǎn)生干擾。因此合理澆筑變形縫部位混凝土,處理填縫和封縫,確保其寬度合理顯得至關重要。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將變形縫內(nèi)部雜物清除,完全排出明水;②將加氰凝材料細石混凝土作為基層,進行有效封堵;③依照先底板后側墻的順序進行合理注漿。對各管進行注漿,直至相鄰管內(nèi)向上涌漿。注漿管底部需設置在干鋪石子注漿層底部,以進行導排滲水,實現(xiàn)水頭壓力控制。④當上層封堵材料強度滿足要求,對預埋管口進行高壓注氰凝堵漏漿,直至確定管口不再滲水,再使用氣焊將注漿管燒平。
5結束語
總之,地下室滲水漏水對于使用者有非常大的不利影響。為避免建筑工程防水防滲問題的出現(xiàn),同時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目標,施工過程中必須把控好防水工項施工質(zhì)量,做好施工細節(jié)。
參考文獻:
[1]麻新勇.探討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355-356.
[2]劉承歡.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5,49:40-41.